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際開發總署的一位高級官員表示,我們在過去30年見證了人類社會所發生的最為重大的變化,即有史以來不僅全球擺脫貧困的人口比例迅速下降,而且脫貧人口的絕對數量也大幅度減少了,但是全球減貧仍然面臨巨大的挑戰。
美國國際開發總署的首席經濟學家拉德萊特(Steven Radelet)日前在一個有關極端貧困問題的國際研討會上表示,我們今天生活在一個人類歷史上全球貧困減少最為迅速和最為廣泛的時代,也就是說,在人類歷史上,全球貧困人口的減少以及貧困人口收入的增加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迅速。
*全球減貧取得的巨大成就*
這位經濟學家舉例說,在1820年,全球總共有8到8.5億人生活在貧困之中,每6個人中就有5個人每天的生活費不到1美元。到1980年,儘管貧困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比1820年的時候減少了一半,但是全球貧困人口的總數卻增加到15億。而到2010年,全球貧困人口的比例和絕對數都出現了急劇的減少。
他說:“在過去30年的時間裡,全球貧困人口的總數從15億減少到8.04億。即在過去30年的時間裡,有7億人跨越了每天1美元生活費的這個門檻。這個世界以前從來沒有看到過類似的情況,從來沒有過。當然,這大部分是因為中國和印度。但是這並不僅僅是因為中國和印度,而是一個更為廣泛的現象。”
世界銀行剛剛公佈的全球貧困數據顯示,在2008年,全球每一個地區生活在每天1美元貧困線下的人口都出現了下降,包括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國家。
曾經擔任過美國財政部負責非洲、中東和亞洲事務副助理部長的拉德萊特表示,這是人類歷史上最為重大的一個改變。他指出,這些數據尤其讓人感到吃驚的一點是,在2008年,全球正處於金融危機之中。
這位發展問題專家指出,雖然經濟增長是極端貧困現象減少的最大推動力,但是他認為,經濟增長並不會自動地導致貧困人口收入的增加,各國政府和國際社會必須有意識地採取有助於減貧的政策,包括對基礎設施、教育和農業進行投資以及設立小型貸款項目等等。
*減貧所面臨的巨大挑戰*
在給全球減貧問題描繪了一幅樂觀畫面的同時,拉德萊特也指出了這方面所面臨的巨大挑戰。
他說:“全球還有大量人口仍然生活在極端貧困之中,而且即使是在一些經濟增長迅速的國家也存在貧困地帶。”
拉德萊特認為,如果目前的趨勢繼續的話,我們將會看到更多的人擺脫貧困和極端貧困,但是至少有兩種可能發生的情況使他感到擔憂。
他說:“一種是衝突的情況。要麼是因為經濟實力從西方轉向東方而導致的經濟方面的原因,或是由於宗教、意識形態方面的原因,這個世界爆發衝突。而這種情況顯然不是不可能的。”
拉德萊特指出,上一次全球經濟擴張的偉大時代以第一次世界大戰這樣的災難而告終。
另外一種情況與地球承受的壓力有關。他說,全球人口結構的變化、特別是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趨勢、對自然資源的巨大需求以及氣候變化這些因素的結合使得目前減貧的趨勢是否會繼續變得不確定。
全球人口最多的中國的人口結構正在發生很大的改變,而且正在進行前所未有的城市化進程。根據世界銀行和聯合國的估計,中國目前仍然有將近2億人生活在每天1.25美元的貧困線以下。
*中國的貧困現象特點*
世界銀行發展經濟學研究小組研究貧困問題的負責人蘭德鳩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提到了中國的貧困現象的一些特點。
他說:“我想你會發現的是,中國的貧困存在地理方面的因素。顯然大家都知道沿海與內陸地區之間的關係,但是我認為,即使是在沿海地區也有一些貧困地帶,而在內陸地區,也有一些地方沒有其它地方貧困,因此這裡有很大的差異性,而且往往與土壤的質量、是否有道路等基礎設施等有直接的聯繫。”
蘭德鳩表示,世界銀行通過與中國國家統計局合作,已經畫出了中國的貧困地圖,即貧困集中的地區和熱點。他說,估計這個地圖將在今後幾個月公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