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拜登將於6月16日在瑞士日內瓦與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會談,尋求恢復美俄關係的”可預測性和穩定性”。就在白宮宣布的一天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楊潔篪訪問俄羅斯。美中為何同時聚焦俄羅斯?有分析認為,美國有意將俄羅斯從中俄聯盟剝離出來;不過專家指出,普京治下的俄羅斯不可能這麼做。
本月稍早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冰島會晤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時強調,儘管美俄存在分歧,仍應在能促進全球穩定的領域尋求合作。在兩國外長會晤期間,美國國務院宣布制裁參與俄羅斯與德國之間的“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建設與融資的企業和個人,但決定豁免對該項目運營商及負責人的相關處罰。
美向俄伸出橄欖枝?
信息諮詢公司IHS Markit副主席耶金(Dan Yegin)接受CNBC電視台採訪時稱,普京自2014年併吞克里米亞後與美國和西方的關係日漸疏遠,而近年中俄兩國在經濟、政治和國防領域全面加深合作。如此背景下,美國部分豁免對“北溪-2”項目的制裁,是美國向俄羅斯拋出的橄欖枝,目的是“將俄羅斯從日益加強的中俄聯盟關係裡剝離出來”。
“北溪-2”是一條從俄羅斯向德國輸送天然氣的管道,目前已接近完工。美國從特朗普政府時期就反對該項目,拜登政府延續反對立場。美國認為該項目是俄羅斯的地緣戰略工具,將造成歐洲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威脅歐洲能源安全。而且此管道繞開烏克蘭和波蘭,投用後將使這兩個美國盟友國家的經濟和地緣利益受損。
美國政府要求德國放棄該項目,美國國會去年就通過獲兩黨高度支持的法案,要求對參加“北溪-2”項目的公司實施制裁。但德國默克爾政府一直明確支持該項目,堅稱這是純商業、無關政治的項目,能加強歐洲能源安全,減少歐洲受天然氣斷供的困擾。俄羅斯指責美國阻撓是為搶占歐洲市場,以便出售價格更高的美國天然氣。
拜登政府於本月19日施加制裁的同時,專門豁免對“北溪-2”股份公司及該公司的德國籍CEO馬蒂亞斯·瓦爾尼希(Matthias Warnig)的處罰,稱此舉符合美國國家利益。
路透社此前有報道稱,在美國國務院宣布這項豁免之前,俄羅斯副外長里亞布科夫(Sergei Ryabkov)曾表示,豁免制裁將有助於莫斯科與華盛頓的關係正常化。
美國《國家利益》雜誌的國安事務記者埃皮斯科普斯(Mark Episkopos)告訴美國之音,這一豁免可被視為美國想實現美俄關係正常化“非常謹慎、非常早期”的跡象,拜登和普京的峰會也只是朝這一目標邁出的非常早期的一步。
“但這可能是華盛頓想對美俄關係做出長期性的重新定位,而中國因素是這種情況發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埃皮斯科普斯說。
不過,埃皮斯科普斯覺得“橄欖枝”這個詞有些言之過甚。
“我會說,這一豁免是美國在美俄峰會前出示誠意的舉動,” 他說,“這種外交誠意是為表明我們對改善關係是認真的,我們對求同存異是認真的。”
華盛頓智庫哈德遜研究所政治與軍事分析中心主任理查德·懷茲(Richard Weitz)認為這項豁免確實是橄欖枝,但與耶金不同,他認為這是拋給德國的橄欖枝,而非俄羅斯。
懷茲告訴美國之音,美國對制裁做出靈活調整的目的是為在威懾和懲罰俄羅斯的同時,又不惹惱德國。參與項目的四艘俄羅斯船隻和五家俄羅斯公司均受制裁,但有德國人參與股份並任職CEO的“北溪-2”股份公司免受懲罰。
“剝離”俄羅斯,美國勝算幾何?
懷茲認為,只要普京繼續掌權,美國就不可能在短期內將俄羅斯從中國剝離出去。
埃皮斯科普斯表示,美國若繼續對中俄同時強硬,中俄聯盟程度甚至可能進一步加深;而中俄間的分歧可能給予美國一定的平衡空間。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曾在2019年訪俄期間把普京稱為“我最好的朋友”,普京也在本星期稱中俄關係“處於歷史最好時期”,但美國最近一系列對俄動作仍引起中國高度警惕。美俄外長冰島會晤後,中共外交最高官員楊潔篪就前往俄羅斯。白宮宣布拜登與普京6月峰會的同天,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中俄戰略夥伴關係“百煉成金,堅如磐石”,兩國關係“經得起國際風雲變幻考驗”。
另一方面,拜登總統在上台後,不管是實際制裁還是言語針鋒相對,都對俄羅斯十分強硬。拜登在總統競選期間就將俄羅斯稱為美國的“最大威脅”,在今年三月接受ABC電視台採訪時稱普京將為干涉美國大選付出代價,並認同普京是“殺手”。而普京則回應“人們總將自己對自己的看法投射到他人身上”,並“祝拜登身體健康”,還特意強調祝福不帶諷刺意味。
部分觀察人士擔心,美俄、美中關係同時降至冰點,而中俄關係不斷升溫,將使美國處於不利位置,也讓美國在應付中國挑戰上事倍功半。
美國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今年1月發報告稱,中俄兩國的協同作用最讓美國頭疼,因為它增加了中國對美國構成的挑戰。
“我很樂意讓俄羅斯遠離中國,這個問題我也研究好幾年。但我覺得在普京政府的領導下,這不可能發生,” 懷茲說。他表示普京離任後或許會有新機會。
懷茲指出,普京把俄中關係的改善視作自己的一項主要外交成就,也難以想像普京政府內部會有人覺得該放棄這些已經取得的成果,放棄中國,轉而努力改善與西方的關係。懷茲認為普京政府已經放棄了西方,而且普京對美國的態度非常負面。
“短期內我看不到美國能做什麼或提供什麼可能割裂中俄聯盟的事情,” 懷茲說。
埃皮斯科普斯表示,能否成功“剝離”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俄羅斯如何反應,而最能決定俄羅斯態度的重要事項之一便是西方的製裁是否有望被解除。
與懷茲一樣,埃皮斯科普斯也認為俄羅斯對西方的態度非常悲觀,對制裁的解除不抱希望,做各種外交決策時也都是假設制裁不會被解除。
如果“剝離”難以實現,那美俄關係正常化是否有望?埃皮斯科普斯認為也很困難,因為制裁仍是當中的巨大因素。儘管雙方仍有些許討論和談判的空間,比如阿富汗撤軍問題、北韓核問題和氣候變化問題,但只要制裁保持,關係正常化恐怕很難。
“在可預見的未來,制裁將繼續存在,” 埃皮斯科普斯說。
美俄峰會能改變什麼?
埃皮斯科普斯表示,莫斯科和北京一直非常善於聯手展示反西方的統一戰線,以遏制和對抗北約,特別是美國。但中俄現在的聯盟更多是修辭上的,實際層面上雙方並沒有太多協議,也沒有軍事聯盟協議。
但埃皮斯科普斯也指出,局勢可瞬息萬變。如今中俄雙方都愈發對美國展示強硬態度,也相互釋放強烈的合作信號,儘管紙面上還未實現更深層次的軍事合作,未來不是沒可能,美國需要及時平衡三角關係。
俄羅斯和中國之間的分歧主要在領土政策和影響力爭奪上。首先,雙方都不喜歡對方的領土擴張政策。俄羅斯並不正式支持中國在南中國海的領土主張,中國並不正式支持俄羅斯在格魯吉亞和烏克蘭領土主張。另外,也有一部分中國人認為位於俄羅斯最東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又稱海參崴)是中國未收復的失地。
其次,在被俄羅斯視為自己“後花園”的中亞地區,中國的經濟影響力滲透正不斷擴大,俄羅斯心懷不滿,但目前也無力阻攔,因為中國在經濟實力上遠超俄羅斯。
“談及中俄戰略夥伴關係時,我們還得問問誰是這裡頭的小伙伴,誰是大夥伴,恐怕俄羅斯不會喜歡這個問題的答案,” 埃皮斯科普斯說,“因此,我認為拜登政府正試圖在日內瓦峰會上利用這些因素。”
埃皮斯科普斯表示,如果沒有美國因素,中俄間的這些分歧和不滿就會凸顯,莫斯科和北京的關係會緩慢惡化。但眼下中俄為形成反對西方的統一戰線而專注於消除這些分歧,以至於這些分歧成了作用尚未顯現的隱性因素。
埃皮斯科普斯認為白宮似乎已認識到,這場三個核武大國間的競爭較量,中國是更大的長期戰略威脅,美國不能讓自己陷入雙線作戰的局面。
“任何三角關係中,你的目標永遠都是通過聯手一方以孤立另一方。如果現實不允許真正聯手,那至少也得尋求一定程度的合作,” 埃皮斯科普斯說。
因此,美國的戰略目標可能是與俄羅斯實現關係正常化,以便為未來與中國的對抗奠定地緣政治基礎。
但埃皮斯科普斯和懷茲都表示,6月16日的日內瓦峰會不可能帶來這種改變,外界不該對這次峰會抱有過高的期望。他們預測,峰會上不會達成任何具體協議,也不會發表任何有意義的聲明,更不會取消對俄羅斯的制裁。這次峰會的意義頂多是互表穩定雙邊關係的意向。這正如拜登政府在通告中所描述的,“尋求恢復美俄關係的可預測性和穩定性。”
懷茲認為,拜登政府的這一措辭意味著美國並不試圖與俄羅斯建立良好關係,他們明白這是不現實的;建立一種避免開戰、減少對抗的穩定關係是目前事態下的最好局面。
埃皮斯科普斯指出,如果穩定美俄關係成為美國政府的長期策略,那美國可能正處於大戰略發生實質轉變的邊緣。
“這一大戰略中,我們意識到與中俄雙線作戰是我們該不惜一切代價避免的,我們該把重點放在長期來看更大的威脅上,” 埃皮斯科普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