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布林肯的中國之行 2023年美中關係溫度計?


2022年7月9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右)在印度尼西亞度假勝地巴厘島努沙杜瓦與時任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握手。
2022年7月9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右)在印度尼西亞度假勝地巴厘島努沙杜瓦與時任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握手。
布林肯的中國之行 2023年美中關係溫度計?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8:51 0:00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即將訪問中國。這將是拜登政府上任兩年多以來,前往中國訪問級別最高的官員,也是2018年以來首位到訪中國的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的訪問正值華盛頓和北京有意緩和緊繃的雙邊關係之際。去年11月,美國總統拜登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了他就職以來兩人的首次面對面會晤。

美中關係的觀察人士認為,布林肯此次訪問的主要目的是推動兩人在那次會晤中達成的一些共識,但對訪問能否取得實質性成果則普遍預期不高。他們也不認為美中關係能夠在2023年有所突破。

美中雙方尚未公佈布林肯訪華的具體行程,但據信他將與中國新任外長秦剛和中國主管外交的一號人物、已升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的王毅會晤。他能否得到中國最高領導人、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接見仍有待確認,這將對布林肯此行成功與否具有指標性意義。

李侃如:不期待訪問有重大突破

美國知名問題專家、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桑頓中國中心前主任兼高級研究員李侃如(Kenneth Lieberthal)對美國之音表示,布林肯訪問的目標大體上是強化巴厘島會晤上達成的一些共識,主要包括防止關係不斷惡化而導致爆發衝突,但他不預期訪問會取得重大突破。

“我的確認為雙方都在尋求減少美中關係發生真正重大負面事件的風險,所以他們想給雙邊關係設置一個底線,因為它確實一直在下滑。”他說。

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研究主任白明(Jude Blanchette)也認為,不應該對布林肯此次訪華寄予過高期待。他在該中心1月30日舉辦的一場媒體活動中表示,布林肯的訪問意在“推動重新構建美中關係的基礎,建立一些程序和機制,以便能夠處理好目前關係中的一些緊張。”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賴斯1月初對美國之音說,布林肯與中國官員的會談將包括“競爭影響的領域,我們兩國關係在這些領域可能變得更加敵對,也涉及我們能夠確保負責任管理這些領域的方法,但也包括我們能夠尋求甚至加強合作的領域。”預計,布林肯在訪華期間的會談將涉及台灣、烏克蘭、中國迅速發展核力量、高科技出口限制和人權等問題。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1月30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反對以競爭之名行遏制打壓之實。她警告說,“美方不能一邊要溝通、談合作,一邊干涉中國內政、損害中國利益。”

劉亞偉:訪問成行說明雙方有意緩和緊張

《中美印象》網站主編劉亞偉對美國之音表示,北京並不情願把合作與競爭拆分開來。

“從中國的角度來講,不能說你們需要(合作的議題)的我們就必須要做,你們不需要(合作的議題)的就全力施壓,中國自己的文化在這方面還不能夠完全的把合作和競爭,甚至是發生衝突完全區分開來。”

劉亞偉也認為,在美中關係錯綜複雜的形勢下,布林肯訪華能夠成行本身亦能說明雙方有意緩和緊張。

布林肯1月20日在芝加哥大學出席一場活動時也曾表示,美國與中國的緊張關係已有所緩解。他在回答有關提問時說:“我認為是這樣的,因為當你在交談和接觸時,往往會產生這種效果。”他還說:“世界其他國家期望我們負責任地處理這種關係。他們知道我們的管理方式實際上也會影響到他們。”

面對一系列的國內危機,中國官員最近在與華盛頓打交道時明顯採取了較為柔和的語調。中國新外長秦剛離任駐美大使前甚至在《華盛頓郵報》上撰文稱,“一個健康穩定的中美關係攸關兩國人民和我們星球的前途命運。”

葛來儀:美中緩和僅在形式上

但華盛頓資深美中關係專家、德國馬歇爾基金會(The German Marshall Fund)亞洲項目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表示,美中關係的“緩和”還僅僅存在於形式上,自拜習會晤以來,雙方在重要領域上取得的實質性成果非常少。

“兩國在落實拜登總統和習主席在巴厘島達成的諒解方面進展甚微,還沒有就指導雙邊關係的原則達成一致,”她說,“合作只在北京認為有潛在利益的問題上取得進展,如衛生和宏觀經濟協調。軍事對話則處於停滯狀態。布林肯的訪問能否取得更多進展,還有待觀察。”

非黨派智庫捍衛民主基金會(Foundation for Defense of Democracies)高級中國研究員克雷格·辛格爾頓(Craig Singleton)表示,中國似乎正對美國發起一波魅力攻勢(charm offensive)。

他在一封給美國之音的電子郵件中寫道,“中國政府臨時性的魅力攻勢似乎側重於從華盛頓對中國科技行業的監管攻擊中得到喘息之機,並為在當前的新冠疫情海嘯消退後刺激中國經濟打下基礎。當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財政部長耶倫分別前往北京時,中國魅力攻勢的誠意將受到考驗。”

白明:北京的善意姿態能保持多久?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白明認為,在一系列國內和國際危機下,北京最近的確在處理美中關係問題上展現出一定的務實姿態,釋放了一些積極的信號。但現在的問題是,北京的善意姿態是否只是權宜之計,習近平是否會在情況得到改善後再次反轉。

“我認為重要的問題是,這種做法能保持多久?”他問道,“這種略微更務實的態度是否只是因為中國目前所處的困境,如果他們能夠恢復經濟的增長勢頭,如果習近平能夠撲滅其中幾把火,是不是就恢復原狀了,更多戰狼外交就又回來了?”

與此同時,美國軍方仍然對中國保持著高度警惕。上個星期,社交媒體上流傳出一份美國空軍機動司令部(Air Mobility Command)司令邁克爾·米尼漢(Michael Minihan)的一份內部備忘錄。這位美國空軍上將預言美中將在2025年開戰。米尼漢在備忘錄開篇直言不諱地說:“我希望我是錯的。我的直覺告訴我,我們將在2025年開戰。”米尼漢並沒有提供任何證據來證明他對美中戰爭的預測,只是大概地斷言美國和台灣2024年舉行的選舉將為北京嘗試統一台灣創造機會。

儘管五角大樓發表聲明稱,“有關評論不代表美國國防部對中國的看法”,軍事觀察人士也普遍認為,沒有跡象顯示中國會在短期內對台灣動武,但這凸顯布林肯訪華的大背景,即在美國國內,至少在軍方有相當多的人士認為美中關係仍處於異常緊張狀態。這似乎與拜登政府內文職官員的看法有些脫節。

美中關係2023年難重啟

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的報導說,布林肯的這次訪問是對拜習巴厘島會晤是否為更有成效的美中關係鋪平道路的一個考驗,而此時美中兩國在從台灣、貿易再到美國對北京人權記錄的擔憂等問題上的立場正變得越來越對立。

即使布林肯的北京之行能夠取得一些積極進展,但接下來雙方仍需跨越一系列障礙才能將這種勢頭維持下去,首當其衝的是美國國會眾議院新任議長麥卡錫在接下來幾個月內可能對台灣的訪問。

曾在克林頓政府擔任總統特別助理兼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局資深主任的李侃如說,他並不預期美中關係在2023年會有所好轉。

“我不認為我們的關係會變得更好,”他說,“我個人沒有看到中國在對待其他國家和(美中)雙方共同關心議題上出現變化,能使我感到今年除了一些有益的會晤和一些軟化的言辭之外還能有什麼別的,我認為在美方亦是如此。”

論壇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