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菲律賓執法船隻在爭端海域的衝突升級,雙方都堅持擁有該水域的主權。專家認為,中國無理的態度在南中國海、台海如出一轍,在其認知的海域內執行權利的行為將使衝突不斷升高。對菲律賓而言,西菲律賓海安全的迫切性更甚於台海與南中國海。
南中國海與台海衝突的性質或有不同
據菲律賓當局表示,菲律賓海岸防衛隊船隻3月5日在南中國海仁愛礁附近執行運補任務時,與在該海域進行“危險操作行動”的中國海警船隻發生碰撞,菲方遭中國海警以水炮襲擊,導致4名隊員受傷。
馬尼拉召見中國大使,譴責中國政府的"侵略性"行為; 中國海警則指控菲國船隻“非法侵入”中國南沙群島仁愛暗沙周邊海域,認為責任完全在菲方。
前菲律賓海軍副司令官隆美爾‧裘德‧王( RAdm. Rommel Jude Ong )對美國之音表示,中國持續侵犯菲律賓專屬經濟區,並堅持在海上採取強制手段阻止菲律賓在其擁有主權的區域行使主權,菲律賓才是受害方。但中國一貫的伎倆就是對外宣傳聲稱自己是受害者,編造虛假敘述,為其在南中國海的非法行為辯護。
裘德‧王指出,根據海牙常設仲裁法院2016年的南中國海裁決,中國在該水域沒有合法的海權主張。依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CLOS),這項裁決是最終裁決,對中、菲都有法律約束力,是中國無視國際法。
他說2月中旬中國一艘漁船闖入屬於台灣的金門禁限制水域,在台方海巡船驅離過程時翻覆,造成2死,中方也表示根本不存在所謂“禁限水域”,無理的態度如出一轍。但是他認為,南中國海衝突不太可能上升到戰爭,台海則有可能。
對此,前台灣海洋大學教授、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王昆義認為,南中國海和台海爭端本質上是未經過當事國之間的協商劃界,對中國來說是單方面的認知。他告訴美國之音:“中國不承認南海(南中國海)仲裁的結果,而台海的海峽中線並沒有法律依據,以致中國可以我行我素地在他們所認知的主權海域執行管轄權,當然也是一點一滴地累積衝突,甚至有升高到爆發戰爭的可能性。”
王昆義指出,中國在該爭議海域干擾菲方捕魚及石油開採,並建造人工島、放任中國漁民在該海域捕漁等行為,已經侵犯了菲律賓。台海的海峽中線雖然缺乏法源依據,但以往是有默契的,直到中國從2022年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台後實行圍島演習,導致爭端不斷。
印太軍事專家、開南大學家暨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陳文甲教授在接受美國之音的採訪時表示,台海問題涉及到美中關係的安全利益核心,而南中國海是全球最繁忙的海上生命航線,性質並不相同,正如菲律賓駐美大使羅慕德斯(Jose Manuel Romualdez)2月28日稱,美中真正的“燃爆點”(flashpoint)是不斷發生小型衝突的西菲律賓海。
他說:“菲律賓的觀點主要源自於直接的地理和安全利益,它和中國有領土爭端,近年來不斷發生小規模衝突,直接影響到菲律賓的國家安全和海洋資源權益,因此對於菲律賓而言,西菲律賓海安全的迫切性更甚於台海與南海。”
陳文甲指出,美國國務院立即指3月5日發生衝突的水域是菲律賓專屬經濟海域,並強調對美、菲共同防禦的承諾堅不可摧,顯示民主國家對於菲中在爭議水域的立場堅定。
菲將:維護台海現狀對菲律賓也很重要
美國國務院3月5日發表聲明,譴責中國一再阻礙菲律賓船隻在公海的自由航行權利,干擾國際供應鏈的運輸前哨路線。美國國防部發言人賴德(Pat Ryder)當日亦在記者會指出,美國已與區域盟友、夥伴密切合作,確保各國能在國際法允許的範圍內航行、飛行或作業。
前菲律賓海軍副司令官隆美爾‧裘德‧王表示,由於地緣關係,菲律賓與台灣面對來自中國的區域擴張是休戚與共,維持台灣海峽的現狀對菲律賓具有戰略意義,而中國在台灣的侵略使菲律賓北部變得脆弱,因此美國領導的區域安全合作很自然地將南中國海、台海視為一體。
他說,從海軍角度來看,巴士海峽連接南中國海和太平洋,十分重要。如果中國對這條航道實施海上控制,將會對國際貿易產生重大影響,因此菲律賓在強化多國軍事合作時,也應該將台海安全一併納入考慮。
印太軍事專家陳文甲教授指出,菲律賓近年來積極強化與印太國家軍事合作,對象涵蓋美、日、澳、印、法等國,手段包含聯合軍事演習、購買軍事裝備,以及在南中國海的聯合巡邏等方面,而這些價值觀相近的國家也積極輔助菲律賓捍衛其主權水域,除了透過國際論壇和多邊機構的外交支持、頻繁而更深化的軍事合作與聯合演習,近期還強化了情報合作。
他說:“情報共享和安全援助也很重要,也就是美國提供情報支持、安全顧問和軍事裝備援助,增強菲律賓的監視、偵察和防衛能力。”
陳文甲認為,現在中國的整體經濟下滑,民主國家可能趁此機會主動對中國施加經濟壓力,促使中國在南中國海問題上採取更加克制和建設性的立場。
菲律賓脫離對中經濟依賴並不容易
菲律賓外交部長馬納羅(Enrique Manalo)3月4日表示,菲律賓正面臨來自中國嚴重的“經濟脅迫”。他說,嚴重倚賴與中國貿易的菲律賓希望擴大與其他國家的經濟關係,以享有更大的彈性,菲律賓希望儘快與歐洲聯盟(EU)展開正式的自由貿易協議談判。
馬納羅提到,歐盟和菲律賓將尋求在關鍵礦產領域建立更廣泛合作,利用現有供應鏈,在菲律賓從事更多加工活動。
對此,中國駐菲使館斥責菲律賓散佈不實的“中國威脅論”,強調中國是菲律賓第一大貿易夥伴以及主要投資來源國,中菲經貿合作互利互惠。
開南大學家暨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陳文甲教授認為,菲律賓在維護國家安全與經濟利益的平衡點上短期內會出現困境,然而拓展出口市場以減輕對單一經濟體的依賴是正確的方向。他說:“菲律賓為了擺脫中國的經濟脅迫,試圖通過與歐盟等其他國家的合作來減少對中國的依賴,其成效可以從經濟多元化、外交策略、技術和投資以及貿易多樣性幾個方面進行預估。”
陳文甲指出,儘管菲律賓減少對中國依賴的策略在理論上是可行的,但這一轉變需要美日等西方國家的高度支持,而且是需要漸進過程與精心規劃執行,更需要考慮到地緣政治和經濟風險,以及中國可能採取的政治與經濟反制。
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王昆義認為,菲律賓的經濟發展不佳,無法自成一個經濟體系或供應鏈,想要依靠遙遠的歐盟合作以降低對中國經濟的依賴恐怕不是很現實的做法。他說:“畢竟整個東盟都已經納入中國與東盟自貿區,中國又積極的以一帶一路擴展東盟與太平洋島國的政經關係,菲律賓無法自外於這個地區”
王昆義表示,若完全擺脫對中國經濟的依賴,受害的可能是菲律賓本身,因此與其打破長期互惠的經濟合作,菲律賓其實應該考慮與中國共同解決關於南中國海主權的爭議。他說:“中國方面有意提出南海命運共同體解決問題,在自由航行與共同開發的號召下,以期化解各方爭端,如果各方能夠接受,倒是可以做為化解南海爭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