當國與國、與地區的自由貿易愈來愈成為全球貿易趨勢中,牽引著東北亞經貿的中日韓三國因領土、歷史糾紛交錯和價值觀衝突,距離三國締結自由貿易協定、促進東北亞繁榮的戰略目標漸行漸遠的地緣政治緊張持續。
日本政府週二(2月13日)又向中國抗議中國3艘海警船當天再次侵犯東中國海尖閣諸島(中國稱釣魚島)周邊日本主張的領海,這是2012年以來橫在中日關係裡的領土糾紛常態。首相官邸還繼今年1月中國核潛艇和巡航艦出現在尖閣諸島毗鄰海域後提升警戒的態勢,再次把官邸內危機管理中心的情報聯絡室升格為官邸對策室,加強收集情報和警戒、監視中國船艦。
日中5年來頻繁的領土糾紛不僅影響著兩國借今年締結《和平友好條約》40週年來改善政治關係的氣氛,而且突出了中日通過中日韓締結自由貿易協定(FTA)來促進東北亞貿易和互惠地緣政治戰略陷入領土糾紛沼澤不能自拔的現狀。
經濟成長核心
日本經濟產業省說明日中韓FTA目標:“2012年日中韓三國國民生產總值(GDP)已佔全球21.1%、貿易額佔世界19.2%,日中韓對世界經濟影響很大,也是世界經濟成長中心-亞洲的中核存在。”
2007年起,中國成為日本最大的貿易夥伴國,中國是日本最大進口國;2009年至2012年還是日本最大出口國,2013年以來退居美國之後。
2003年以前,日本持續11年是中國最大貿易夥伴國;2004年後退居美國之後(不算中國與歐盟、東盟、香港區域夥伴關係)。
日本財務省統計,去年11月日本對中國的進出口貿易都刷新有統計以來的單月最高額記錄。其中從中國進口通訊器材比前年同期增加46.9%帶動,達到1.8107萬億日元(約168億美元);日本對中國出口以半導體裝置同比增加68.9%帶動,達到1.3797萬億日元(約128億美元)。
一向折衷中日統計的日本貿易振興機構計算,去年上半年中日貿易總額超過1402億美元,佔日本整體貿易額的21.1%。南韓是日本的第三大貿易夥伴國,但日韓貿易額二十一世紀以來每年介於6萬億與10萬億日元之間波動,而中韓貿易2014年以前基本處於增幅顯著的趨勢。
謀求戰略互惠
中日韓三國2003年開始民間研究、2009年首腦同意聯合產官學界研究、2011年結束研究並發表聯合聲明、2012年宣佈開始談判締結FTA。
日本特定非盈利活動法人日中產官學交流機構理事長清川佑二指出,日中韓締結FTA的願望,既是為了制定新通商秩序來促進地區貿易更蓬勃,也是推動地區發展與安定的地緣政治關係。
他說:“2001年前中國總理朱鎔基基於中國對加盟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深切關心,提出2001年起致力第一年貿易、第二年直接投資、第三年起用7年時間爭取締結中日韓FTA的目標。南韓提出三國聯合研究的建議,中國贊同、日本有些消極,但還是參與了。在三國首腦良好關係下,三國開始奔FTA目標。”
清川指出,雖然2001年至2005年因靖國神社問題影響日中關係,2005年中國各地爆發反日運動,但2006年安倍晉三首次執政、訪華提出戰略互惠關係建議,還是得到當時胡錦濤政權回應,2007年溫家寶也訪日並在國會演講,倡導中日友好令日本國民印象深刻。 2008年胡錦濤訪日,更以強調面向未來的意志發表《聯合聲明》,也含兩國戰略互惠關係。
清川認為,08年至2012年雖說中國在“南京大屠殺”紀念日舉行追悼等針對歷史糾紛活動,日本也開始推動參加TPP(環太平洋經濟夥伴協定)談判,但日中韓首腦仍互訪、對話,“這5年可算是東北亞歷史上首次日中韓三國關係正常的時代,2012年5月三國首腦在北京舉行三國峰會時,基於溫家寶的建議,發表了同年開始三國談判締結FTA的《聯合聲明》。”
領土糾紛亂陣
2012年8月前南韓總統李明博忽然登上日韓有領土糾紛的竹島(南韓稱獨島)視察,隨後又要求日本天皇為二戰謝罪,令日韓關係迅速惡化;9月前日本首相野田佳彥的政權決定政府購入尖閣諸島令日中關係惡化。不過清川指出,儘管如此,時任日本經產大臣的枝野幸男、中國商務部長的陳德銘、南韓通商談判部長的樸泰鎬11月還是舉行了締結FTA的部長級談判。
2013年後,談判雖定期舉行了4次,但降到副部長級以下。他說:“三國領導人的熱情也與以前對照鮮明,很多實質問題需要政治決斷、最終領導人參與,但三國領導人顯然都沒發揮政治作用。”
清川說,中國對締結日中韓FTA的態度一向較積極,總理李克強的政府也顯示過推進立場。但南韓2015年與中國締結兩國FTA,就對日中韓三國FTA熱情轉冷。
中韓經濟彼此互補性低,締結FTA並沒帶動南韓期待的貿易效果,可能也影響南韓消極看待日中韓FTA。 2016年伴隨中國無法牽制北韓的狀況持續,南韓結束與中國“蜜月”、探討部署美國薩德導彈防禦系統(THAAD),中韓政治關係惡化並延續至今。
日韓關係近年因慰安婦像開始進一步交惡,去年文在寅政權顯示有意推翻日韓《有關慰安婦問題的協定》更令日韓政治關係大幅惡化,目前日本還高度警惕文在寅政權對北韓融和的政策。
欠缺戰略智慧
清川指出,日中韓三國FTA與TPP等其它日本謀求的自由貿易協定可並行推進,但日中韓FTA對地區依存關係、地緣政治關係意義更重大,而且日中韓FTA可促進其它自由貿易協定。
他說:“高度貿易保護主義是引起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大原因,一想到世界在反省二戰的基礎上創設關稅及貿易總協定(GATT)、世界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等體制,就期待亞洲出現新通商秩序來刺激停滯的WTO新多邊貿易談判並通過促進WTO進化規則,實現世界更自由的通商經濟關係。”
近年中國一些學者也指出東北亞既存在炫目世界的經濟發展速度,也具備了世界最敏感的地緣戰略衝突因素和棘手的領土、歷史難題。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朱鋒去年在他的論文“東亞政治開啟'新三國演義'”中說:“十九世紀末以來,中日韓從未出現過同時強大和繁榮的局面,東亞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出現陸、海分離的地緣政治結構開始被打破的現實,而觀念與制度層面更是前所未有的分裂。再加上美國因素的牽引與乾擾,中日韓關係的'新三國演義'充斥爭議和對立實屬正常。”
朱鋒呼籲中國放寬心胸,理解日韓優先關切安全是國際關係現實,用自信、寬容和堅定的戰略意志,演好東亞共存共榮的“新國演義”,改善與日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