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人士向媒體透露,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領導的政府正在考慮收緊美國的簽證政策,對全球幾十個國家實施分級簽證禁限制措施。
於星期五(3月14日)本應首次出庭的時間,菲律賓前總統羅德里戈·杜特爾特(Rodrigo Duterte)沒有出現在國際刑事法院(ICC),他的律師告訴法官,杜特爾特在被帶到海牙接受謀殺指控之前被 “綁架”,病得太重,因而無法現身作證。
七國集團(G7)外交部長星期五(3月14日)發表的聯合聲明增加了有關台灣的措辭,並刪除了過去聲明中 “一個中國” 政策的言論,對中國採取了更為強硬的立場。中國稱該聲明粗暴干涉中國內政,對此強烈不滿、堅決反對。
在南韓總統尹錫悅短暫實施戒嚴和首爾可能研發核武器的說法傳出後,根據美國能源部發言人星期五(3月14日)的說法,美國能源部已將盟友南韓列為 “敏感” 國家名單中。
路透社獨家報道,在美國駐中國大使人選戴維·珀杜(David Perdue)任命案得到參議院批准前,國務院指派美國在台北協會(AIT)政治科科長武安妮(Anny Vu)出任臨時代辦,督導駐北京大使館的1300名工作人員和在中國的其他領事館人員。
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星期五(3月14日)說,有理由對有關烏克蘭與俄羅斯之間的停火協議建議感到 “謹慎樂觀”,在此之前,美國特使與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在莫斯科舉行了會談。
美國之音獨家分析顯示,第二艘被西方新聞報道點名、涉及從中國進口導彈推進劑原料的伊朗貨船,裝載著大量貨物正在駛向伊朗。船舶跟蹤網站的數據顯示,懸掛伊朗國旗的貨船 “Jairan” 於星期一(3月10日)離開中國,比一則新聞報道預計的出發時間晚了一個月。
七個主要民主國家的首席外交官星期五(3月14日)敦促莫斯科接受美國提出的俄烏戰爭停火建議,否則將可能面臨新的制裁。
伊斯蘭國恐怖組織一名最高級別領導人據報已死亡,伊拉克稱,此人在美國支持的一次行動中被打死。
儘管一些中國年輕人承認自己過多的時間花在網上,但許多人對政府提出的旨在限制青少年的上網和社交媒體使用時間的新措施持懷疑態度。
多位美國國會眾議院共和黨人聯合提出立法,目的在於全面停止向中國公民簽發赴美學生簽證。提案議員稱,他們擔憂中國政府可能利用留學生竊取美國的知識產權並威脅國家安全。
美國國會參議院於星期五(3月14日)晚通過臨時支出法案,避免了政府部分停擺,這次表決克服了民主黨的反對。
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星期五(3月14日)表示,美方官員與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有關烏克蘭的會談“非常好,而且富有成果”。
美國和以色列官員已經與三個東非國家的官員接觸,商談將加沙巴勒斯坦人安置在這三個國家的可能性。出於加沙戰後重建的需要,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提議在中東地區之外尋找地方安置加沙得巴勒斯坦人。
歐盟下週在布魯塞爾舉行的峰會上有可能討論將今年對烏克蘭的軍援增加一倍的提議。這項建議是由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婭·卡拉斯(Kaja Kallas)主導的歐盟對外行動署(EEAS)提出。
根據週三發表在科學期刊《自然》上的一項新研究,西歐已知最古老的早期人類祖先化石距今 110 萬至 140 萬年。
美國駐日本大使提名人格拉斯(George Edward Glass)星期四在參議院確認聽證會上說,美日關係固然存在挑戰,但機會是巨大的。如果得到確認,他將確保日本繼續加大對印太地區的防禦支持,並確保日本履行加強供應鏈韌性的承諾,以保護美日兩國免受中國的經濟脅迫。
西方政界人士一再呼籲中國限製或停止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默許支持。對此,中國領導階層堅稱自己致力於和平,並尊重各國領土完整。
本週閉幕的中國全國「兩會」未能通過備受矚目的《民營經濟促進法》,引發外界廣泛猜測。分析家指出,在習近平近來釋放支持民營經濟訊號的背景下,相關法案仍未獲得通過,顯示中共內部在經濟政策方向上有嚴重分歧。
中共領導層第三號人物、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趙樂際星期五(3月14日)表示,中國實施《反分裂國家法》20年以來,進一步豐富完善“以法懲獨”的製度體系,持續豐富打擊台獨法律工具箱。前一天,台灣總統賴清德明確定義中國為“境外敵對勢力”,並推出多項措施反制北京的滲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