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富賢:李克強去世不會引發政治地震

  • 美國之音

北京街頭報攤上擺放著北京日報頭版報導中國前總理李克強去世。(2023年10月28日)

編者按:這是易富賢為美國之音撰寫的評論文章。這篇特約評論不代表美國之音的觀點。轉載者請註明來自美國之音或者VOA。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易富賢:李克強去世不會引發政治地震

2023年10月27日,中國前總理李克強猝逝,其人雖已“蓋棺”,但其政卻難“定論”。至少在人口政策上是不及格的。

李克強在擔任常務副總理就負責人口政策。以前普查組的組長只是國務委員,而2010年的組長卻由政治局常委、常務副總理李克強擔任。我當時對他充滿期待,在《光明觀察》發表《人口政策御駕親征,不能只拎回幾隻野兔》。

2010年我在《人口政策不如殺出一條血路》中指出:“現在停止計劃生育可以說已經達成全民共識,可以說停止計劃生育大‘勢’已定。應該利用好三個天然台階(1980年實行獨生子女政策的《公開信》30年到期,第六次人口普查,十二五規劃),於2011年開始的十二五規劃果斷停止計劃生育。如果錯過了這些天然的台階,今後將很被動。”

但是李克強顯然沒有足夠的政治魄力擺脫利益集團的操控。普查顯示生育率只有1.18(意味著早該停止計劃生育了),但是被利益集團篡改為1.63。2011年4月26日,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於學軍、普查專家組成員翟振武被推薦給政治局上課,建議“穩定低生育水平”。如果在發達國家,將引發不亞於水門事件的政治地震。

2010年普查動員了近千萬普查員和指導員,直接經費80億元,間接成本600多億元,對財力和人力的動員相當於和平年代的一場戰爭。但是這次普查被徹底報廢,導致後面的人口政策很被動。李克強任總理期間,擠牙膏地出台了單獨二孩、全面二孩、三孩政策,全部破產,成為歷史笑話,造成巨大的“生命損失”。他去世時,計劃生育仍未廢除。

青年潮和政治變革

李克強去世引起了民眾的自發哀悼。1976年總理周恩來去世,引發“四五天安門事件”。1989年前中共總書記胡耀邦的猝逝,成為“六四天安門事件”的導火線。由於這些歷史的記憶,一些人期待對李克強的悼念活動將點燃另一場政治運動,中國當局也如臨大敵。其實人口、經濟結構和政治心態已經截然不同了。

15-29歲的青年最有生殖力和經濟活力,最有政治熱情,最具戰鬥力。將15-29歲人口比例超過28%稱為“青年潮”。香港在1974年開始出現“青年潮”,1980年青年比例高達33%,中位年齡不到26歲,黑社會、反殖民統治、民族主義、保釣的社會運動此起彼伏,讓港英政府不堪其擾,在一定程度上推動簽署了1984年的《中英聯合聲明》。

台灣和南韓的青年比例從1966年的25%上升到1980年代初的32%、31%的高峰。居民可支配收入佔GDP的65%以上,民間力量活躍。經濟高速增長,民主熱情高漲,民運、學運此起彼伏,兩地在1987年完成政治轉型,中位年齡只有25歲、26歲。

1964年中國的中位年齡只有20歲,青年比例只有23%,1965年開始攀升,是文化大革命的人口學基礎。1979年中位年齡只有22歲,青年比例超過28%,民心思變,開始經濟改革。但“青年潮”仍然引發了治安危機,中國政府在1983年啟動了為時三年的“嚴打”。1980年代中國是朝氣蓬勃,民主熱情高漲。1986年全國發生了“學潮”。1989年全國青年比例高達31%,中位年齡不到25歲,發生了“六四事件”。

1989年新疆卻沒有青年潮,社會相對穩定。維吾爾族在幾年後才開始出現“青年潮”,2009年青年比例達到32%,中位年齡不到26歲,爆發了“七五事件”。

李克強去世不會引發政治地震

幾十年來,一些中國知識份子和西方政治家“刻舟求劍”式地期望中國重現1989年那樣的民主運動。然而,事與願違。2022年11月抗議新冠清零政策的“白紙運動”也只是半月而止。

中國社會越來越僵化,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有三條:第一,1996年“青年潮”就已退潮,2023年青年比例只有17%,中位年齡超過42歲,2040將達52歲;第二,居民可支配收入佔GDP的比例從1983年的62%降低到現在的43%(國際社會佔60-70%),政府越來越大,社會散沙化。第三,中國政府杯弓蛇影,將一切“小亂”提高到政權安全的高度。

就像45歲以上的婦女難懷孕一樣,中位年齡超過40歲、青年比例低於20%的社會是很難實現政治轉型的。2019年兩百萬人參加的香港“反送中”運動以失敗而告終,部分是因為中位年齡超過44歲,青年比例不到16%,已進入“政治更年期”。

青年的下降本身就降低民主熱情,而缺乏挑戰權威精神的獨生子女一代,還需要更多考慮家庭安全,在政府和父母的引導下,成為 “小粉紅”。老人安於現狀,而獨生子女的父母還不得不依賴強大的政府提供安全、社保、醫保。因此近年中國湧現出一批諸如“朝陽群眾”、“西城大媽”等擁護政府的群眾組織。1989年的學生民運組織是青春痘,是可以孕育新生命的標誌;而“朝陽群眾”、 “西城大媽”等組織是老年斑。青春痘不再,老年斑長在。

老齡化最嚴重的東北,最擁護政府,東北的今天將是全國的明天。即便中國真出現1990年代俄羅斯那種動蕩,龐大的老人很快會擁戴一個普京式的強人來穩定社會。人口減少和經濟衰退並不必然導致政治崩潰。藏族人口在8世紀就開始減少,但其政治制度還延續了一千多年。

人口結構決定了中國今後將是“小亂不斷,大亂沒有”。對中國政府來說,需要擔心的不是政權安全,而是老齡化和青年比例下降導致的社會僵化和活力喪失。中國當局應該有足夠的政治安全感,放鬆社會管控以增強社會經濟活力、提升生育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