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亞洲組建小北約的傳聞正在得到越來越多的證實。美國媒體稱,國際環境的變化使得有關國家對此形成了更多的共識,實現這一設想的條件成熟起來。
華盛頓自由燈塔報週四(10月1日)的報導稱,最早提出這個設想的美國副國務卿比根(Stephen Biegun)上個月在參加美印戰略對話時談到了由印度、澳大利亞、日本和美國組成一個非正式聯盟的問題。
他說:“如果特朗普連任成功,我想在他第二任期內探討這個問題將是非常有意義的。”
最近的國際環境似乎正在推動著亞洲小北約從設想變成現實的方向發展。
下週,日本、美國、印度和澳大利亞四國外長將在日本東京開會討論印太局勢和中國威脅。華盛頓時報說,這次會議舉行的時刻正值特朗普政府提出的建立以這四個國家為基礎的“亞洲北約”聯盟對抗中國的建議正在得到更加廣泛的關注。
這將是四國外長在菅義偉接任安倍成為日本首相後的首次會晤。安倍曾經在2007年提出過類似的建議。
特朗普政府推出的印太戰略中也包含了這樣的內容。華盛頓時報說,最近,美國有更多的官員認為,中國威脅的增加使得落實這一建議的條件已經成熟。
專家表示,現在比以往更有理由組成這個聯盟,印度和澳大利亞都受到中國的威脅。印度軍隊在喜馬拉雅山邊界與中國軍隊發生衝突,澳大利亞一名記者被中國扣押。
華盛頓時報引用美國智庫威爾遜中心亞洲項目主任邁克·庫格爾曼(Michael Kugelman)的話說,過去都是一個國家在某一時刻獨自面對中國威脅。但是現在,他認為,情況不同了。
庫格爾曼說:“目前有關建立四國集團的設想引起了多方面的興趣,我認為這四個國家對此形成了越來越多的共識,該地區的其它國家對此也很感興趣。中國在這個地區的活動不僅富於進攻性,而且對全球的穩定也越來越具有威脅性。”
美國國防部長埃斯珀最近在航行自由和保衛自由民主制度方面作出多次努力,爭取有關各方結成聯盟。埃斯珀稱該地區的盟國是美國掌握的對中國的“不對稱優勢”。
為了對抗中國,美國增加了給太平洋地區盟友的軍售,同時在南中國海主權糾紛中提出有關各方遵守國際海洋法,遏制中國的擴張主義行為。這些行動策略與蓬佩奧國務卿提出的建立民主國家與擁有共同價值觀的國家之間的聯盟是一致的。
日本外相茂木敏光(Toshimitsu Motegi)週二表示,“建立一個自由和開放的印太地區在病毒大流行之後的世界上越發顯得重要。”“我們要肯定在我們與許多其它國家之間深化合作,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性。”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羅照輝9月初表示,美國介入南海事務,拉攏日本、印度和澳洲等國組成“亞洲小北約”,搞反華小圈子,奉行冷戰思維。他批評美國是南海和平的最大威脅者,地區合作的絆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