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誕節即將到來,人們絡繹不絕地前往被尊為耶穌誕生地的伯利恒遊覽和朝聖。他們在遊覽結束後總會帶些紀念品回家,但是他們會發現,許多紀念品都是中國製造,甚至包括這個約旦河西岸小鎮的招牌紀念品 - 玫瑰經念珠(rosary beads)。不過,美聯社報導說,這個小鎮正在推動本地製造,而且一小部分商店已經開始只賣本地生產的紀念品。
紀念品商店的店主表示,雖然本地生產的產品價格可能更高,但是品質更優,而且可以為當地低迷的經濟注入一股重要的強心劑。
巴薩姆·加卡曼(Bassem Giacaman)經營一家祈福禮品店(Blessings Gift Shop)和橄欖木工廠(The Olive Wood Factory)。他說:“我的東西沒有海外造的,除了一樣,就是冰箱貼。這個本來就是便宜賣的,而且需要的人也多。其他商品都是當地做的,所以我可以讓當地經濟有起色。”
根據以色列旅遊局的資料,預計在這個節日期間會有大約12萬人到訪聖城,其中半數是基督徒。
一些人會遊覽伯利恒。和其他地方一樣,全球化也在這裡留下了印記。外國製造、尤其是中國製造的手工藝品,佔據這裡大部分的市場,包括聖誕紀念品。雖然沒有官方的統計資料,但是當地官員和商人們估計,有將近一半或者以上的商品是進口的。
加卡曼只在店裡留了很少的進口商品,而且大部分還都藏在櫃檯下的一個小盒子裡。顧客來到店裡的時候,他會把這些拿出來,與巴勒斯坦當地製造的商品做一對比,以顯示本地工藝品的優質。
他說:“這是塑膠做的嬰兒耶穌像,中國造的,而這個是陶瓷的,伯利恒當地做的。這些是我做的橄欖木玫瑰經念珠,而這些是中國做的。”
伯利恒位於約旦河西岸,巴勒斯坦希望這處被以色列佔領的領土未來能成為巴勒斯坦國的一部分。這裡的旅遊業發達,但是其他經濟領域則長期低迷,部分原因是以色列的限制。遊客要抵達這個小鎮,必須經過以色列的一個檢查點。
遊覽巴勒斯坦中心(Visit Palestine Center)坐落于一條石子路上的一棟有200年歷史的老房子,離著名的聖誕教堂(The Church of the Nativity)僅幾百米之遙。這個中心在推動“巴勒斯坦製造”以及在產品上注明相關標識。
中心的創始人和總經理薩米·庫裡(Samy Khoury)說:“進口產品大量湧入,很多傳統的手工藝品逐漸凋零。”
遊覽巴勒斯坦中心5年前以經營網上商店和提供旅遊指南起家,現在與巴勒斯坦以及約旦的巴勒斯坦難民營中的近100家作坊和家庭手工藝人合作。
中心的特色就是巴勒斯坦傳統手工藝品,包括與聖誕有關的工藝品,如橄欖木玫瑰經念珠和珍珠母飾品。他們的主要客戶群是旅遊散客,經營理念則是公平貿易。
但是,只銷售巴勒斯坦本地產品面臨挑戰。
庫裡說,保持產品的連貫性和品質、算准生產週期、確定生產能力是其中的一些挑戰。
然後就是價格問題了。
馬哈爾·卡納瓦提(Maher Canawati)是三拱紀念品店(Three Arches souvenir shop)的老闆。他在店裡賣本地製作的紀念品,在店面後面還有一個木製品作坊。但是他還是會在店裡賣一些進口貨。
他說:“我們店裡必須有各類商品,因為我們有不同的市場,不同的朝聖者,他們的預算也不一樣。” 卡納瓦提一家從16世紀開始就為朝聖者提供服務。
卡納瓦提說,他希望給客戶有各種選擇,不過他清楚其中的不同。
他說:“12串中國造的念珠只賣4美元,而12串當地造的就要賣25美元。中國做的嬰兒耶穌像賣20美元,伯利恒做的就要賣64美元。”
雖然手工藝作坊的老闆對外國進口貨有怨言,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認為進口產品嚴重威脅到當地的商人和手工藝者。
伯利恒商會主席薩米爾·哈茲布恩(Samir Hazboun)說:“這是做生意。我還沒看到有誰因為進口產品而破產的。”
巴勒斯坦旅遊局主任阿裡·阿布·斯路爾(Ali Abu Srour)說,政府正試圖修訂旅遊法,以保護當地的製造商和商人。
根據擬議中的法規,商店必須要有70%當地製造的商品,而且還需要有清晰的標識,讓人們可以區分是進口的還是“巴勒斯坦製造”的。
橄欖木工廠的木製品工藝師默罕默德·優素福(Muhammad Yusuf)對進口貨嗤之以鼻。
“那個不好,這個更好。”他在製作聖母瑪利亞雕像時笑著說。
在祈福禮品店裡,24歲的的德國遊客朱莉·德勒(Julie Deler)買了當地巴勒斯坦手工藝人用橄欖木雕刻的小駱駝。
她說:“我更喜歡當地製作的,因為我想支持當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