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外資在中國的超國民待遇落幕


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是中國為籌集城鄉維護建設資金和擴大地方教育經費來源而設立的專項稅收和政府性基金﹐面嚮所有享用城鄉公共設施和教育服務的單位和個人征收。據新華社報道﹐兩項稅費開征20多年來﹐一直僅對中國公民和內資企業征收。

*中國統一內外資企業的稅費征收*

12月1號生效的統一內外資企業和個人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制度﹐結束了外資企業和個人稅費征收方面的優惠待遇。國務院的這項規定自今年10月出臺之日起﹐便在外商中引起不小的震動。

根據新華社公佈的數據﹐城市維護建設稅根據納稅人所在地為市區﹑縣城(鎮)和其他地區﹐分別按照百分之7﹑百分之5和百分之1三檔稅率征收﹐教育費附加目前統一按百分之3的比率征收。

*港資小型企業反應最為強烈*

主要為小型家族式經營的港資企業對賦稅加重的反應最為強烈。港商投資權益關注組召集人陸偉萍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內地政府近年來不斷收緊當初允諾的投資優惠政策﹐已經讓許多小本經營﹑貪圖低廉生產成本的港商難以承受﹐而新的稅賦制度更無異於雪上加霜。

她說﹕“本來他們(港商)是計算規劃好的﹐有你的政策優惠﹐他們可能進去之後﹐投資許多錢﹐10年8年以後慢慢陸續收回成本﹐然後在今後的10年8年才可能有錢盈利。現在你的政策一變﹐人家連成本都收不回來﹐何談盈利呢﹖所以這是對外資企業更大的傷害。”

*討好外商的“超國民待遇”*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為了鼓勵引進外資和技術﹐一直對外資企業實行比國內企業優惠的稅收政策﹐讓它們享受所謂的“超國民待遇”。從2008年開始﹐中國將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稅率統一為百分之25﹐此前外資所得稅稅率平均為百分之15﹐而內資企業高達百分之33。

*改變增長模式 取消雙重待遇*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副教授杜巨瀾認為﹐從過去外資企業的“超國民待遇”到現在政府努力縮小內外資企業的政策差距﹐反映了中國經濟發展水平和增長模式的變化。


他說﹕“引入外資在保障就業﹐推動經濟增長方面的確發揮了比較大的作用﹐但同時我們也知道﹐近年來形成的粗放性式的經營增長﹐也就是說靠廉價的資源和勞動力投入﹐以犧牲勞工權利和犧牲環境為代價的增長模式在吸引外資的過程中也是一個重要因素。為了吸引外資﹐某種程度上也是為了討好外資﹐我們付出了比較大的代價。”

*創造內外資公平競爭的環境*

杜巨瀾教授說﹐逐步取消外資企業的超國民待遇不但是轉變增長模式﹐推動可持續增長的要求﹐也有利于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逐漸向國際規則靠攏。他說﹕“從國際慣例來看﹐長期對外資企業實行超國民待遇也是不合適的﹐它只能是發展階段的產物﹐因為它是國家政策對價格信號的一種扭曲。”

中國投資協會會長張亞漢日前表示﹐即將對外資企業征收的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佔其總稅賦的比重很低﹐對於一些在中國年淨利潤高速增長的外資企業來說﹐負擔不會太明顯。

*港商﹕內地政策多變 過河拆橋*

但是港商投資關注組召集人陸偉萍認為﹐中國通過政策提高產業鏈﹐對外資實行優勝劣汰﹐完全忽視了廣大中小外商的權益。
她說﹕“一開始招商引資時不管你是大企業還是小企業﹐哪怕你是3﹑5萬美金都是好的。現在逐步大陸經濟開始發達了﹐政府也有錢了﹐然後它就開始把小企業趕出去了。現在中小企業都已經站不住腳了﹐基本上只是大型企業還能有點盈利。這只能說是過河拆橋。”

*外資仍然青睞中國市場*

有人擔心中國逐步取消外資優惠政策會導致外資大批撤離。香港中文大學的杜巨瀾教授認為﹐中國經濟保持快速增長﹐市場增長潛力巨大﹐這些都是吸引外資的的重要因素。另外﹐他說中國穩定的政治環境以及豐富的勞動力資源也將繼續吸引外資到來。

根據中國商務部的數據﹐今年前10個月中國累計吸收外資820多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百分之15點71﹐表明外資仍然青睞中國市場。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