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中國和菲律賓關係近期因激光照射事件而陷入緊張,菲國總統因此質問中國大使,但北京聲稱其行為合乎國際法。觀察人士分析,這起海上沖突顯示兩國才剛建立的熱線機製作用有限,然而北京在南中國海擴張的腳步恐難停歇,未來可能進一步奪取目前由菲國控制的第二托馬斯礁。
菲律賓總統小馬科斯(Ferdinand Marcos Jr.)召見中國駐菲大使黃溪連,針對中國海警船近期被指控在南中國海對一艘菲律賓巡邏艇使用軍用級激光的行為表達“嚴重關切”。菲律賓總統府發言人表示,小馬科斯就“中國對菲律賓海岸警衛隊和我們的菲律賓漁民,採取愈來愈頻繁和激烈的行動”質問黃溪連。此外,菲律賓外交部也於同一天向中國大使館提出抗議,譴責中國海警船的“侵略性”行為。
在小馬科斯召見黃溪連前一天,菲國海岸防衛隊(PCG)指出,中國海警總隊一艘艦艇於2月6日,在距離斯普拉特利群島(Spratly Islands,中國稱南沙群島)的第二托馬斯礁(Second Thomas Shoal,馬尼拉稱之為阿雲錦礁、北京稱之為仁愛礁)近20公里處,兩次使用軍事級激光照向菲律賓一艘船隻,船上幾名船員因此“暫時失明”。據菲國海防隊聲明,中國海警船還進行“危險動作”,駛近了距菲國船隻約140公尺的距離。
對此,觀察人士表示,北京和馬尼拉這起在南中國海的最新衝突事件,顯示兩國最高領導人於上個月才同意就爭議海域建立的熱線機制,恐是一場“政治噱頭”,實際作用有限。
中菲熱線機制不管用?
菲律賓大學法學院海事和海洋法研究所教授巴通巴寇(Jay L.Batongbacal)告訴美國之音:“顯而易見,熱線電話的宣布和建立,只不過是中方的一個政治策略,呈現一種親切和穩定的氣氛。但實際上,這些熱線只是在作秀,當衝突真正發生或即將發生時,中國完全不會使用它們。即使我們(指菲方)嘗試使用那條熱線與他們溝通,也毫無意義,因為沒有人會在另一端接聽電話。 因此,中方一直反覆談論的任何熱線,我覺得應該從這個角度來看,即這僅是政治噱頭,設立熱線沒有什麼意義。”
小馬科斯是在今年1月訪問中國期間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並同意在兩國外交部間建立熱線,以避免海事爭端出現“誤傳和誤會”。然而,巴通巴寇直指,馬尼拉和北京早在2017年,就已宣布開通雙方海岸警衛隊之間的熱線,但並未有效緩解兩國近年在南中國海的衝突。
馬尼拉當局表示,受中國海警船激光照射的船隻當時正在為守護登陸艦“馬德雷山號”(Sierra Madre)的士兵執行"輪換和補給任務"。1999年,菲國將“馬德雷山號”故意擱淺在第二托馬斯礁,至今仍未拖離,以此強化對島礁的主權主張。但中國一直以來稱仁愛礁(第二托馬斯礁)是其南沙群島(斯普拉特利群島)領土的一部分,並要求菲方拖走“非法坐灘”的軍艦。
中國使用激光符合國際法嗎?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於2月13日重申仁愛礁是中國固有領土的說法,並稱中國海警船是根據中國國內法和包括《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內的國際法“維護了中國主權和海洋秩序”,現場操作“專業、克制”,但未具體說明中方當時採取什麼樣的行動。
中國軍事專家宋忠平也與中國外交部抱持一致看法,認為中國海警船行為合乎中國和國際法律規範,也有其必要性,他對美國之音表示:“仁愛礁(指第二托馬斯礁)是中國的固有領土,在這兒輪換補給、輪換駐留,本身是違反中國的相關法律,中國對此進行攔截,甚至用一些非致命性的武器,完全是符合國際法,更符合我們國內法。國內法就是要保護國家的領土主權,免受其他國家的欺凌和侵略。所以,中國採取必要的手段,用非致命的武器來對待侵入中國領土的這些船隻、人員,也是必須的。”
然而,專長海洋法及南中國海研究的台灣國際法學會副秘書長林廷輝,並不認為中國使用激光的行為遵守國際法及符合人道主義精神,他告訴美國之音:“用雷射光束,這是一個非常不好的做法,甚至是一個違反國際法的做法,因為我們一般來講,就是說如果沒有任何的在生命安全受到破壞的情況之下,所有的執法人員是不能採用傷害其他人的生命的方式來採取執法的作為,這種雷射光束有可能會造成對方的眼睛失明,這種做法的確是不人道的做法,也是一個違反海洋法公約的執法行為。”
聯合國於1995年已發布《關於激光致盲武器議定書》,要求各國禁止將激光致盲武器投入戰爭,中國也於1998年成為締約國,不過據台灣國防部海軍司令部一份報告,此份議定書並未禁止使用具有連帶致盲效應的激光武器,但需採取一切可行預防措施來避免其致盲,中共遂據此改變發展方向,“以造成敵方人員短暫失明或乾擾敵方裝備為導向,以規避公約規範,避免造成國際輿論壓力。”
華府也表達不苟同北京做法的立場。美國國務院在一份聲明中指出,中國的危險操作“損害了各方依據國際法在南中國海享有的航行自由權利”,並表示根據2016年國際仲裁法庭的裁決,中國不具有對對第二托馬斯礁的合法海權主張。
菲美、菲日強化安全合作引中國報復?
台灣國際法學會副秘書長林廷輝針對這起激光事件表示,其實先前中菲兩國已就菲律賓對“馬德雷山號”上的士兵執行補給任務達成共識,若是供應士兵一般所需物資,而非武力相關的槍砲彈藥,中國基本上不會阻止,以避免兩國發生衝突,由此可見,中國海警船此次的行為已打破慣例。
不過,為何北京選在此時不再依循過往模式,專門研究東南亞區域問題的台灣東海大學工業工程與經營資訊學系兼任副教授翁俊桔推測,這可能與美國和日本近期與菲律賓深化安全合作有關。
翁俊桔告訴美國之音:“2023年的1月31(日),美國國防部長訪問菲律賓,然後2月2號,就開始洽談他們所謂的EDCA(《加強防務合作協議》)的一個簽署,裡面就涉及到美國要求使用在菲律賓境內的軍事基地增加到9個。然後2月9號,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又跑來跟菲律賓簽署救災協議,(及)安保(合作)洽簽,中國對這個方面的事情相對地不滿,基本上就是它想要採取比較強烈的抗議行為。”
美國不僅持續加強在菲國的軍事存在,還於近日宣布,海軍和海軍陸戰隊正在南中國海舉行聯合演訊,以支持區域內的和平穩定。華府還在中菲激光事件後進一步表示,若任何菲國部隊在南中國海受到武力襲擊,它將依美菲於1951年簽署的“共同防禦條約”(MDT)保衛盟友。
然而,中國外交部不甘示弱回擊,美國“動輒用美菲《共同防禦條約》對中國進行脅迫訛詐,這絲毫不會動搖中方維護本國合法權益的堅定決心和堅強意志”。
中菲關係何去何從?
對於中菲近日的海上沖突,中國軍事專家宋忠平則做出評論,認為這應不至於嚴重衝擊兩國關係,北京與馬尼拉也可透過溝通化解爭端。但他同時示警,若菲國持續擴大與美日的安全合作,以在南中國海抗衡中國,中菲分歧恐難解。
宋忠平說:“中菲之間出現了這麼一點點小小的摩擦,應該可以通過外交渠道妥善處理、妥善解決。如果菲律賓在這個問題上一意孤行的挑釁中國,那麼兩國之間有可能會發生一些摩擦。如果菲律賓有'可以攜美日共同來抗衡中國'這個想法,那恰恰是打錯了算盤。中菲之間在存在的爭執問題上需要管控,也就是需要擱置這些爭議。在有些必要的資源問題上可以共同開發,但主權中國是不會做退讓。所以菲律賓不要錯判形勢,也不需要選邊站,這個對菲律賓沒有絲毫好處。”
菲律賓大學法學院海事和海洋法研究所教授巴通巴寇則認為,無論北京之後將如何透過外交和對話方式解決與馬尼拉的南中國海衝突,這些溝通都難以減低菲律賓對中國的不信任感,他說:“在西菲律賓海和南中國海上,很明顯,無論他們(指中國)說什麼、發表什麼聲明,(與菲國)達成什麼協議,中國仍持續其過度主張,並且對菲律賓採取越來越激進的行動。所以我不認為這件事有助於改善中國與菲律賓的關係,尤其是在信任和信心方面。”
中國恐奪第二托馬斯礁?
雖然目前菲律賓透過“馬德雷山號”實際控制第二托馬斯礁,但台媒中央社日前一篇報導指出,自2013年以來,中國海警船、軍艦和漁業管理船已包圍第二托馬斯礁,就等“馬德雷山號”完全鏽蝕、無法住人,即可完全掌握這座島礁。
菲國海洋事務專家巴通巴寇分析,由中國在鄰近第二托馬斯礁水域的部署,及這次的激光照射事件,可看出北京的確想要逼退菲律賓自第二托馬斯礁撤離,最終獲得對它的控制權,他說:“我認為從中國的行為模式和逐步升級的動作表明,其奪得第二托馬斯礁的控制權是有可能的,而且將是他們的最終目標。中國正在透過這些方法在第二托馬斯礁周圍建立及加強封鎖,儘管他們並未做這樣的宣布,只是宣稱這些船隻是海上執法單位。他們真正最終計畫是通過這種逐步封鎖,把我們(指菲律賓)趕出第二托馬斯礁。”
專長海洋法及南中國海研究的台灣國際法學會副秘書長林廷輝也認同巴通巴寇的看法,表示中國於2013年起,就開始透過造陸及吹沙填海的方式完成南中國海部分島礁的建設,並以這些島礁當成中國在此海域的前進基地,這足以看出中國在南中國海的擴張野心。因此,中國在對菲國海警船發射軍用級激光後,下一步很可能“強制拖離”菲國的“馬德雷山號”,以實質佔領第二托馬斯礁。
林廷輝說:“它(指中國)的目的其實最簡單,就是要把菲律賓的士兵從這個仁愛礁(第二托馬斯礁)附近趕出去,未來如果說趁著這些士兵無法支持下去,而當菲律賓把這些士兵接走之後,它有可能下一步動作,就是把這一艘(指'馬德雷山號')拖走。所以我們可以看到2021年所通過的中國海警法當中,有一個叫做'強制拖離'的一種做法,其實中國早就已經安排好說,未來可能在這些地方,對這種報廢軍艦也好、或者是說不願意離開的軍艦也好,它有可能會採用這種'強制拖離'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