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中國社會轉型期中應重視宗教作用


中國社會正處在深刻的社會轉型時期,這種深刻的社會變革必然引起宗教信仰狀況的深刻變化。最近在首都華盛頓舉辦的一場名為“當代中國社會轉型期的宗教”的研討會上,來自中、美、港、台的宗教研究學者對中國社會轉型期中宗教應該起到的作用、政府和宗教應如何良性互動等問題進行了探討。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在目前中國社會的重要轉型階段中,宗教擔負着極其重要的歷史使命,宗教信仰是社會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是讓人民生活幸福安康的必要條件。

*宗教應負起社會責任*

北京大學宗教文化研究院院長張志剛特別強調宗教的社會責任感和實踐性。他表示,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社會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作為一個有5千年歷史的大國,怎樣致力於通過宗教來建設和諧社會和和諧世界,可以說是中國目前各界特別是宗教界肩負的歷史使命。

北京大學宗教文化研究院院長張志剛
北京大學宗教文化研究院院長張志剛

張志剛特別呼籲在中國被人們稱為“洋教”但正處於迅速發展中的基督教界的積極參與。他說:“基督教界領袖和信眾,是否應該以國家和民族利益為重,重新反省宗教信仰和社會責任的關係,為當代中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作出積極而重要的貢獻呢?答案是肯定的。”

張志剛表示,中國宗教應該面對苦難現實,把社會實踐作為其優先政策和中心任務。他建議中國政府放開手讓各種宗教去做事情,特別是讓宗教提供社會服務。張志剛舉了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和2010年青海玉樹地震為例。他說:“汶川地震時,當地政府拒絕任何組織包括宗教組織進場,但是到玉樹地震時,就不一樣了,玉樹地震讓大家感受到了宗教關懷的重要性,因為玉樹在藏區,藏傳佛教能夠提供的幫助是不可缺少的。”

*中國政府管理宗教的政策滯後*

多名學者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中國政府目前的宗教政策還比較滯後,這將無法帶來政府和宗教間的良性互動。加州基督教與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李靈指出,中國政府在目前的政府架構下必須把大大小小的宗教事務納入管轄系統,而採取的管轄方式又是傳統的。他說:“因為中國曆史上有跟西方很不相同的一個傳統,也就是說中國是個沒有社會的國家,開了門就是國,關了門就是家,所以國家就很辛苦。沒有一個社會,把所有的事情都當作國家事務來管理,因此中國的國家行政事務非常龐大,這樣國家很累,老百姓也很辛苦。”

加州基督教與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李靈
加州基督教與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李靈


李靈表示,在中國社會進入轉型期的時候如何找到一個雙方能夠協調的辦法,這是擺在政府和宗教界面前的緊迫任務。李靈提供了一個解決方案:“宗教討論必須跳出政治的圈子,多考慮社會的意義,從社會的角度來想想宗教對現代社會發展的作用。現在(比如)象慈善工作,想想很好,可是在中國這是國家行為。(慈善工作)是社會事務,應該由社會來管理,這才能良性循環。當你把它變成國家事務,它就又變成一個包袱了。”

*宗教政策不當可引起民族衝突*

皮尤研究中心資深宗教問題研究員葛百彥(Brian Grim)1986到1988年曾在新疆生活,他觀察到,在那段時間中,宗教問題還不成為一個重大問題,後來隨着漢人的大量移民,當地維吾爾族人覺得自己受到某些威脅,於是開始尋找自己的宗教認同感,繼而開始展開一些以宗教為背景的活動,這促使政府出台了一些限制措施比如漢化維吾爾族人、不准黨員去清真寺等等。葛百彥表示,這就導致了宗教問題的出現。他說:“從某種程度上說,宗教問題確實參與到了少數民族運動中去。不過,少數民族運動出現的導火線不一定是宗教,而很有可能是政府的政策不得當。”

華東師大宗教與社會研究中心主任李向平
華東師大宗教與社會研究中心主任李向平


華東師大宗教與社會研究中心主任李向平強調,中國政府在現階段應致力於建立起與各個宗教之間的良性互動關係。他認為,如何正確處理憲政和宗教的關係、如何引導人們在不同的宗教信仰中建立起和諧關係,這些都是中國信仰社會以後發展的重大問題。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