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大會(UNFCCC)第17次會議,將於11月28日至12月9日在南非德班召開,商討如何減緩氣候變遷。台灣在世界溫室氣體排放量是第22位,佔全球1%,且承諾在2020年降低30%,卻未能參加,台灣駐紐約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邀請數個臺灣邦交國駐聯合國代表及美國學者,談談各國所遭遇的問題,及台灣對它們所提供的幫助。
**島國遭淹沒會帶來一連串問題**
由於地球暖化的影響,海洋面積擴大,導致許多島國的面積縮小,甚至有遭到淹沒的危險,哥倫比亞大學氣候變化法律中心主任麥可吉拉德(Michael Gerrard)提出了一連串可預見的問題,包括這些老百姓將何去何從,有那些國家願收容,這些人的就業問題,子女教育問題,以及經費從那裏來等等。
麥可吉拉德說:「在過幾個星期後將舉行的德班會議,將會大量的討論到錢從那裡來?」
*氣候變遷摧毀了南太平洋島國民眾的生活型態*
諾魯駐聯合國大使瑪琳摩西(Marlene Moses)表示氣候變化已經摧毀了南太平洋地區民眾的生活型態,也減少了經濟上的收入。
瑪琳摩西說:「我們必須要強迫那些沒有在京都議定書上簽字的國家,在第貳承諾期,簽訂一份較和緩但有法律效力的草約。」
台灣的友邦貝里斯和馬紹爾群島的代表,也先後介紹了該國因受氣候變化而致使經濟受到影響的狀況。
*太陽能對位於熱帶國家發揮的作用較大*
曾到南太平洋島國幫助建立太陽能電力的張咀亮則介紹了他的成功經驗,至於太陽能目前還不是很普遍的原因是因為發達國家所處的地理位置關係,使成本偏高。
張咀亮說:「事實上我講的偏高是指在進步的國家,在落後地區國家用太陽能事實上已經比你用石油還要便宜。」
張咀亮進一步解釋說因為發達國家大多在北半球緯度較高的地方,太陽直射的時間較少,落後國家多屬熱帶,太陽直射的時間較多,所以產生的電力就多。
自馬英九上台後,台灣已不再委託友邦提案加入聯合國,轉而鎖定國際民航組織 (ICAO)和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作為務實參與聯合國專門機構的目標。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是聯合國總部在1992年5月通過,目前有192個國家加入,幾乎涵蓋全世界所有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