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中國“兩會”終於在一場沙塵暴中結束了。在大會的最後一天,混合著大風、雨水、和黃沙的北京天氣,可能算是對今年兩會所做最恰當的氣氛渲染。
過去幾年,一個久違的名詞,“自己人”,經常不經意地出現在中共的內部講話中,如同一個長久的迷思,展現了中國政治的一個隱秘部分,也暴露了中國政治的一個巨大矛盾和危機。
2025年2月17日,中國最高領導人在一次空前高規格的專門會議上與一群民營企業家代表見面。此種情形,要說像上個月美國總統川普就職典禮上億萬富翁們的觀禮,其實更像中國「文革」後被「平反」的老幹部們的「第二次握手」。
疫情結束一年後,幾乎任何智力正常的人都能看出中國在緩緩陷入大蕭條的泥沼。然而,中國統治集團似乎不願意為此做出些微改變,遑論政治讓步。上週結束的中歐峰會就是在這樣一種無效的對話中結束,中國以打歐洲牌戰略改善國際孤立、促進所謂高水平開放的企圖宣告失敗。
過去幾天,海外華人舉行了一連串的紀念活動,聲援身陷囹圄、幾無音訊的彭立發。中國國內不見公開的紀念活動,但據聞北京如臨大敵,中關村大街的四通橋附近擠滿了警車和便衣,提醒著北京市民,在這座已經被摘牌、從導航地圖上被去掉名字的橋上,一年前發生了不同尋常的事件。
過去一個月,中國境內發生著一場靜悄悄的全國性抗議。在「中國人大網」法律草案徵求意見的網頁上,針對《治安管理處罰法修訂草案》,從9月1日至今,已經有99,165人提出了125,593條意見。這在1949年後或1982年的中國都是空前的,其規模和內容已經大大超越了官方所謂「協商民主」、及其框架下內部和公開徵求意見的所謂立法協商形式,成為一場無聲的大規模抗議,如同去年11月底白紙革命的延續。
當中國政壇迎來一波秘而不宣的大清洗、中國領導人缺席在印度舉行的G20峰會、且將由韓正而非王毅前往紐約出席聯大,國際社會對美中關係的前景不免焦慮。他們擔心,如果美中之間繼續這一冷淡趨勢、如果中國繼續將外交對話看作是“天朝”的恩賜甚至外交戰的工具,那麼今年上半年以來好不容易的美中對話可能前功盡棄,預定11月的三藩市美中峰會也可能因此流產。
新冠疫情結束僅僅半年多,中國與國際社會的關係就處於巨大的動蕩之中,幾乎自我實現了中國人過去幾年有關“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預言。不過,與國際社會對中國越加排斥的厭惡感相比,例如德國外長貝爾伯克8月22日在一次演講中質疑是否能與中國共同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中國的一些人似乎毫無覺察,對變局似乎樂觀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