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美日升級制衡中國的合作日中關係未來恐難穩定


2023年1月13日,美國總統喬·拜登在華盛頓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會見日本首相岸田文雄。
2023年1月13日,美國總統喬·拜登在華盛頓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會見日本首相岸田文雄。
美日升級制衡中國的合作日中關係未來恐難穩定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13:49 0:00

美日首腦1月13日在華盛頓舉行峰會,討論的內容中多處涉及到中國。中方對此表示抗議,並向日方提出警告。專家們認為,美日同盟升級對中國的制衡,可能讓日本調整對日策略,但是他們在對於中國是否改變對日策略方面抱持著不同的意見。

美日“劍指中國”或使中國調整對日政策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1月13日首次以首相身份訪問華盛頓,與美國總統拜登舉行會談。雙方在會談後發表了聯合聲明。此次峰會被視為美日昇級同盟關係的重要時刻,其製衡中國的意味明顯。

美國總統拜登2023年1月13日在白宮會見日本首相岸田文雄。
美國總統拜登2023年1月13日在白宮會見日本首相岸田文雄。

拜登在美日峰會開場就說: “我們是在同盟關係的非凡時刻會面,美日關係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密切”。

“我們正在實現同盟關係的現代化,這是基於日本歷史性的增加軍事開支和新的國家安全戰略。”

對於這次被拜登定位為“標誌著美日同盟現代化”的歷史性訪問,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1月16日在記者會上警告日方,做亞太安全穩定的破壞者、攪局者,必將遭到地區國家的普遍反對和強烈反制。

“日美合謀上演詆毀中國形象、干涉中國內政、打壓中國發展的鬧劇,既十分虛偽,也十分危險。”

日中關係專家、香港科技大學人文社科學院教授林泉忠指出,拜登親自到白宮南正門迎接岸田,以及安排副總統賀錦麗邀請岸田於翌日共進早餐等活動,是拜登極為罕見的做法,顯示出他十分重視岸田的到訪。

香港科技大學人文社科學院教授林泉忠
香港科技大學人文社科學院教授林泉忠

林泉忠對美國之音說:“拜登以超高規格來款待岸田,主要是因為在此不到一個月之前,日本在去年12月16日發表了新版《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等安保三文書,內容將中國定位為'空前最大的挑戰',而且一改過去日本'專守防衛'特徵,大幅度增強了美日'共同戰鬥能力',包括明載將發展可攻擊敵方飛彈基地的'反擊能力',這些舉措被華盛頓視為極具歷史意義。”

林泉忠表示,岸田帶著“安保三檔”這份厚禮來見拜登,北京將此視為“日本全面倒向美國”,對這次美日峰會極為惱怒。

他說:“面對中美新冷戰的長期化情勢,北京向來採取'分斷美日'的戰略,希望拉攏日本,避免日本全面倒向美國。因此,儘管這些年日本罕見地批評中國在香港問題甚至是新疆問題上的所謂'高壓政策',又屢次提到中國最敏感的台灣議題,但是北京仍然不願意跟日本全麵攤牌。如今,日本發表新版的安保三文書、1月的美日國防與外交2+2會談、以及這次的美日首腦會談都擺明'劍指中國', 那麼我們認為中國的對日政策似乎也已到了重新調整的時候了。”

台灣中正大學政治系教授蔡榮祥在接受美國之音的採訪時表示,中國的對日政策向來是軟硬兼施的兩手策略,未來也會繼續。

台灣中正大學政治系教授蔡榮祥 (照片提供: 蔡榮祥)
台灣中正大學政治系教授蔡榮祥 (照片提供: 蔡榮祥)

他說:“中國的對日政策一直是採取兩手策略,一方面強調與日本的伙伴和經濟合作關係,另外一方面則是進逼日本來煽動中國民眾仇日的民族主義。未來中國對日的戰略可能是一方面繼續強硬手段來逼迫日本;另外一方面拉攏日本親中派的政黨和閣員來強化日本對中國的經貿及合作關係。中國對日策略持續採取強制性外交政策的目的,是讓日本的和平主義或綏靖主義的支持者構成對於內閣或親美派的挑戰。”

蔡榮祥表示,縱使如此,中國本身的修正主義和對日的強勢作為的後果,反而讓日本積極強化與美國之間的同盟關係,藉此來嚇阻中國對日本的威脅。

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尹麗喬(George Yin)認為,關於中國的對日政策,應該放在中國的對美戰略,以及整體國際策略的架構之下思考。他指出,現在美中之間的關係進入對峙期,然而儘管美中雙方關係以競爭對抗為主,但是華盛頓與北京都希望保持所謂“鬥而不破”的態勢。

尹麗喬告訴美國之音:“在這個情況之下,中國對日政策在中短期內應不會有太大改變,這是基於兩個原因。第一,日本是美國亞太區最重要的盟邦,如果中國對日本採取太強硬的政策,可能會不必要地把中美關係複雜化。第二,北京對拜登政府以民主同盟圍堵中國的策略,有一定程度的擔憂。若是中國太早拿日本開刀,可能會加強美國的民主同盟,尤其是會影響中國最近試圖改善和歐盟各國關係的企圖。”

日本或跟隨美國芯片禁令中國若對日制裁也有限

岸田在美日峰會上表示支持美國對芯片產品和技術的出口管制措施,以此限制中國取得先進的半導體。

日本經濟產業大臣西村康敏1月5日在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演講時指出, “我們在工業和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商品和技術方面,不能過度依賴其他國家,尤其是(不能)僅僅依賴一個特定的國家。”

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尹麗喬指出,據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印太政策協調員坎貝爾1月17日在“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活動上的說法,美日首腦峰會在對中國的高科技管制議題上的對話極具建設性。

尹麗喬說:“我認為日本加入美國對中國進行高科技管制的可能性較高,而這有可能會導致中國對日本的企業展開一定程度的報復和制裁。不過,東京方面可能也不必過度擔憂。美國在去年出台了一系列的對中國的高科技制裁管制。中國儘管口頭上抗議,但實際上反制的措施有限。”

台灣中正大學政治系教授蔡榮祥表示,中國是日本第一大貿易出口國,日本也是中國第一大貿易進口國,日本的經濟實力對於中國在貿易上的議題仍有一定的籌碼和影響力。

他說:“因為中國仍需要日本非高階的芯片和相關的電子科技產品,因此制裁只會是短暫性或是具象徵性意義的措施。中國目前正面臨經濟疲軟以及嚴重的疫情問題,岸田內閣應該思考調整日本產業在中國的整體佈局,將部分產業移出中國,到東南亞或是印度等國家以分散日本對於中國的經濟依存度。”

蔡榮祥說,中國可能會選擇性制裁日本的產業,或是會暫時拒發簽證來反制日本。

日中關係專家林泉忠表示,自三年前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影響供應鏈,日本就已經開始調整對中國的經貿關係,包括鼓勵在中國的日系企業搬離中國。他指出,過去中日關係惡化,日本政府都受到來自財經界的壓力,但是中國實施長期的“清零政策”使日本企業界乍舌,導致現在儘管日中之間的火藥味越來越濃,日本財經界向政府施壓的力度也明顯減少了。

林泉忠說:“中國的'清零政策'、無準備的放開造成的大面積感染以及醫療資源擠兌現象的出現,以及此次突如其來的拒發簽證,都加深了日本政府以及財經界對兩國經貿關係不確定性的認知,部分日企調整對中國的投資政策,已無可避免。”

台海局勢升溫或使日中關係更不穩定

此次美日首腦峰會的聯合聲明重申,美國將對保衛日本堅定不移,並強調美日安保條約第五條也適用於尖閣諸島(中國稱釣魚島),並再度申明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這是一周內美日第二度公開提及台海議題。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中方將採取必要措施,堅決捍衛自身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香港科技大學人文社科學院教授林泉忠表示,“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 早已經是日本政界,至少是執政的自民黨的基本共識,只是基於台海議題的敏感度,日本不願親口說出來,但已經充分錶現在政策思維與防衛部署的調整上。

他說:“儘管日本對台海局勢憂心忡忡,但基於法律上的限制,日本能做的非常少。現階段日本正在強化西南諸島的防衛,包括設置130個彈藥庫作為協助美國應對台海戰事的部署。整體而言,日本政府在應對台海局勢的作為,傾向'少說多做',避免過度刺激中國。”

台灣中正大學政治系教授蔡榮祥指出,日本新版的國安三文書明載之“反擊能力” 的條件之一是當“友好國家”遭到攻擊,而此攻擊也會威脅到日本的存亡時,日本也可以進行反擊,這裡所指的“友好國家”就是台灣。他表示,面對中國的“攻勢現實主義”的作為,日本的策略是以深化美日同盟和協助台灣防衛的“守勢現實主義”來回應。

他說:“中國認為美國對台清晰的防衛承諾、美日同盟的強化以及日本防衛能力的提升,會構成中國武統台灣或是控制東亞海權的結構性障礙。日本清楚認識到只有美、日、台三方的積極合作,才能防止第一島鏈出現戰略缺口。如果台灣成為中國控制的一省,日本的南方將會面臨嚴重的戰略威脅,甚至中國可能會奪回目前日本所控制和管理的尖閣群島。”

蔡榮祥指出,日本決定在與台灣距離最近的與那國島部署飛彈部隊,就是“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策略下所衍生出的具體反製作為。

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尹麗喬表示,日本和中國在台海問題上的博弈,最終還是在美中關係框架下的問題。他認為,日本是美國在東北亞的關鍵盟友之一,必然會站在美國的這一方。

尹麗喬說:“今年是美國的選舉年。美國的政治人物們可能會打'反中牌'以獲得美國選民的支持。在這個情況之下,台海局勢在接下來一兩年可能會有更多的不確定因素。由於日本是美國在印太以至於東北亞最重要的同盟之一,應該會支持美國,中日關係就可能也會朝向更不穩定的方向發展。”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