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媒體看中國: 經濟復甦啟動乏術

2023年10月3日黃金週期間中國遊客在澳門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世界媒體看中國: 經濟復甦啟動乏術

中國十月一國慶黃金週過來又過去。近日來中國官方發表的數字顯示,先前被大力期盼的消費高潮並未出現,中國經濟仍在疫情清零政策後遺症和房地產市場危機的陰影中掙扎徘徊。有報告說,中國政府可能近期會推出萬億元刺激經濟成長的措施。但當局拒絕給民眾直接發放現金以刺激和提升消費的姿態一如既往。

疫情清零政策的長陰影籠罩黃金周

自今年年初中國結束連續三年的全世界最為嚴酷的防疫政策即所謂的疫情清零政策以來,中國政府以及中國國內外的許多分析家就期待中國會出現所謂的報復性消費,即三年被壓抑的消費獲得釋放,中國會出現明顯的消費大成長。

然而,這種期盼一次又一次落空。今年與傳統的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相連的為期八天的國慶節假期到來之際,消費大增的期待再度高騰,然而再度落空。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0月10日報道說,中國文化和旅遊部上個星期六發表的數據顯示,在8天假期中總共有8.26億人次出遊,比疫情前的2019年增長4.1%,旅遊者消費7,534.3億元,較2019年同期成長1.5%。

CNN的這則報道的導語是:“中國的黃金周假期悄悄結束,在更為廣泛的經濟增長疲軟的背景中,重要的旅遊和消費支出數據顯示,消費復甦低於預期。”

英國《金融時報》在報導同一消息時一開始兩段顯得頗積極正面,然後第三段筆鋒突轉:

「在中國努力爭取去從疫情中恢復之際,中國的黃金周假期給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帶來了某種喘息解脫,但經濟專家們說,中國的政策制定者還是需要採取行動刺激更強勁的經濟成長。

「官方發表的數字顯示,在為期八天的與中秋節相連的國慶節假期中,國內旅遊比疫情前的2019年稍有增長。

“但分析師稱,陷入困境的房地產市場是中國經濟困境的核心,但該市場的活動仍然低迷,受節日氣氛影響購買新房的人數少於預期。”

中國民眾和消費者驚魂未定

《日本經濟新聞》也在同一天發出報道,從日本的角度展示了中國經濟尚未走出疫情清零政策的陰影:

「中國國慶長週末(10月1日國慶日)期間,入境遊客(赴日外國遊客)也到中部地區旅遊。 隨著中國政府8月解禁赴日跟團遊,中國遊客成為入境消費的最愛。 然而,它尚未達到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前的水平,全面恢復可能需要一段時間。”

英國廣播公司BBC10月12日的報告稱,「黃金周大陸遊客大跌99%」。

在通報當前中國的經濟困境的時候,外國媒體普遍提到疫情問題。中共當局現在盡力迴避提及它一度大力宣揚和炫耀的連續三年的以動輒封小區、封城、封省、封路、封港為特色的疫情清零政策。那一政策可謂舉世無雙,對中國經濟的嚴重打擊也令許多觀察家嘆為觀止。諸多國際媒體和專家認為,眼下的中國經濟困境與三年疫情清零政策相關密切。

中國國內外的許多分析家和批評者指出,嚴酷和任意的疫情清零政策及其做法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政府可以具體到十四億中國人每一個人的驚人執行力,也導致中國民眾和企業家以及中外投資者對以習近平為首的中共當局的獨斷專行及一意孤行深感擔憂。他們害怕自己的投資可以給習近平哪一天突發什麼奇想砸個稀巴爛。

在以習近平為首的中共當局一再呼籲中國群眾消費以刺激和提振經濟成長之際,中國人民、中國消費者對拒絕做出大宗消費支出,而是選擇將現金收入存入銀行,儘管中國的銀行利息很低。

中國媒體報告說,進入今年以來,中國的國內人民幣存款增加持續突破紀錄。截至今年八月底,人民幣存款增加20.24兆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7,877億元。

許多分析家指出,中國官方媒體在報道這一消息時沒有指出中國的個人現在選擇不花錢而是存錢的一個十分明顯的原因,這就是,民眾對中共當局的宏觀經濟管理已經喪失信心,所以選擇保持現金以應對隨時可能出現的疫情清零政策那樣的抽風或發瘋的政策惡果。

中國房地產危機令國際社會擔心

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出現危機也會連帶造成世界經濟危機。眼下中國經濟危機的一個主要症狀是近乎佔中國經濟半壁江山的房地產業界危機,而危機的癥結所在被普遍認為是中國的民眾對中國經濟的前景不看好,從而選擇不大舉借貸投資購房。

10月10日,法國主要報紙《費加羅報》發表報道,標題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表示「擔心」中國的房地產危機,要求(中國當局採取措施))「恢復信心」》。報道說:

「中國的房地產危機引起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擔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官員週二表示,該國際機構'特別擔心'中國的金融穩定,並呼籲'恢復對房地產行業的信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貨幣與資本市場部主任托比亞斯·阿德里安在摩洛哥舉行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大會期間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們特別擔心中國的金融穩定。'”

中國眼下影響金融穩定的房地產業界危機的直接導火線是房市萎靡不振,有意購屋者寥寥,導致靠預售屋營運的中國大中小型房地產商難以為繼。最大的房地產商之一恆大資不抵債、欠債接近2.5萬億元人民幣處於破產邊緣;另一大房地產商碧桂園近日再傳出離岸債務償還違約的消息。

在中國政府日前推出各種措施試圖拯救房市、挽救經濟、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呼籲中國當局採取措施重振對房市的信心之際,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近日在中共理論刊物《求是》上發表文章,再度聲言「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

先前已經有許多分析家指出,習近平所謂的「房住不炒」論其實是否定住房的商品性,否定房市的合法性或其存在的合理性;「房住不炒」論是摧毀人們對房市信心的最有力的殺手,也是與中國政府挽救房市的措施直接衝突。

中國當局刺激經濟成長大手筆?

中國國內外許多經濟專家提出,在中國消費者信心嚴重缺乏的情況下,只是空喊號召消費者消費是無效的,有效的方法是直接給民眾發現金讓他們消費。但習近平明確表示,在中國「不能搞『福利主義』那一套」。

那麼,在中國經濟遲遲不見恢復起色、有可能影響中國金融穩定、影響中共政權穩定的情況下,中共當局會採取什麼有力措施來刺激經濟成長呢?

美國財經通訊社彭博社10月10日發表報道,標題是《中國考慮實施新的刺激措施並提高赤字以實現成長目標》。

報道說,北京正在考慮再發行1兆元人民幣的國債以追求官方的經濟成長目標,這項措施將在2023年增加其預算赤字。知情人士告訴彭博社,新債務的收益將用於水利工程等基礎設施支出。一位知情人士表示,最快可能在本月發佈公告。

批評者說,中共當局多年來的基礎建設都是投餵為大小貪官的肥肉,與就業和溫飽之類的民生問題關係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