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交部前發言人秦剛本星期抵達美國,接任中國駐美大使職務。此前,美國副國務卿謝爾曼和中國高級外交官在天津舉行會談。
會談期間,中方向美方提出“糾錯清單”,並表示美方對華認知“極其錯誤”,對華政策“極其危險”,在新冠溯源、港台、新疆等問題上“言行錯誤”,並指控美方“既要壞事做絕,還想好處佔盡”。
有分析稱,中方咄咄逼人的表態,目的在於“安內”,而不是攘外。那麼,面對中方“戰狼” 的硝煙繼續瀰漫外交場,美國將如何“與狼共舞”?
旅美獨立時評人夏業良認為,中共並沒有真正意義的外交家,中共的外交人員,除了所謂的“第一代外交官”,大多是外語專業畢業的職業翻譯。他們所扮演的角色其實是政治傳聲筒。
他說:“中共其實沒有真正的外交家。我們知道20世紀50年代以前,中國有一個非常傑出的外交家叫顧維鈞,有著名的顧維鈞回憶錄。他是歷經了四個不同的政權。所以說,他是相當成熟的,是靠自己的智慧和外交方面的手段做一些斡旋努力。我們也知道,著名學者胡適曾經做過駐美大使,那也是用自己的知識、指揮和感召力,在做一些工作。那麼,後來中共的外交家,過去的第一代,他們所謂的'第一代外交家'就是元帥、將軍。當然沒有派元帥,就是派將軍,像耿飆這些人,原料都做過駐外大使。但是後來就變成了外語學院,外語專業畢業的這些職業翻譯,而這些人都屬於戰戰兢兢的,家裡面祖孫三代都要查個遍,要聽黨的話,所以他們是政治傳聲筒。”
夏業良表示,在中國與包括美國在內的整個西方世界關係緊張的情況下,秦剛並不避諱自己的“戰狼”本色,這或許使他成為第一位中國“戰狼”駐美大使。
他說:“有一個人講得非常好,中美關係或者講中國與外部的關係在開放的時代,那必然中美關係就好,在封閉和專制的時代,中美關係就糟。而且中美關係好的時候,中國無論是從政治、經濟、文化各個方面都會更加繁榮和活躍。那麼,如果中美交惡的話,相對而言,中國的社會、意識形態各方面打壓也非常嚴緊、非常嚴酷。所以,我們看出這樣一個情況,一個趨勢。現在,大家把秦剛稱為'戰狼式'的外交官。這次他來當駐美大使,那就可能成為第一個戰狼大使。而且他個人一點都不諱言。他甚至覺得這樣是做的對。”
美國德克薩斯州休斯頓聖托馬斯大學國際研究與當代語言學系主任葉耀元表示,秦剛作為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他走的是中國大外宣的路線,但要把這一套做法搬到美國來,恐怕行不通。
他說:“我覺得我們應該把這個問題重新修正一遍,變成是說中國外交部裡面到底誰不是戰狼,還是所有人都是戰狼。當然,我覺得這個帽子不能全部扣上去。像剛剛夏教授說的,崔天凱相對來說就是一個比較沉穩的外交家。但是今天我們回過頭來看,秦剛其實在很多不同的媒體訪問上或者他發言的場合裡,他大幅度地幫中國的外交部做一個大外宣的態勢。這些大外宣裡面我們也看到他常常使用的一個言辭實際上就是把問題甩到別人身上。當他接觸到例如說美國,例如其他的西歐國家對於中國人權的指責,對於南海主權宣稱的問題進行討論,他會把這些問題直接用中國的方式包裝回去說,那是他們的理解,不是現階段中國的理解。或者說,美國或者其他國家這些行為都是在干涉中國的內政。所以從這些實證來看的話,說秦剛不是戰狼,這也有點困難。但你要說他要變成什麼樣的戰狼,我覺得最大的一個觀察點在於,他在外交部當發言人的時候,你可以直接把他歸結為戰狼。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合理的做法。可是,當他就任中國駐美大使這樣一個職務的時候,他如果還是採取一個戰狼的態勢,跟美國的國務院打交道,或者跟華盛頓各個智庫,用這樣的方式跟他們進行交流,那我想結果會非常非常的糟糕。”
葉耀元也表示, 美中關係的新格局已經成型,從最近美國副國務卿謝爾曼去天津與中方會談的情況來看,無論是誰出任大使都不會改變雙方在競爭與對抗中謀求有限合作的基本態勢。
他說:“嚴格來說,應該還是兩邊在各說各話,還是在一個不同的頻道上,彼此之間想辦法嘗試進行對話。但是,雖然說他們的對話不會有一個實質性的結果,甚至也沒有辦法去說服對方,但是至少我們可以看到,透過對話的過程確保美中之間雖然在激烈的抗衡之下,彼此之間還是願意維持這樣一個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