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中國過去多年來苦心經營的中歐關係正在因為“戰狼外交”在新疆人權問題上發力而面臨功虧一簣。在歐盟宣布了針對一些中國官員的制裁措施後,北京也很快針鋒相對地宣布了對歐盟的報復措施,導致中歐緊張關係迅速升級。此後,中國政府又煽動民眾抵制瑞典知名國際服裝品牌H&M。抵制事件不斷延燒,目前已波及到耐克、阿迪達斯、匡威、博柏莉等眾多國際服裝品牌。
在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提出的要“善於鬥爭”和“敢於鬥爭”的指示下,北京的“戰狼外交”是否已迷失了方向?在新疆問題上,北京不惜代價對整個西方世界硬剛的底氣從何而來?中國政府圍繞新疆棉花而煽動民間抵制西方企業將起到什麼樣的“蝴蝶效應”?
旅德資深時政評論作家長平認為,北京此番敢於公然與歐盟“撕破臉”,其部分原因是歐洲過去對中共採取的“靜默外交”,這讓北京愈發肆無忌憚。
他說:“從更長期來看,這二、三十年來歐盟一直在維護和中共的關係,即便是人權對話也採取悄悄進行的方式,這被稱為'靜默外交'。我曾經介紹過這種靜默外交有諸多專家研究,這是徹底失敗的,靜默外交對中國人權的正面影響微乎其微。這種途徑不但未能達到預期效果,反而讓中國政府更加蔑視人權、敷衍對話。這就說到北京的底氣從哪裡來的問題。很簡單,這二、三十年來,在和西方的鬥爭中,中國一直是贏家。互聯網是西方發明的,但是中共現在用它來有效地監控人民、維護統治。全球化是西方主張的,而中國是最大的獲利者。從韜光養晦到敢於亮劍,從與國際接軌到為世界指明方向,是一個逐漸發展的過程。外界只看到'戰狼外交',而沒有看到背後的發展線索,就很容易誤判。”
長平進一步表示,中國的“戰狼外交”並不是領導人心血來潮,而是中共做大後的必然結果。
他說:“'戰狼外交'並非只是最高領導人心血來潮或者他脾氣暴躁,更不是判斷失誤,而是中共體制發展的必然結果。美國國際關係學者約翰·米爾斯海默寫過一本書,叫《大國政治的悲劇》,預言了今天的世界格局。他認為中國經濟發展之後,必然會有稱霸亞洲的野心,也必然引發地區爭端。中國的多數鄰國,包括印度、日本、新加坡、韓國,都會來尋求美國的幫助。會和美國聯手對付中國,甚至引發戰爭。他把這稱之為中國的'進攻性的現實主義',或者叫'進攻型的現實主義'。這本書是哪一年出版的呢?是2001年出版的。今天中共實施的就是他說的'進攻性現實主義'外交。而當時大家都還並不知道中國會有現在這樣一位領導人。”
政論作家、獨立學者吳祚來表示,中國外交官此次在新疆人權問題上四面出擊,甚至共青團發起對來自瑞典的國際服裝品牌H&M進行抵制,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提出的要“敢於鬥爭”、“善於鬥爭”的思維不無關係。但政府煽動的抵制行動後,這把火正燒到自己,因此總理李克強又不得不出面滅火。
他說:“習現在是一個'鬥爭'思維。結果現在美國說,我們之間是一種激烈競爭關係。共產黨一直不認為跟西方是一個競爭關係,我跟你就是一個敵對關係。無產階級跟資產階級最終是要進行決戰的。現在第一步是中美之間要劃分太平洋,我的勢力範圍你不要染指,我要控制我的勢力範圍。它現在是這麼一個鬥爭的思維。團中央響應了習的號召,所以才有這麼一個測試。先通過歐洲企業進行一個測試,看看整個世界看看歐洲的反應。沒有這個事情就了然於世,這個是他們沒有想起來的。李克強的表現就不一樣了,去安慰一些外資企業,因為這個涉及到中國幾十萬人的就業。而且涉及到數以百億計的稅收,這些東西是李克強要考慮的。所以現在中共也是在滅火,西方這些名牌企業也在應對,打三折讓大家去搶購,一下子就化解了小粉紅的愛國熱情。最可憐的是那些知名藝人們,是最倒霉的。他們很難得到了一個代言人或廣告形象代理的機會,他們不僅是要損失數以百萬千萬計的個人財富,還要進行相關的賠償。所以潮水褪盡,才知道誰在裸體狂奔。最可憐的可能是這些藝人們。”
然而北京此輪對歐洲的“戰狼外交”不僅更有力地把歐盟推向美國懷抱,也使歷時十年艱苦談判才達成的《中歐全面投資協定》可能面臨泡湯,而且也可能會導致眾多國際廠商被迫退出贊助明年的北京冬奧會。
吳祚來認為,這些後果或許在表面上看起來不符合北京的利益,但他表示,中共外交歷來是為內政服務,因此北京會不計後果,而且西方對中國的做法歷來是只傷及皮毛而不觸及本質。
他說:“從大清開始到中共,你會發現它內政都是失敗的,但外交都是勝利的。這個勝利不勝利決定於整個西方是否動了它的核心利益。西方一直都不去動它的核心利益,或對中國人民有長遠好處的政治體制的要求。所以西方就想悶聲發大財,它最後有可能也是像清朝崩潰一樣,很多的債務也是收不回來。說到現在即將舉行的冬奧會,我估計這些跨國資本不會跟中共撕破臉皮,它們會採取一些方式,公共、遊說等各種方式,跟中共保持某一種默契。但是中歐協議因為廣泛的抗議聲浪,以及美國的壓力,以及它們的良知似乎也在覺醒,所以歐洲給予中共的投資可能會受到重創。但是中共不在乎,黨國的利益高於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