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型企業的主管們說﹐目前是中國公司走出去開拓海外業務和投資的最好時期﹐而資金不是大問題。不過﹐人才短缺﹑文化差異甚至政治理念的不同仍然是妨礙中國公司走出去的重大障礙。
來自中國幾家大公司的董事長或主管最近在香港出席亞洲金融論壇的時候都表示﹐中國經濟高速發展﹐許多企業勢力雄厚﹐現在應該努力走出去﹐到海外去併購﹑去投資設廠。
*王建宙﹕現在是中國企業進軍海外的最佳時期*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董事長王建宙稱現在是中國公司走出去的最好時期。
王建宙說﹕“為甚麼這麼說呢﹖第一﹐中國企業的規模很大。象中國移動﹐我們是世界最大的電信營運商﹐如果按照用戶數量來計算﹐或者按照市場價值來計算。這當中有很多協同的效應﹐比方說﹐規模大了﹐就可以把採購成本降低。另外﹐中國企業也有充份的資金﹐資金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條件。除此之外﹐中國企業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了。所以我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期。”
*宋林﹕中國企業必然會走出*
設在香港的中國中央企業華潤集團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宋林說﹐中國企業走出去是必然的趨勢。
宋林說﹕“中國未來一定會從一個FDI(外國直接投資)大國變成ODI(對外直接投資)大國﹐這是中國發展的一個必然選擇。外部世界也將越來越真切感受到中國作為一個投資大國的興起。企業和投資者必須做好準備迎接這個趨勢。”
*德勤﹕中國公司境外併購活動增多*
全球性企業咨詢服務公司德勤公司去年十月發表的一份報告說﹐中國公司的境外併購活動近來有大幅度增加的趨勢。報告說﹐去年上半年﹐中國海外併購交易每季度達三十六宗﹐比2003年到2009年同期每季度併購交易數量多出一倍﹐而成交金額也逐步上揚。
德勤中國和亞太地區主管併購業務的合伙人謝其龍對美國之音說﹐中國公司要做大做強﹐成為全球大公司﹐就必須向海外擴張。
謝其龍說﹕“你不能成為大公司﹐全球性公司﹐除非你的資產和公司運作的很大一部份來自海外。”
在本屆亞洲金融論壇上﹐幾位中國大企業的主管都表示﹐中國公司向海外擴張時﹐資金往往不是最大問題﹐人才的缺乏﹑文化的差距﹐甚至政治理念的不同才是更大的障礙。
*柳傳志﹕大多數中國公司不具備走出去的條件*
中國最大個人電腦製造商聯想控股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兼總裁柳傳志說﹐他從聯想2005年併購美國IBM個人電腦公司的經歷中深深體會到這些問題和障礙。
柳傳志說﹕“困難在哪兒呢﹖我覺得主要有兩點﹐通過我們走出去的過程來看。第一是對海外環境缺乏了解。第二﹐更重要的是﹐管理層中外人員之間的文化磨合問題﹐這當然是最最重要的。 ”
從人才缺乏的角度來看﹐聯想公司董事長柳傳志說﹐很多中國公司現在仍不具備走出去的條件﹐哪怕他們可以花錢請外國咨詢公司當顧問。
柳傳志說﹕“我們在聘請麥肯錫跟高盛做顧問的時候﹐你總要有人能懂得他們說的話是真的還是假的﹐因為他們幫你做併購總是要賺錢的嗎﹐你總得有懂他們的人。另外﹐你的員工要派出去的話﹐你最起碼要有很好的英語能力﹐你對國外的法律情況要有基本的了解。可是據我的了解﹐很多的中國企業不具備這個條件。”
*謝其龍﹕中國公司併購活動受阻*
德勤中國的謝其龍說﹐中國企業的海外投資和併購行動大都受到當地外國政府和企業的歡迎﹐但也常常發生併購交易被當地監管部門以國家安全為理由而否決的情況﹐或者當地公司因為擔心敏感技術被轉移到中國而拒絕被收購。
謝其龍說﹕“如果你看看過去十二個月裡美國否決的併購交易的數據﹐你會看到這些都是技術方面的交易﹐而且有很多宗這樣的交易。你從報紙上看不到有關的報道﹐因為它們不是大宗交易。但許多大宗小宗交易都被否決了。”
*香港英國商會﹕中國企業要有耐心*
針對中國公司向海外擴張時遇到的各種挑戰﹐香港英國商會主席方保羅(Paul Thornhill)認為﹐西方國家歡迎中西雙向投資和併購活動﹐而希望向海外擴張的中國企業要有耐心。
方保羅說﹕“要有耐心﹐要能看得遠。我覺得中國人這方面做得很好。如果你有長遠的計劃﹐也有耐心﹐這種國際融合將會發生。當然﹐現在是全球化經濟﹐所有公司都在走向國際化。”
全球企業管理咨詢機構德勤公司去年底發表的中國海外併購報告說﹐中國海外投資者青睞的行業主要是能源﹑礦業﹑公用事業﹑化工和電信行業。報告還說﹐許多國企按照中國政府的指示去併購海外的礦業﹑石油和天然氣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