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中國官員在武漢病毒所研究性質問題上的說法具有誤導性


中國武漢病毒研究所
中國武漢病毒研究所
中國官員在武漢病毒所研究性質問題上的說法具有誤導性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7:22 0:00

7月22日,中國高級衛生官員曾益新說,他對世界衛生組織最近的一項建議感到“十分吃驚”,該建議提出需要在中國對新冠病毒疾病(COVID-19)大流行病的起源進行另一輪調查。

北京不僅拒絕了在2019年12月爆發大流行病的武漢進行另一次調查的建議,還拒絕接受新冠病毒有可能從中國武漢病毒研究所實驗室洩漏的想法。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呼籲對這個研究所以及武漢的其他研究機構和相關地點進行審計。

譚德塞表示,先前的調查工作因缺乏來自中國的信息而受到阻礙,他呼籲中國“本著透明的精神分享所有相關數據”,幫助徹底追溯源頭。

譚德塞表示,有人“過早地推動”駁斥大流行病可能是實驗室洩漏引發的說法。

今年1月和2月,一個由14名成員組成的世衛組織團隊訪問中國27天。他們的報告最初作出結論說,這場大流行病“極不可能”起源於實驗室,但補充說“實驗室事故確實會發生”。該報告得出的結論是,遠遠更大的可能性是病毒是自然出現的。

中國國家媒體報道說,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曾益新表示,要求在中國再進行一次調查顯示“這個計劃裡面所透露出的對常識的不尊重和對科學的傲慢態度”。

曾益新7月22日告訴記者:“武漢病毒所沒有開展過冠狀病毒增益功能研究,沒有所謂的人造病毒。”

中國官媒援引曾益新的話說,世衛組織應該“積極穩妥推動在全球多國多地範圍內持續開展溯源”。

與此同時,中國官媒《環球時報》“受委託”在中文社交媒體應用微信和微博上發布了一封信, “一些中國網民……呼籲世界衛生組織調查美國德特里克堡實驗室。”這是位於馬里蘭州的一個美國陸軍實驗室。

曾益新關於所謂的冠狀病毒增益功能研究的說法是在誤導,而中國要顯示德特里克堡可能是這個病毒的幕後來源的企圖並無根據,而且被廣泛報道為轉移調查方向的手段。

關於功能增益研究的爭論正在進行中,這種研究涉及對病毒修修補補,以改變特性來預測其引起廣泛傳播的疾病的可能性。理論上,功能增益研究能夠在致命病毒傳播之前將其阻止。

關於病毒是否在武漢實驗室被操作的問題並沒有爭論。問題是,基於不同的機構程序和科學準則,什麼類型的操作被認為是功能增益?

蝙蝠冠狀病毒專家、武漢病毒所新發傳染病中心主任石正麗今年6月接受《紐約時報》、並在將近一年前接受《中國科學報》(CSN)採訪時都否認了曾就功能增益進行過研究。

但 2015 年的一篇題為“類似沙士(SARS)的蝙蝠冠狀病毒集群顯示在人類出現的潛力”的論文報告了一種可能感染人類的人造病毒。該論文引用了石正麗對準備這篇論文所作的貢獻,武毒所作為重點實驗室。

論文描述了在研究過程中如何使用遺傳學: “使用SARS-CoV反向遺傳學系統,我們生成並表徵了一種嵌合病毒,該病毒在小鼠適應的SARS-CoV主幹中呈現蝙蝠冠狀病毒SHC014的刺突。”

2016年6月,石正麗和世衛組織武漢事實調查團成員彼得·達扎克(Peter Daszak) 等人發表了一項關於他們如何對不同類型的“WIV1”---一種類似SARS(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的病毒進行研究的研究報告。該冠狀病毒“與人類SARS-CoV具有高度的基因組相似性”。

SARS-CoV 類似於引發COVID-19的SARS-CoV-2病毒。

正如美國之音揭謊頻道(Polygraph.info)之前指出,達扎克在反對實驗室洩漏理論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他是生態健康聯盟(EcoHealth Alliance)的負責人,這是一家總部位於美國的組織,“開展有關全球衛生、保護和國際發展的研究及外展項目。”

該聯盟向武毒所提供了60萬美元美國政府資金,用於研究蝙蝠體內的冠狀病毒。

2016年2月,在石正麗和達扎克發表他們的研究數月前,達扎克討論了他在中國的同事們如何進行涉及蝙蝠病毒的功能增益研究。

“我們在蝙蝠身上發現了許多其他冠狀病毒,其中有些看起來跟SARS很相似。因此,我們對刺突蛋白,---附著在細胞上的蛋白質,進行了(基因)測序。接下來我們……哦,我沒做這個工作,但我在中國的同事做了這個工作,你創造偽粒子,你插進來自這些病毒的刺突蛋白,看它們是否跟人體細胞結合。在這個過程的每一步,你都越來越接近真的有可能在人身上成為致病性的病毒,”達扎克說。

“刺突蛋白”是冠狀病毒的一個具體特徵,病毒通過它突破宿主細胞並引起疾病。

包括石正麗在內的武毒所科學家2017年的一項研究報告題為“發現豐富的蝙蝠SARS相關冠狀病毒基因庫提供了對SARS冠狀病毒起源的新見解”,指出使用“嵌合”病毒來研究兩種 SARS-CoV病毒(WIV1和WIV16)能夠怎樣在人類細胞中感染和複製。

武漢病毒所進行的這項研究和其它研究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 的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NIAID) 提供資金。此項工作得到生態健康聯盟的鼓勵。

美國作家兼記者傑可柏森(Rowan Jacobsen)上個月在《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中寫道,生態健康聯盟2014年獲得了一項為期五年、總額375萬美元的撥款,“用來研究中國出現更多蝙蝠傳播的冠狀病毒的風險”,其中一些工作“轉包給武漢病毒研究所。”

2014年晚些時候,美國政府出於安全考慮中止了功能增益性研究,其中包括擔心研究本身可能通過實驗室洩漏導致“意外大流行”。

2018年1月,美國駐北京大使館派外交官到武漢病毒所。他們對實驗室運作了解到的情況促使他們給華盛頓發電報提出警告。美國大使館的官員2017年底察覺武漢病毒所研究人員發現了三種帶有刺突蛋白的新病毒,這些病毒對公共健康構成威脅。他們的這一發現,再加上武漢病毒所的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是中國境內第一個此類設施,而且是2014年才完工,促使外交官訪問該實驗室。

如今,關於美國資助的武漢病毒所的研究是否構成功能增益研究,以及危險的實驗是否可能洩露的辯論,已經跟政治纏繞在了一起。

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安東尼·弗契(Anthony Fauci)曾多次否認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直接資助了武毒所的功能增益研究。

7月20日的聽證會上,在弗契與美國共和黨參議員蘭德·保羅之間的爭論交鋒中,保羅提出了 2017 年武毒所的研究。

身為醫生的保羅指出,承認NIH資助那項研究的石正麗“採用了兩個蝙蝠冠狀病毒(刺突)基因,並將它們與一個與SARS 相關的主幹相結合,來創造自然界中找不到的新病毒。” 他補充說,“實驗室製造的病毒隨後顯示可以在人類中複製。”

保羅進一步表示,“在自然界中只感染動物的病毒在武漢實驗室中被操縱,以獲得感染人類的功能。”

弗契回答說,“這個鏈條上下的合格員工”並不認為這項研究是功能增益。他告訴保羅:“你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不過弗契被批評過於糾纏技術細節。專欄作家喬什·羅金(Josh Rogin)在《華盛頓郵報》上撰文指出,弗契對功能增益的定義很可能符合2017年的聯邦指導方針,而不是該術語的廣義科學理解。

羅金引用了羅格斯大學微生物學家和生物安全專家理查德·埃布賴特(Richard Ebright)的話說,石正麗備受議論的研究“符合、實際上體現了功能增益研究的定義”。

美國之音揭謊頻道(Polygraph.info)聯繫了國家衛生研究院,請求澄清什麼構成功能增益研究。該院接受了這一請求,正在準備回應。

《環球時報》聲稱,截至7月25日,一千多萬中國公民聯署了一份請願書,要求調查德特里克堡是否是COVID-19大流行病的源頭。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