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向被視為中國最發達、管理能力最強的城市之一,但自從三月底爆發大規模的新冠疫情以來,卻亂象叢生。觀察人士表示,來自北京的軍警和上海的地方官員,產生了檯面下的矛盾與衝突,讓上海防疫之戰成為地方和中央間的政治角力。他們說,種種證據顯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所堅持的清零政策,在上海行不通,雖然上海不至於成為中共清零政策的破口,但極有可能透過數據造假來收場。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上海4月9日新增本土新冠病例高達24,943例,自4月7日首度單日突破2萬例以來,連三日創新高紀錄。上海副市長宗明於4月9日的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動態清零”的總方針不動搖,並將開展二次全員核酸檢測,且實施分區分級的差異化防控,依風險程度採階梯式分級管理,將上海劃分為“封控區”、“管控區”及“防範區”等三區。
根據官方統計,上海本波疫情自3月1日以來,已累計超過18萬例感染者,當局正加快腳步,將上海國家會展中心改建為上海最大的方艙醫院,預計可提供5萬張床位。
上海堅持清零 學者:中央體制僵化
在全球多數國家都已改採與病毒共存的防疫思維後,中國仍堅持“清零”政策和嚴厲的封控措施。上海此波疫情是繼武漢兩年前首度爆發新冠病毒以來,封控規模最大的一次疫情。目前上海2600萬市民足不出戶,面對民生物資供應不穩和防疫亂象百出,市民早已怨聲四起。另外,全面封城期間,極需透析或化療等病人的醫療照護需求受到排擠,使其生命安全陷入險境。種種的次生災害已經遠超過奧密克戎(Omicron)病毒本身所帶來的傷害,讓上海市民的容忍度消耗殆盡。
除了指責上海市政府,上海市民們也紛紛發起自救。微博近期出現的“上海抗疫求助超話”至4月10日為止,閱讀量已經超過6 億次。
針對上海的防疫成效,位於紐約的獨立學者虞平表示,上海不乏一流的醫學專家,許多專家早已就肆虐上海的奧密克戎病毒,做出“不封城”、針對污染源“切塊式”、“網格化”管理等符合科學的“精準防控”建議,但中共政治體制僵化,並以少數領導班子個人的意志為圭臬,導致為了清零,付出極大的封城代價。
虞平告訴美國之音:“零容忍政策最關鍵的問題就是,它並不是從流行病學角度來考慮問題,而是從政治的正當性,從他(習近平)以前防疫作為政治資本這樣一個基本前提來考慮的。”
虞平分析,這兩年來,習近平動輒實施強行“休克式”的防疫方式,讓舉國停擺來控制疫情,相較於其他國家脫序的疫情,政治上非常得分。但中國有效防疫兩年多之後,卻突然出現大規模的陽性感染者,“陽性”二字徹底挑動中共的敏感神經,也讓習近平慣性延續對新冠疫情的“零容忍”路線。
亂象背後 上海與北京暗中角力
觀察人士指出,目前上海各區除了有外地的防疫團隊提供對口支持,來自北京的軍隊和武警也進駐上海,協助防疫和維穩,並獨攬大部分的防控指揮權,讓上海地方官員的行政管理權處處受限,也暗中出現政治角力。
對此,位於紐約的時事評論員唐靖遠分析,上海和北京的官場一向有“不一定同調”的慣性,尤其上海之前所實施的“精準防控”路線也達到一定成效。
所謂“精準防控”是一種小範圍的、有限度的共存模式,介於國際社會普遍採用的與病毒共存防疫,與北京一刀切的清零模式間。北京現強行介入為上海的防疫方針定調,更突擊式地強制上海必須封城清零,地方和中央便發生了尖銳的矛盾與衝突。
唐靖遠分析,他觀察到上海正以兩種方式來軟性抵抗北京的清零政策。一是少作為、甚至不作為的消極作法;一是反而採取極端的措施,例如把嬰幼兒與父母強行分開,分別集中隔離,並放任民怨和不滿直接噴向中央。
唐靖遠告訴美國之音:“這兩種方式(的)目的都是一樣的,就是犧牲了大眾的利益,然後把矛盾與怒火都指向政策的製定者(北京),而不是政策的執行者(上海)。換一種方式來說,上海的這些官員、這些執行者們其實發起一種集體的軟抵抗,對習近平發出一種無聲的抗議,意思就是,你(習近平)非要這麼蠻幹,那你就自己來收拾這個爛攤子好了。”
孫春蘭赴上海“撥亂反正”?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4月2日前往上海坐鎮指揮時表示:“上海要以更快的速度、更硬的舉措、更實的作風,不折不扣落實已部署的各項疫情防控舉措。”
唐靖遠分析,孫春蘭的一席話就是在批評上海不夠雷厲風行,執行的力度太軟不夠硬,且防控措施打折扣。他說,北京已經觀察到,上海各界對封城清零普遍有反彈情緒。孫春蘭前來坐鎮,就是擺明了,上海不能搞特殊化,沒有所謂的因地制宜,中國的防疫政策全憑習近平一個人總指揮。
唐靖遠說:“(中共)高層的內鬥延伸到對上海整個防疫主導權的爭奪。現在上海的防疫究竟要採用哪種模式,其實已經成為高層一個政治鬥爭的工具。因為不同的(防疫)模式會對整個高層的政治格局帶來衝擊。”
上海若成“零容忍”破口 該如何收場?
中國兩年來靠著嚴厲的封鎖政策來控制疫情,也成為習近平繼反貪腐和精準扶貧外,第三項引以為傲的重要政績。分析人士指出,對習近平而言,中國的有效防疫彰顯了中共的領導與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因此,“上海一役”是習近平絕對輸不起的戰役。
旅美評論員唐靖遠表示,中國官媒將清零模式與並病毒共存模式塑造為製度之爭、治理能力之爭,也是國力之爭,所謂的“治理能力”就是反映習近平個人的政治權威,中共絕不容其被動搖。
唐靖遠告訴美國之音:“習近平把清零模式與他自己的權力基礎、乃至把中共執政的合法性,捆綁在一起了,變成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防疫成效)也是他(習近平)爭取在今年秋天二十大要連任的一個重要的政治籌碼。在距離開會只有半年多的時候,他不太可能自我打臉,承認我們(中國)清零是失敗的,因為這個對他來說,等於政治上的自我毀滅。”
唐靖遠認為,若“清零政策”在上海行不通,依照中共慣例,一定優先考慮加大封控力度與延長封城的時間,把整個城市和市民徹底封死在家裡,以遏制病毒蔓延的勢頭。若疫情還是失控,屆時可能集中控制出現症狀的感染者,默許放任無症狀的感染者,並加大力度宣傳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論述。
上海疫情將以造假收場?
旅美獨立學者虞平則質疑,上海的官方疫情數據恐已開始造假,因為證據顯示,上海沒有書面通知陽性確診者,僅以口頭告知。在此情況下,虞平認為,就算清零政策在上海以失敗作收,中央也絕不可能承認失敗。他推測,屆時最可能的結果是,中共再次通過數據造假的方式,默許與病毒共存,並宣稱抗疫成功落幕。
虞平告訴美國之音:“它(北京)完全可以在某一個節點說,我們基本上穩定了,控制了這個疫情,所以我們可以宣布階段性的勝利。這是中國體制下,特別是專制體制下,經常做的一件事情。它(北京)可以宣布階段性的勝利,然後再說,大家恢復上班或恢復正常的生活,但是(私下)繼續採取防疫措施。然後奧密克戎(病毒)在人群當中不斷的流竄,最後也達到像西方一樣。”
病毒學角度看上海疫情
上海封城進入第三週,北京的“清零”目標似乎越來越難實現,但持續封城恐對經濟和社會造成更嚴重的破壞。位於台北的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表示,疫情數據顯示奧密克戎病毒所感染的病患,若具有疫苗的保護力,99.7%是無症狀跟輕症。但根據中共的官方數據,中國還有超過五成的老年人,尚未完成兩劑的疫苗接種,完成三劑接種的老年人則不到兩成,這樣的保護力非常不足。
何美鄉表示,“清零政策”下的大規模封城應是為了爭取更好的防疫工具或疫苗施打率有待提升的短期作為,若中共不改變防疫策略,提高人民的防疫力,就算挺過這一波疫情,也難保不會有下一波。
何美鄉告訴美國之音:“在感染的人裡面,年長者或是重症的人或是肺炎的比例是如何?把這個數字弄出來,也可以安定民心。我的觀點是,不是我們要與病毒共存,而是病毒已經決定要與人類共存了。活在一個繭裡面,這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