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之際﹐保障房建設被一些經濟學家視作一個既能維穩有可促增長的有效手段。不過﹐這個在“十二五”計劃中着墨甚重的目標是否能夠達到政府期望值仍在引發爭議。
中國政府打算在“十二五”期間建設3千6百萬套保障性住房。政府為甚麼要制定出這樣雄心勃勃的建設計劃﹖
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為住房困難的低收入家庭提供的限定標準﹑價格或租金的住房﹐包括廉租房﹑經濟適用房和政策性租賃住房等。
在許多經濟學家看來﹐保障房建設已經是中國政府的首要任務﹕它一方面有通過財富再分配確保社會穩定的作用﹔也可能成為支持增長的一個有效手段。
經濟研究機構 Dragonomics 在北京的房地產市場專家Rosealea Yao 說﹐保障性住房的建設已經被中國決策者視作政策制定的一個要點。
她說﹕“因為他們已經吸取了2008年房地產建設放緩拖累經濟增長的教訓。所以他們想以興建保障房來支持經濟增長。”
近幾個月中國的經濟數據看上去不那麼亮麗。即便剛剛發佈的12月官方採購經理人指數回到增長臨界值50以上﹐但分析認為此次因季節因素拉動的小幅回升並不意味着中國經濟增速減緩的趨勢得以扭轉。
華爾街日報1月2日刊載的一篇報道援引瑞銀(UBS)分析師汪濤在近日發佈的一份報告中的意見說﹐中國的貿易夥伴正在密切關注中國經濟走向﹐因為中國建築行業的年鋼鐵需求相當於美國﹑日本和德國三國的需求總和﹔而玻璃﹑混凝土﹑能源﹑傢俱﹑家電等其他行業對中國房地產市場的依賴也很大。
不過﹐這些經濟學家也相信﹐中國政府將保障房建設列為發展要務﹐同時也是為了確保低收入者有房可住﹔因為這關乎社會穩定。
Dragonomics 的首席分析師 Rosealea Yao 對美國之音說﹐當前房價已經飆升到很高程度﹐而從2000年初開始的房地產改革中並沒有涉及保障房﹐因此這類房屋在市場中所佔比例過小。
她說﹕“因此許多人被高價格擠出了房地產市場。他們(決策者)需要提供低價房屋﹐讓市場健康發展。”
不過﹐著名經濟學家茅于軾則批評說﹐政府的保障房政策有疏漏﹐會導致大範圍腐敗。
他對美國之音說﹕“你不管發展甚麼行業﹐有兩個目的﹕一個是創造財富﹔一個是分配財富。如果說要創造財富﹐就應該搞商品房﹐不要搞保障房。所以﹐你不搞商品房﹐搞保障房﹐你的目的就在於分配的公平性。公平的話﹐就應該解決低收入人的住房問題﹐而不是解決中﹑低收入。現在把個‘中’給放進去﹐這個事就全變了﹐變成一個大腐敗。中國腐敗已經夠嗆了。這個保障房恐怕要有幾千億﹑上萬億的腐敗。”
茅于軾指出﹐要得到保障房﹐就得寫申請﹑批准﹐這裡面花樣就多了。他說﹐北京的“經濟適用房”就是一個反面例子。
這位經濟學家認為﹐政府興建保障房應該針對的是農民工﹐而不應將重點放在城市人群。
至於保障房是否可以支持經濟增長﹐茅于軾的看法是﹐關係不大。
他說﹕“降低增長幅度的原因呢﹐我的看法是﹐我們的增長的質量不好。數量很高﹐百分之九﹑十﹐但是質量不好。就是說你生產了這些財富給誰了﹖分配得不公平就是質量不好。而且你破壞了環境﹐還搞出了好大的泡沫。這都是GDP 啊。”
茅于軾警告說﹐這樣的GDP不僅沒有意義﹐還有壞處。他認為當前應該做的是提高GDP的質量。
除此之外﹐分析人士還擔心﹐中國的保障房還面臨質量﹑融資隱患﹑不良貸款﹐以及“政績工程”等問題。
華爾街日報文章以重慶為例﹐稱其市長冒險搞“築巢引鳳”﹐也就是把絕大多數保障房建在遠離市區的地方﹐希望新城能夠成為新的經濟活動中心。
該文說﹐這樣的作法有上海浦東那樣的成功先例﹐但也有成為缺乏住戶的“鬼城”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