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超過十五年,在澳門具有一定影響力的非建制網絡媒體《愛瞞日報》10月20日起停止運作。外界相信,有關決定與民主派政治團體“新澳門學社”的議員被撤銷參選立法會資格有關,有熟悉“愛瞞”運作的人士不排除另有內情。“愛瞞”突然銷聲匿跡也使人擔心香港的異議網媒會步其後塵。
《愛瞞日報》停業的消息來得很突然。10月19日,“愛瞞”在社交平台上表示,“由於前所未有的環境變遷,資源短缺,'愛瞞'社交平台從20日凌晨零時起停止運作”,但“愛瞞”沒有進一步解釋“環境變遷”和“資源短缺”指的是什麼。
上世紀60年代,澳門的左派組織趁著“文化大革命”在中國如火如荼,引入“文革”鬥爭手段。1966年12月3日,群眾在市中心聚集,衝擊市政廳和警察局。澳葡政府宣布戒嚴。其後澳門總督簽署“認罪答復書”,歷時兩個多月的衝突事件才劃上句號。
“一二三事件”鞏固了左派勢力在澳門的影響力。無論回歸前後,親北京媒體一直壟斷當地傳媒行業。事實上,澳門的主流媒體長期受政府資助,無法獨立監督政府,直到《愛瞞日報》等獨立媒體出現,才打破這個格局。
由澳門民主派政黨“新澳門學社”創立,2005年11月創刊的《愛瞞日報》名稱來自澳門主要報紙《澳門日報》的諧音,最初是附屬“新澳門學社”的宣傳刊物,2010年獨立出刊,其後更發展為網媒。
民主派喪失議席影響“愛瞞”資源
在創辦初期“愛瞞”內容以諷刺時弊為主,近年來則集中報導澳門主流媒體所忽略的政治事件,包括澳門六四燭光晚會,以及澳門民主派人士,包括“新澳門學社”成員被撤銷參選立法會資格。
接受美國之音專訪的《愛瞞日報》前社長周庭希表示,“愛瞞”的主要運作開支與“新澳門學社”共享。他說,自從澳門選管會7月裁定21名候選人,包括“新澳門學社”成員,不擁護基本法及效忠澳門特區政府,不具備參選立法會選舉資格,“愛瞞”的運作就已進入倒計時。
周庭希說:“新澳門學社的主要經費來源是議員的薪金上繳和議員辦事處津貼。當候選人被撤銷參選資格,議員薪水沒有了,議員辦事處的津貼也沒有了,等同斷了經費來源,直接導致學社沒有錢招人,所以'愛瞞'停止運作從撤銷參選資格那天開始,已經是可以預期的。”
眾籌是香港部分網媒籌集資金的主要方式,但周庭希認為這個方法未必適用於挽救《愛瞞日報》。
周庭希說:“雖然反送中浪潮後,香港公民社會已被嚴重打壓,但香港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公民社會,也有不少人願意捐款支持不同的項目。香港的人口是澳門的十幾倍,也因此足以支援很多這樣的(網媒)項目,但是澳門的公民社會相對薄弱,很多人都不敢發聲,也不敢公開支持網媒的項目。基本上澳門只有兩大類型的雇主,第一是政府,第二是賭場。大部分中產階層都走不出這個經濟圈。”
香港《蘋果日報》多名高層和編採人員早前因涉嫌違反“港版國安法”被捕,營運資金遭當局凍結。今年6月,“蘋果”以員工安全和人手考慮為由決定停刊。
“愛瞞”網站臉書專頁一度遭屏蔽
在澳門非建制派人士心目中,“愛瞞”的影響力足以和香港早前停刊的《蘋果日報》相提並論。
雖然“愛瞞”停運在周庭希預料之中,但10月20日負責人把網站和臉書專頁也一起屏蔽,把所有新聞資料非公開化,使他感到震驚。
周庭希說:“《蘋果日報》當時面對超級巨大的壓力,但是《愛瞞日報》並未遇到這樣的情況。它們純粹就是缺錢。據我所了解,沒有人下令要他們關這關那的。其實中止營運的話,停止更新內容已經足夠,但是當你把它'斬掉'(屏蔽網站) ,日後公眾就很難尋找這些歷史紀錄。其中一個可能,他們在結束運作後,不希望以前的材料給他們帶來麻煩,所以乾脆把以前的材料處理掉,那就沒有後顧之憂了。我猜測是這樣的一個原因。”
10月22日,也就是兩天之後,事情出現戲劇性發展。
周庭希說:“'愛瞞'內部開了個會議。消息人士透露,沒想到關閉網站和臉書專頁會引起如此大的反響,決定重開網站和臉書專頁。近年來,無論港澳政治上都有翻天覆地的改變。最近十年,澳門官方一些低調處理的事件都是由'愛瞞'所揭發或者重點報導。'愛瞞'保存了很多不同的聲音,也是官方版本以外論述的主要載體。”
《愛瞞日報》原副社長崔子釗向美國之音表示,不排除“愛瞞”停運有經濟以外的原因。
崔子釗說:“不一定是官方渠道直接跟他們聯繫。據我所知道,澳門的民主派團體經常會有一些'線',這些'線'可能來自中國大陸,他們會到澳門跟民主派接觸,中國大陸當局是透過這些'線'去了解澳門民主派的動態。不排除有人透過這些'線'傳達信息,也就是'愛瞞'不能搞下去了,要停了。當然,這只是我的推測,但這可能性是不能排除的,因為我以前負責過'愛瞞'的編采和營運。我知道有這些渠道。”
當年崔子釗帶領《愛瞞日報》進入網絡時代,也見證了“愛瞞”的全盛時期。停運前夕“愛瞞”臉書專業的粉絲數接近12萬人,超越主流的《澳門日報》。
崔子釗說:“其實很多讀者他們都是透過網絡來看的。網絡媒體的傳播率不比主流媒體少,而且像《蘋果日報》等主流媒體被打壓導致解散之後,很多他們的專業記者現在都是在網絡媒體工作,所以網媒的新聞質量是一點都不比傳統媒體差的。當然,主流媒體不管規模還是資源都比獨立的網絡媒體大很多,但是獨立的網絡媒體有更多發揮空間,有自由去寫自己想寫的東西。在網絡世界是比較講究互動性的,像《愛瞞日報》規模很小的獨立網媒,但是它的影響力可能比電視台或者傳統報紙要大很多。”
“愛瞞”深入報導社會運動
2014年,澳門政府向立法會提交高官保障制度法案,又稱“高官離補法”。法案容許行政長官和問責官員卸任後,取得多項現金補償。行政長官任內會獲得豁免刑事訴訟。這項法案引發澳門自主權歸還中國後最大型的抗爭。有人發起遊行和包圍立法會,有數以千計澳門市民響應參與。最終澳門政府在壓力下撤回法案。
崔子釗說,澳門主流媒體包括報紙和電視台一向極少報導關於政府的負面消息。當年“反離補”事件震動澳門社會,“愛瞞”的深入報導功不可沒。
崔子釗說:“'反離補'社會運動事件是一個轉折點。澳門政府意識到網絡媒體的影響力,開始關注網媒的動態。澳門中聯辦曾邀請當地主流媒體會面,敦促它們大力發展網絡新媒體。《愛瞞日報》在'反離補'事件後開始受到官方的打壓。我本人在當年8月在一個民間公投的宣傳活動當中被警察抓走。”
崔子釗擔心,“愛瞞”在一夜之間消失只是港澳兩地非建製網媒受到打壓的序幕。
崔子釗說:“以澳門來講,每個媒體都要向新聞局登記,但是到現在是沒有網絡媒體這一塊的登記,只有報紙和電視台的登記。以後澳門也好,香港也好,可能會對媒體登記制度下重手。譬如網絡媒體可能不獲得批准到某些場合採訪。這將影響到網媒獲取新聞的途徑。當局也可能從立法入手去限製網媒。將來網媒在發布關於中共的負面新聞時,會否受到審查呢?澳門比較常見的是私下的打壓,給你提個醒。不排除香港也會跟著這個方向走。”
香港記者協會主席陳朗升向美國之音表示,基於歷史背景,港澳兩地政府對於非建製網媒的看法不盡相同。
陳朗昇說:“澳門民間社會在'一二三事件'之後已全面向北京靠攏。中央對澳門比較放心。當地政府官員和親北京團體不必刻意尋找打擊目標;反而在香港,無論政府官員還是親北京團體對於尋找打擊目標不遺餘力。”
林鄭“施政報告”提出打擊假新聞
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早前在“施政報告”提出由政務司司長統籌打擊假新聞。林鄭月娥表示,目前實體報章和媒體有本身機制,卻沒有法例規管網上發布假消息,海外其他地方都有法律打擊散播仇恨,她認為社交媒體效力非常大,不可輕看,如散播仇恨會出現極端恐怖主義,會讓社會安全響起警號。
陳朗昇說:“目前看來,假新聞法和基本法23條應該'跑不掉',總有一天會出現的。尤其假新聞法的影響會比較明顯。一般來說,網媒處理新聞的手法比較任意,核實的工夫未必抓的那麼緊。'中招'的機會也因此相對較大。”
香港兩家非建制中文網媒近日先後被當局或親北京人士點名批評。其中,“眾新聞”一篇以“(保安局局長)鄧炳強拒保證(基本法)23條不以言入罪”為題的的報導被保安局批評誤導市民。
“立場新聞”日前披露中國全國政協副主席、前特首梁振英於出任特首期間,兼任物業顧問“戴德梁行”日本公司董事逾一個月,但其利益申報未有提及。其後梁振英批評“立場”別有用心,指責“立場”是美國代理人,要求“立場”公開與美國政府、政界人物和非政府組織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