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以下簡稱鏈博會)於11月28日在北京開幕,中國總理李強出席併發表主旨演講。分析人士認為,中國在國內經濟疲軟之際大張旗鼓舉辦展會,是要宣揚其紅色供應鏈的完整性,吸引外資回流,但在中國政治環境持續緊縮的情況下恐難如願,形式意義將高於實質意義。
中國政府首次舉辦的鏈博會主題定為“鏈接世界,共創未來”並且號稱是全球第一場以供應鏈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
李強出席鏈博會 稱“反對脫鉤斷鏈”
據路透報導,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在開幕式主旨演講中表示,中方願與各國建立更緊密的供應鏈聯繫,反對任何形式的脫鉤斷鏈。同時強調中國大陸將持續打造國際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
李強表示,在世界經濟復甦艱難的大背景下,各方都在尋找強勁可持續的增長動力,鞏固和加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合作是各方的迫切期待。他說:“中國舉辦鏈博會就是為了順應時代呼喚,創造一個促進各方加強溝通,深化合作、共謀發展的國際化平台”。
此前,主辦單位“中國貿促會”副會長張少剛在21日召開發佈會,宣佈本會共有515家中外企業參展,外商比例為26%,覆蓋55個國家和地區。
張少剛還特別強調,美國企業熱烈響應,總數佔境外展商的20%且行業領軍企業眾多,包括蘋果(Apple)、亞馬遜(Amazon)、特斯拉(Tesla)跟聯邦快遞(FedEx)等世界500強公司派高級代表參會,在全場“5鏈1展區”都有美企布展。
所謂“5鏈1展區”指的是廣達10萬平米的展會現場,依產業類別劃分為智能汽車鏈、綠色農業鏈、清潔能源鏈、數字科技鏈與健康生活鏈,另設有一個供應鏈服務展區。
位於台北的國防安全研究院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王繡雯表示,上述五大供應鏈項目都屬於當今最受矚目的“次世代產業”,也符合中國淨零碳排和數字轉型的國家戰略,由此可見中方想藉由提出“下一個時代的商機”吸引外資。
營商環境惡化 外資大量“潤”出中國
究其原因,王繡雯認為中國政府不得不承認歷經疫情封控、美中競爭和“反間諜法”等對外資不友善的政策後,近年來許多在中國設廠的外資企業已經“潤”出去,更有大量資金正在逃離中國。
王繡雯告訴美國之音:“現在蘋果啊還是什麼(外資企業)都離開中國,它(中共)現在就是說我們在未來產業佔有優勢,請投資,錢要回來,我有下個時代的發展機會,而且中國是很大的一個市(場)。”
有據可查的是,路透社11月6日報導,國際收支初步數據顯示,2023年第3季(7-9月)中國首次出現外國直接投資(FDI)負債,赤字達118億美元,這是自1998年開始編制這項數據以來,中國首次出現季度缺口,報導中分析,主要原因就是西方企業正在“去風險”,不再投資中國。
對此,接受美國之音訪問的分析人士普遍認為,中國想要重新吸引歐美外商回流,無論在國際或國內,都有不小的挑戰。
中國鏈博會前 白宮動手強化供應鏈
巧的是,就在中國的鏈博會開幕前夕,美國總統拜登於27 日成立“白宮供應鏈彈性委員會 (White House Council on Supply Chain Resilience) ”同時宣佈近30項新措施,強化對美國經濟與國家安全扮演關鍵角色的供應鏈。
白宮經濟顧問佈雷納德26日在白宮簡報會上稱,這些措施將“加強美國供應鏈並降低美國家庭的成本”。
澳洲蒙納士大學商學院教授史鶴凌認為,美國所強調的供應鏈多樣化,就是不再把製造業的供應鏈集中在中國這個“世界工廠”,而分散到其他國家,在他看來,拜登提出的“去風險”本質上就是“中美脫鉤”。
史鶴凌分析,俄烏戰爭爆發後,中國選擇在美國的對立面且隨時可能在台海製造爭端,種種行為都給全球產業鏈帶來風險,加上中國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嚴密封控,更讓各國警覺到供應鏈過度集中於一個國家將會造成世界經濟風險。
相比近年來歐美各國對於供應鏈安全的警惕性上升,史鶴凌說,如果這場鏈博會是在2019年舉辦,情況可能大不相同,參展商數量或許會比今年多出10倍以上。
史鶴凌告訴美國之音:“它(鏈博會)實際上強調的是把中國重新放在世界產業鏈的中心,而美國強調的是把中國從世界產業鏈的中心位置給弄下來,聽起來都是在強調產業鏈,但整個方向完全相(反)。”
中共以“國安”為由緊縮外商管控
另一個大問題則是中國政府以國家安全為名,不斷緊縮社會控制,對外商帶來人身安全的風險未見改善。
史鶴凌指出,中國對宏觀經濟的管理基本上已處於失控狀態,一方面喊話歡迎外商,另一方面卻是國安系統不斷強調“反間諜”,甚至要求中小學生要特別注意外國人的言行。
站在經營者的角度,這樣矛盾的信息就代表在中國經商風險提升,因此就算他們試探性地參加鏈博會,但要拿出真金白銀投入中國供應鏈,還會有所保留。
位於北台灣新北市的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教授蔡明芳同樣認為,中國政府近年來從打擊香港社運、推行“共同富裕”政策到實施“反間諜法”等一連串舉措,已經讓許多外商加速離開中國,此外,中國自身經濟疲軟,也是讓外商怯步的重要原因。
中國消費不振導致供應鏈惡化
蔡明芳分析,雖然鄰近的韓國、台灣也都同樣面臨進出口衰退,但中國格外不同的情況是出口減少加上供應鏈轉移,造成國內新增就業大幅下降,青年失業率不斷上升,這又導致消費者物價指數連續4個月零增長甚至負增長。
內需經濟滑落的結果是中國境內的經濟、籌資活動整體放緩,原本體質欠佳的廠商開始倒閉,又會進一步造成供應鏈變得更不健康。
蔡明芳告訴美國之音:“非常重要的是大家過去供應鏈會集中在中國,是看到中國的市場,現在這個市場的需求如果不見了,我把供應鏈繼續集中在中國的必要性也就大幅降低,所以開始往越南、印度,往墨西哥去,供應鏈分散的趨勢已經非常明顯。”
另一方面,儘管除了著重宣傳美國大廠參展之外,中方也強調這次鏈博會有為數不少的“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參會,但蔡明芳認為,“一帶一路”國家廠商雖然可以擺出數量龐大的陣容,但除了具備科技實力的馬來西亞之外,其他國家所能創造出的產值相對較低。
馬來西亞太平洋研究中心首席顧問胡逸山同樣認為,參與歐美國家高科技且具有高增長力的供應鏈,才是中國最看重的核心。
胡逸山說:“坦白說,若是東南亞的一些主要經濟體,比如說馬來西亞也出產一些芯片,當然有它們的參與會更好,若是其他一些相對比較落後的一帶一路國家的參與,意義就不太大了。”
本屆鏈博會將於12月2日閉幕,淡江大學教授蔡明芳指出,為期5天展會中值得觀察的是,中國政府是否真能有效媒合參展的歐美採購商與本土供貨商,否則這場展會的形式意義將會遠高於實質意義。
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