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台灣人才往大陸跑台灣政府如何因應?


台灣大學校園(美國之音張佩芝攝,2017年11月23日)
台灣大學校園(美國之音張佩芝攝,2017年11月23日)
台灣人才往大陸跑台灣政府如何因應?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12:07 0:00

根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最近公佈的2017世界人才報告(World Talent Report),在63個受評比國家中,台灣排名第23, 和去年相同。在亞洲國家中,則提升到第三名,僅次於香港(第12名)和新加坡(第13名),超過日本(第31名)、南韓(第39名)和中國大陸(第40名)。但在“生活成本”、“人才外流”和“對外籍技術人才的吸引力”指標上的評比不僅理想,分別排名第47、47和44名。

台灣國發會人力發展處處長林至美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從這個報告中可以看出,台灣人才在國際上是很好用的,很有競爭力。台灣政府已採取行動,加強弱勢項目。她說:“在生活成本上,他計算的方式有包括房價,對我們比較不利。人才外流方面,的確我們現在薪資比較低,會讓一些人才到國外去找工作。我們在對外籍技術人才的吸引力上,雖然我們還是弱勢項目,但是我們已經大幅進步7名。我們推出的完善留才環境的改善方案和今年通過的人才專法,這部分的努力很多外籍人士都有看到。”

針對台灣缺才及人才外流危機,台灣行政院長賴清德最近提出七大因應對策,包括改革稅制與法律以及增加企業獎酬管道等。林至美說:“人才要留下來的話,尤其是我們的年輕人,我們要給他舞台,尤其是一些創新的投資或產業發展,雖然我們目前的薪資條件不是那麼好,但是我們提供一些租稅上的減免,像我們現在通過的所得稅法稅率的調降,還有產業創新條例也是通過了,還有一些獎酬方面的改善或優惠。我想這也是我們一個工具,之前(賴清德)院長在主持關於我們缺人才,怎麼讓我們留下人才這方面已經提出對策。”

台灣海外就業者中將近六成到大陸

根據今年早些時候台灣行政院主計處公佈的統計數字,2005年到2015年10年間,台灣到海外就業的人口從34萬人攀升到了2015年的72萬人以上。該數據同時顯示,大專以上學歷佔比達72.5%,顯示外流者以技術專業人才為主,而35歲以下的年輕人佔三分之一。其中到大陸就業佔比居最高,達到58%。與此同時,到台灣工作的專業人士不到3萬人,根據英國牛津研究機構於2012年公佈的《全球人才2021報告》預測,到了2012年,台灣將是所有調查國家中人才供需落差最為嚴重的地方。

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辛炳隆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台灣人才外流是個現象,但可能並沒有那麼嚴重。他說: “很多國際評比把台灣人才外移情況講的蠻嚴重的,他的人才界定是用大學畢業, 現在台灣高等教育擴張得很快,所以大學畢業生人數就很多,大學畢業生多,但台灣的產業結構沒有辦法去吸收這些人,所以自然會往外走,所以我覺得這是一個現象,這個現象可能沒有國際評比的那麼嚴重。”

台灣薪資長期偏低為人才外流重要原因

台灣薪資長期偏低是台灣各界普遍認為台灣留不住人才的主因。根據2014年人力諮詢顧問公司韜睿惠悅(Towers Watson)所進行的市場獎酬報告,在受調查的13個亞洲國家中,台灣高階主管的薪資,排名倒數第四,僅超過菲律賓、越南和印度。健行大學企管系教授顏建發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 “有關低薪的問題政府也一直說要加薪,所以未來有這可能性,但至於加到什麼程度我們也難以預料。確實長期來說在很多領域來講,台灣的薪資是比較低,另外可能也涉及到台灣工作機會比較少,低薪的原因是長期的,政府現在想要加薪,我們就等著看。”

北京當局和地方政府砸重金吸引台灣青年

在台灣薪資低迷的同時, 北京當局近年來加大力度,砸重金積極招攬人才台灣青年,對他們釋出多種極為誘人的優惠待遇。

台灣商業周刊在2016年7月刊登大陸如何大規模延攬台青的追踪報導。報導說,“我們看到一場由中國國務院發動,'收買台灣20歲到40歲年輕人'的計劃,正在展開,其涉及的金額、人數規模之大,兩岸史上首見。”。報導說,很多台灣創業團隊都收到來自中國各地方政府發出的邀約。比方說,東莞市政府在邀約函中告訴他們,只要這些台青赴當地創業,他們將'提供免費辦公室、公寓,並附贈新台幣一百萬元(相當22萬元人民幣)免還的創業基金'。商業周刊報導說,看到這樣的條件,最後有11組台灣新創團隊飛到東莞,主辦單位帶他們參觀辦公室、公寓,當地官員和台辦一一到齊,跟這群年輕人敬酒,尾聲還高喊,'讓我們一同為兩岸的和平努力前進'。最後主辦單位把新創團隊成員帶到一個房間裡,要他們填寫申請書,最後11團隊中有9個交出登記申請書,也把他們的台胞證影本、公司資信證明等交了出去。報導說,這樣的場景不只在東莞上演。

不僅是中國各地方政府舉辦許多招攬台青到當地工作、實習、創業的項目,到去年為止,國台辦也在全國設立了20個兩岸青年創業基地以及11個兩岸青創就業示範點。

優惠政策對台灣青年起到引導作用

台灣大學國發所副教授辛炳隆表示,根據他的觀察,會想到大陸的台灣年輕人有兩極,一種人是在台灣職場中很有優勢,很想創業,但考慮到創業後台灣的市場遠景有限,因此選擇到大陸創業,另一種是在台灣找不到好工作的人,也會往大陸跑。他表示,台灣青年到中國大陸工作,除了台灣薪資對年輕人沒有吸引力外,中國大陸的政策起到引導作用,比方鼓勵台灣高中生學測到某個標準就可以到大陸念大學,當然還有青創優惠,包括提供設備、資金之類,也是吸引很多年輕人願意到大陸的因素。辛炳隆指出,另外更重要的是在台灣媒體報導中,大陸感覺上整個經濟講的非常好,在這樣情況下台灣年輕人會有個想像,認為如果我一樣努力,在大陸的報酬可能會比台灣好很多。

健行科技大學企管系教授顏建發認為,中國大陸目前在有系統地吸收台灣資源,以前叫'台商西進',現在叫做'台民西進',希望至少在社會經濟領域方面,讓台灣無法獨立於中國之外。顏建發說:“所以它用了很多優惠政策,包括鼓勵台灣學生到那裡讀書、就業、生活。這跟過去的策略比較不一樣,過去策略比較狹義,主要是針對台商,但台灣本來就是一個小島國,本來就會對外依賴,人民到國外工作是很正常的,在某種意義上可以用平常心對待。當然我們特別要注意裡面有統戰的成分。”

台灣政府針對缺才提出對策但未特別針對大陸磁吸效應提出因應措施。

辛炳隆說,由於台灣是民主國家,政府無法對人民到哪裡就業進行限制,只能加強延攬外籍人才到台灣就業,他說:“我覺得台灣基本上沒有什麼因應措施,因為台灣的人才外移到目前為止,政府採取的策略倒不是不要讓他外移,而是通過延攬外籍人才方面來彌補人才的缺口。台灣政府會這麼做的原因,是台灣相對來說是個民主國家,對於人才外移基本上政府採取尊重的態度。所以針對大陸人才的磁吸效應,據我了解,台灣政府並沒有一個特別的因應措施。”

針對大陸人才磁吸台灣政府可以做什麼?

辛炳隆說,未來政府的兩岸關係政策,究竟把兩岸設定成一個什麼樣的關係,都會影響到如何處理人才流失問題的方法。辛炳隆表示,現在政府可做的很基本的一件事就是教育台灣年輕人還有在職者,到中國大陸工作所必須承擔的一些風險。他說:“台灣政府現在可以告訴想去中國大陸工作的年輕人,你要告訴他,可能感覺上你會得到很好的待遇,但是長期來講你必須承擔很多在職發展和社會保障的風險,我覺得政府真的太消極了,他連這樣的資訊都不願意提供,這是我們覺得比較不以為然的。”

辛炳隆說,因為大陸在挖角的時候,不是單純的來這家公司服務,他是要利用的你知識,當利用價值沒有時,你就可能被迫要離開。另外兩岸社會保險制度上並沒有交互承認,去大陸久了以後未來可能會失去一些台灣的社會保障福利等,都是前往大陸就業的台青所要承擔的風險。

與此同時,顏建發以選舉買票為例說,買票當然要禁止,禁止不了只能跟選民講,錢拿了,票不要投。他說:“有些人到中國去就業,如果碰到一中問題上在某些場合不方便,可能要妥協,但我想無法影響到他的內心世界。一個人對民主自由的認識,價值應該是遠超乎他的薪水。”

人才繼續外流對台灣經濟產業發展不利

針對人才外流到大陸的趨勢,專門研究人力資源管理的辛炳隆感到擔憂。他說:“我覺得會擔心,因為根據我自己的研究,早期台商到大陸去,對台灣的產業不會造成威脅,因為當時兩岸的產業是屬於垂直分工階段,可是2000年以後,兩岸產業關係從垂直分工到水平競爭,縱使是在大陸的台商,對留在台灣經營的企業,都可能是個威脅。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人才的西進,縱使是到當地台商工作,對台灣產業發展也是非常大的威脅,更不要說那些關鍵人才,最近中國大陸在挖那些台灣比較具有優勢的產業,像IC設計產業、光電產業,都用比較高薪的方式去挖,對台灣的經濟和產業發展當然有非常不利的影響。”

健行大學教授顏建發也表示,當然這種挑戰對台灣來說是一種壓力,但是他相信中國大陸用優惠政策來統戰效果無法持久。他說:“因為一個人的選擇不會只是要薪水增加,增加幅度到後來也會有限,更何況它(中國本身)也要面對內部工薪階級對這個事情的看法。他如果沒有民主、法治,沒有讓人家覺得一個很安逸的生活環境,薪水的效果其實是很有限的。”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