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國為首的國家在20世紀建立了以自由主義為基準的國際秩序,但在並非民主政體的中國崛起的21世紀,美國的領導地位是否會被中國取代,引發許多爭論。
普林斯頓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教授約翰.伊肯伯里博士(John Ikenberry)最近出版新書《自由巨獸》,在書中探討自由主義對當今國際局勢的塑造和影響。他於1月5號在華盛頓的威爾遜中心的講話當中,談到面對中國的崛起,美國在國際上應扮演何種領導角色。
伊肯伯里教授認為,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在美國主導之下,形成一個追求自由的國際架構,同時推動許多國家的民主化,而這些國家也成為這個國際秩序的一份子。
伊肯伯里教授說﹕“發展中國家被帶領進入這個制度當中。從1980年代以來,有些國家崛起,它們轉變成為市場經濟,轉變成為民主政體,南韓、台灣、智利、阿根廷、巴西、東歐國家,它們都是加入這個秩序的國家,在冷戰之後,透過自由的崛起,透過這個秩序的擴散及整合,如同墨水般渲染開來。”
*自由主義建構的世界*
他認為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建立了完整的世界秩序。自由主義代表的是自由(liberty)以及平權(equal rights),有許多不同層面與學說,在個人方面如性別、種族、同性戀等爭取自由與平等,在經濟上強調自由市場,在國際上則被認為與極權主義相對立。不過伊肯伯里認為這樣的努力在布什總統時代因為進行反恐戰爭、入侵伊拉克,以及美國的單邊主義,而遭到破壞。與此同時﹐隨着中國趁勢崛起,美國又遇到經濟衰退,於是美國在國際社會的領導地位漸漸消退。
但伊肯伯里認為美國依舊會在國際社會當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而這個自由主義的秩序也將延續。
伊肯伯里分析說:“現在有著秩序的危機,美國秩序的危機,但並不是自由國際主義的危機,或是更深層的邏輯秩序的危機。是美國在這個制度當中面臨了危機,而並不一定是開放性秩序的邏輯底限以及支持架構的危機,這種秩序我稱之為自由秩序。有些人認為美國主宰的地位結束,但我認為自由國際主義不但存在,並且正在茁壯。”
伊肯伯里認為,這個由美國參與建立的國際秩序,注重“開放式的解決”模式,注重互相依賴的安全約束(security binding),而這已經廣為世界各國接受。他認為未來的世界將更加的互相依存(inter-independence),自由主義模式將繼續下去。他舉出去年在利比亞的事件為成功例子,美國並未主導,而是由英國和法國擔任主力部隊,最終協助利比亞人民獲得自由。
*中國崛起,是維持秩序,還是破壞秩序?*
伊肯伯里觀察,日本、印度、巴西等國家,都是由社會以及商業精英領頭,逐漸改變了國家的政治與社會體制。但中國要改變比較困難,因為中國的市場掌控在國家手中
他認為,21世紀的現在,中國已經崛起成為強大的國家,雖然許多時候表示不認同當前的國際秩序,但同時“一支腳已經踏在這個秩序當中。”他認為中國將無法衝撞並取代這個自由主義的世界秩序,因為中國模式與世界追求自由的模式,是相牴觸的。
伊肯伯里說﹕“中國可以在一個開放的世紀體系當中,繼續當一個剝削者,做一個掠奪者。但是他們的模式卻無法成為世界秩序的模式,因為如果每個人都遵循它的模式,就會導致潰散,保護主義林立,整個體制崩潰。”
他認為對於這個既有的自由主義體制,中國無法提出其他更好的想法或制度來取代。中國雖然提出要以更多主權為基礎,似乎與自由主義國家放棄某部分主權、進行國際合作的做法不同,但中國同樣也在積極參與各種區域性組織,而中國也不斷地在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彰顯實力,但這樣的國際組織正是基於美國領導的自由主義而建立的。
*中國無法取代美國*
伊肯伯里強調,任何國際體制,都必須具備“可運作性”,而中國並未提出任何能夠代替既有體制的實際做法。
伊肯伯里說﹕“國際秩序必須要能夠解決問題。所以如果中國想要遊說世界各國,以它自己的制度來取代美國的國際秩序,不只是必須要有力量的支持,要有好的想法的支持,還要具備可以運作性,做的事情必須要是其他國家想要做的。”
伊肯伯里計算過,美國、俄國與中國自1945年以來﹐每五年一次的安全盟友變化情況。他發現美國從12個開始,到現在有64個安全盟友。
伊肯伯里說﹕“中國的盟友,依照五年一次來計算,是一個、一個、一個、兩個、兩個、一個、一個、一個。所以當美國的盟友數量上升到64的時候,中國卻停滯不前。美國有這麼多的盟友,而中國卻不與人結盟。我的質疑就是,當美國有64個盟友而中國只有1個的時候,我看不出來一個變革的世界,我看不出來一個以中國為中心的世界。”
伊肯伯里舉和中國鄰近的國家,如越南、日本、南韓等重要的貿易夥伴為例子。
伊肯伯里說﹕“它們做生意就找中國龍,但是要安全就找美國鷹。所以它們跟兩國都緊密相連。”
他認為這些國家雖然也不一定對美國的做法完全贊同,但它們都無法信任中國,並且與中國時有矛盾和衝突,而且雖然樂見中國崛起富強,但並不會接受中國主導的國際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