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第5波新冠病毒疫情持續擴散,星期五錄得1,325宗確診個案,再創單日新高。特首林鄭月娥公佈一系列最嚴厲的防疫措施後,一項最新的民意調查發現,57%受訪者認為”與病毒共存”更適合香港。有學者分析,結果反映大部份香港市民希望防疫政策可以平衡對抗病毒,保持原有生活方式,呼籲當局不要將”與病毒共存”及”動態清零”作二元對立。
香港去年12月底出現首宗奧密克戎變種病毒社區感染,爆發第5波新冠病毒疫情,經過上星期的農曆新年3日公眾假期後,確診數字近日屢創新高,星期五(2月11日) 錄得1,325宗確診個案,再創疫情爆發超過兩年以來,單日確診新高紀錄。
港府堅持”動態清零”社會有不同看法
特首林鄭月娥較早前(2月8日)強調需要堅持“動態清零”的防疫政策,認為是最合適的,并爭取時間提升疫苗接種率,尤其是不達一半的70歲以上長者。
根據最新公佈的一系列最嚴厲的防疫措施,包括公眾地方”限聚令”收緊至2人;2月24日起實施”疫苗通行證”,包括所有12歲或以上的人,如果要進入”疫苗通行證”處所,必須接種最少一劑新冠疫苗,包括宗教場所、髮型屋、商場、百貨公司、超級市場、餐廳食肆、健身室、美容院及街市等。
新的防疫措施公佈後,香港多區連日來出現排隊打疫苗及接受強制病毒檢測的人龍,社會上對防疫政策應否堅持”動態清零”有不同看法。
民調:57%認為”與病毒共存”更適合香港
香港民意研究所星期五(2月11日)召開記者會,公佈一項在本星期一至四成功訪問了7,000名12歲以上市民的網上民意調查。結果顯示,57%的受訪者認為”與病毒共存”的抗疫策略更適合香港;認為”動態清零”的只有32%,另有11%的受訪者表示”不知道”或者”好難說”。
反映大部份市民愈來愈不怕疫情
出席記者會的復興經濟民生大聯盟成員任偉豪表示,結果反映大部份香港市民愈來愈不怕疫情。他說,這個比率其實已經持續了差不多半年,在零確診的時候也似一樣,香港人并不那麼害怕這場疫症,平安了很多,甚至他們認為可以取消所有限聚措施。
他續稱,香港的隔離設施以及醫院床位、急症室等已經接近飽和,”動態清零”策略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強行為之只會是徒勞無功。
任偉豪說:“就好像竹篙灣(隔離營)一樣,不夠位將所有的密切接觸者都放進裡面,所以政府就慢慢即是每一日都有些政策上的改變,因為根本事實上、執行上是做不到嘛,這個是現實執行層面上的問題來的,如果有人還堅持”清零”政策的話,其實就可以問它,我們還要付出幾多的代價,去堅持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呢﹖”
”與病毒共存”不等如放棄治療
任偉豪形容香港現在有如一隻正在下沉的大船,船長不願意讓乘客跳水逃生,反而要求各人動手將海水潑出船外,最終所有乘客可能筋疲力盡,全部沉入海底。他續稱,香港人應該保留力氣,思考如何”與病毒共存”,就像應對傷風感冒一樣,”與病毒共存”不等如放棄治療或者”躺平”。
任偉豪說:“其實我們人(類)與病毒共存了幾千年,本身已經是,我們怎樣同病毒共存呢﹖就是有感冒、有傷風,看醫生、拿藥、回家休息,就是這麼簡單而已,我相信其實政府裡面有很多高官,甚至有些行政會議成員都講過,其實他們覺得”與病毒共存”都可能會好些的,他們都不是很相信可以”清零”,但是來自”上頭”的命令,就只有唯唯諾諾地去執行。
學者籲勿將”共存”與”清零”二元對立
儘管香港民主黨早前也有同類的民調顯示多數市民贊成香港應與病毒共存,但香港政府一直仍然堅持緊跟中國大陸的”動態清零”策略,甚至中國官方《人民日報》星期一(2月7日)發表文章,批評”與病毒共存”是”躺平”的策略、混淆視聽,認為香港在防疫政策上應該”統一思想”。
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鍾劍華稱反駁稱,民調結果已反映大部份香港市民認為防疫政策不需要”統一思想”,而且無必要將”與病毒共存”及”動態清零”作二元對立,事實上香港目前的客觀現實已經是”與病毒共存”。
鍾劍華說:”但現在當我們每日有超過一千個染疫者,跟著累積了這麼多人,你看到那些醫療專家,或者政府現在在做的事情,都是在教我們如何與病毒共存而已,你回家吧、你即是不要上街啊,我不讓你去這裡、不讓你去那裡,你不要去急症室了,吃必理痛(感冒成藥)吧,都是實際上那個客觀現實,就是我們在沒辦法將疫症清零之前,我們都是在與病毒共存當中。“
病毒不斷變種清零難以實現
鍾劍華續稱,廣東省已經派了1,000名抗疫人員到香港協助處理病毒檢測,亦有香港大學專家呼籲,應該考慮封城,不過這些策略難以持久,堅持”動態清零”可能見不到走出疫情的出口,因為病毒會不斷變種,而香港不能夠永遠封關鎖港。
鍾劍華說:”現在有人在傳會封城,(香港大學醫學院院長)梁卓偉說要封城,好了就算封城3個月,好了,這一輪Omicron沒有了,那麼你香港是不是可以長遠都是封關鎖國呢﹖不可能的,就算你不讓人來,那些貨物都要來的,郵包都說可以有病毒的,即是說到了第二波,它(病毒)又變種、又進來的話,是不是又封多一次呢﹖即是這是一個無休止,在現在流行病學那個角度,病毒是會不斷變種的,若果你要”清零”的話,就是無休止地經歷一次又一次這個循環,我當你真的清了零,這個都是短暫而已。“
應思考平衡對抗病毒與維持原有生活方式
鍾劍華說,大部份香港市民寧願冒一些風險,都希望維持原有生活方式,不希望不斷重複停工、停課、停市等防疫政策。他又表示,香港目前未有條件實行新加坡、英國等與病毒共存的政策,因為香港大學早前的研究顯示,接種科興疫苗首兩劑對奧密克戎變種病毒保護作用不大,香港目前未達到有效疫苗接種率,他呼籲當局思考防疫政策如何做到平衡對抗病毒,以及保持市民原有生活方式。
鍾劍華說:”香港名義上有500萬人接種了兩劑疫苗,看起來接種率有7成以上,但是實際上你要減去兩成多接近3成,其實是打了兩劑科興(疫苗)的,實際上有效疫苗接種率只有4成多,這個才是問題,5成都不夠,這個才是問題。“
市民指無必要實施嚴厲防疫措施
香港多區星期五下午仍然有大排長龍等候強制病毒檢測的情況,在中環愛丁堡廣場接受病毒檢測的香港市民陳小姐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她花了大約一個半小時排隊,認為相當浪費時間。陳小姐又表示,當局無必要實施這麼嚴厲的防疫措施。
陳小姐說:”其實我覺得這個(防疫措施)太嚴重了,即是不需要,因為現在其實其他地方都當它不是真的一個病毒,當傷風感冒我覺得比較對一些,因為你這樣更影響市民的生活或者怎樣,因為我下來排隊(接受強制病毒檢測),我們都是在用時間,雖然(排隊)是沒想像中那麼長,但是都用了一個半小時,其實這些都是工作時間,其實都是自己承受的。“
陳小姐又表示,大部份香港人都接受與病毒共存的防疫策略,但是她認為當局不會聽民意,市民沒有發聲的空間,只有無奈接受不斷排隊接受強制病毒檢測。
陳小姐說:”大家的反應不是真的、相比之前(第一、二波疫情)那些有死亡率這麼高,而且大家可能香港人都打了疫苗,可能都有一點的保障,可能那個反應都沒那麼大了,我想(政府)如果聽(民意)一早聽了,是啊,都無奈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