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和印度上周公布的被認為替代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建設方案,對沿線國家可能意味著更好的交易。在本週為紀念“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週年而在香港舉辦的一次論壇上,許多人對美印方案持歡迎態度,認為增加競爭對各方有利。
尼日利亞工商學會總幹事亨利·努卡·奧韋盧古(Henry Nduka Awuregu)表示:“我覺得越多越好,盡可能有更多的國家加入。”這個商會的目的是促進在尼日利亞進行良好投資。
“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IMEC)”項目的目標是將從印度到中東直至歐洲的國家連接起來,包括中東阿拉伯灣的幾個國家,建立一個由沿線國家的港口、鐵路和公路組成的貿易走廊。
“一帶一路倡議”(BRI)的目標是為中國獲取亞洲、非洲、歐洲和中東地區的自然資源而建設一條連接沿線國家的更為便利的貿易和運輸通道。而“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IMEC)項目的規模要小得多,到目前為止,它並不包括非洲、中亞、東南亞或者除印度外的其他南亞國家。
但是,這些國家以及其他一些國家的代表對美國之音表示,一帶一路倡議遇到一些競爭是個好事,將更多的國家聯繫起來對全球貿易來說是有益的。
阿聯酋富賈伊拉(Fujairah)工商會董事哈立德·穆罕默德·阿爾賈西姆(Khaled Mohamed Aljassim)表示,“是的,為什麼不呢?競爭是好事。越多越好。我們參與了其中大多數項目。”
但是,他說,有關國家不應受到壓力,在一帶一路和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之間作出選擇。他們應該能夠按照自己的意願加入其中。阿聯酋和意大利與沙特阿拉伯一樣,既是一帶一路的成員,也是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的簽字國。
阿爾賈西姆表示:“我們對與任何國家合作都持開放態度。我們不想選邊。”阿聯酋通過BRI學到了技術知識,他補充道。
巴基斯坦駐香港總領事穆罕默德·阿姆賈德表示,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可能需要很長時間才會看到結果。
“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實際上會發展到什麼程度,現在還不好說。如果這個方案得以實現,將會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甚至數十年。就像一帶一路一樣,這不是幾天或幾年的事情。這是數十年的事情,”阿姆賈德說。
他說:“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已經落地,他們增加了很多內容,進行了很多投資,已經將一些地區連接起來了。”
阿姆賈德指出,一帶一路的重點項目之一——中巴經濟走廊(CPEC),於2013年啟動,到目前為止已經取得明顯的進展,投資約600億美元。
中巴經濟走廊的目標是建設一條長達3000公里的走廊,包括一個深水港、一條新公路和一條鐵路,這大大縮短了從中東到中國的運輸時間。這個走廊穿越巴基斯坦,避開了通過馬六甲海峽和南中國海的海上航線,節省了大量的時間。
香港特首李家超在會議開幕式上表示,一帶一路倡議實施十年來,已有150多個國家和30多個國際組織與中國簽署了合作協議。
李家超說:“(一帶一路)已經啟動了3000多個合作項目,總投資將近一萬億美元,涉及許多具有國家地標性的雙邊發展與民生項目。”這些項目佔全球商品貿易的45%,李家超說。
但是,一帶一路項目也遇到了一些困難,因為中國及其投資公司要承擔大部分基礎設施建設的費用,相關國家能否償還中國的貸款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接受援助的國家擔心為了抵債而不得已將它們的關鍵基礎設施長期租賃給中國,最終可能因無法償還債務而失去對這些設施的控制。
IMEC方案是在美中競爭和對抗日益加重的背景下推出的。美國提醒相關國家不要陷入中國設置的債務陷阱。
北京駐港國安公署首任署長鄭雁雄在會議上表示,儘管美國對一帶一路計劃感到不滿,但它仍然還是從中獲益。南華早報引用鄭雁雄的話說,“由於中國,美國的產業鍊和供應鏈更加鞏固。中國提供了受歡迎的、人們能夠買得起的和高質量的消費品。許多企業也依賴中國市場。”
與此同時,唯一一家加入“一帶一路”項目的七國集團(G7)國家意大利已表示可能於今年退出。最近,一名意大利高級官員對意大利對華出口表示失望,他指出意大利對華出口遠遠低於沒有加入中國計劃的其他歐洲國家。
不過,尼日利亞工商學會總幹事奧韋盧古指出,無論中國、美國還是印度,投資者都不應該簡單地獲取發展中國家的自然資源,而是應該通過培養本地人才來幫助這些國家發展經濟。
他批評中國說:“中國來尼日利亞建設工廠並沒有什麼問題,但我們現在看到的是(中國在這裡)採礦,把我們的自然資源帶走了。”
他提出的建議很簡單,這就是“相互尊重”,“公平”和“公正”。
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