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自造潛艇項目在歷經四年的籌劃準備後星期二(11月24日)在高雄正式啟動建造工程。原型潛艇預訂2025年交付海軍。該項目是為了在與大陸軍力不對等情況下,加大台灣的國防自主能力,抵禦中國不斷加劇的敵意與威脅。台灣總統蔡英文2017年3月21日在高雄海軍基地的一艘潛艇上揮手。
台灣總統蔡英文星期二在台灣國際造船公司高雄廠主持“潛艦國造開工典禮”。她按下啟動按鈕,彎板機將第一塊鋼板彎製成型,象徵潛艇自造正式邁入建造階段。
蔡英文星期二在動工儀式上說,潛艦是台灣海軍發展不對稱戰力,嚇阻敵艦圍繞台灣本島的重要裝備;現在隨著潛艦國造的落實到未來的成軍,一定能讓世界看到台灣守護主權的堅持。
蔡英文2016年當選台灣總統後,由於她不承認一中原則以及九二共識,北京不斷在軍事、經濟與外交上對台灣施壓,兩岸關係急劇惡化。此外,美國總統政府不斷對台灣加大支持力度,讓北京感到十分惱怒,解放軍機採取頻繁擾台飛行,飛越海峽中線等示警台灣與美國的舉動幾乎已成為家常便飯。
據台灣國防部的公開預算書顯示,潛艦國造原型艦的籌建金額為17.2億美元,預計2025年完成,最快可在2024年第三季下水。有國營背景的中船公司預計將總共承建8艘潛艇。
台灣海軍星期天(11月22日)說,建造潛艦所需的兩件配備已經獲得美國的許可,並且已經與製造這些配備的美國公司簽訂了合約。
台灣國防學者蘇紫雲接受聯合報採訪時說,潛艦被視為不對稱武器之一,可發揮戰略嚇阻效果,特別是戰略守勢的台灣具有主場優勢,面對可能犯台的入侵者,潛艦可以有效延伸地面火力,等同將防衛縱深外推,有效打擊進犯船隻隊伍的護航船隻,尤其是航母、兩棲攻擊艦等高價值目標。
台船公司董事長鄭文隆星期二在動工典禮上說,台灣潛艦的先驅是1964年從意大利購買的潛爆艇,在56年前台灣就編成了海昌隊,現在以“海昌”來命名這個潛艦國造計劃,見證這項計劃突破困難,展開歷史新頁。
台灣目前有兩艘潛艇是美國在1970年時移交給台灣的,另外有兩艘是1980年代末向荷蘭購得。台灣的潛艇規模與中國的艦隊相距甚遠。中國的艦隊擁有多艘彈道導彈潛艇,甚至能發射核武器。
美國2001年時原本同意出售台灣8艘傳統的柴電潛艇,但這項軍售沒有實現。中國則逐漸打造出世界最大規模的海軍之一,擁有核電潛艇、航空母艦,超高音速導彈等先進軍備。
台灣尋求自製潛艇已經有幾十年的時間。蔡英文上任後宣布“國艦國造”,這個由台灣自行研發與計建造潛艇的國防政策在台灣本地與國際間都出現質疑和批評。此前有報導說,台灣曾與幾個國家洽談,希望得到潛艇設計方案以及專利授權,但都遭到拒絕。此外,還有很多人質疑台灣的技術和設備極為不足,難以完成潛艇自造。
蔡英文星期二說,直到今天都還有人在懷疑潛艦國造到底能否成功,潛艦的動工就是以實際成績粉碎謠言的開始。
不過,台灣聯合報星期二報導,台灣潛艇專家海軍備役上校王志鵬說,潛艦國造從此將面對高效能技術電池驗測、焊接、與動靜態測試等考驗,由於相關係統都是商售渠道獲得,合約商很多,面對建造團隊的整合分工權責不明,“艱困才剛剛開始”。
出席開工典禮儀式的國民黨立法委員馬文君星期二說,她不反對國艦國造,但潛艦製造技術複雜、成本很高,必須按部就班確保不會走冤枉。她擔心潛艦國造倉促開工,全民可能要承擔未知風險。
參與這項潛艦國造的人員包括台船公司、中科院、海軍監造人員,以及來自多國的技術顧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