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美中兩國上週在阿拉斯加舉行的高層會談中進行了激烈交鋒,將這兩個世界最大經濟體之間不斷加深的矛盾在世人面前展現的一覽無餘。中共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辦主任楊潔篪在會談中一句“中國人不吃這一套”更是受到中國國內大小官媒的熱捧。
這些跡像或許預示,美中關係在今後一段時期裡可能不會出現一些人士所期待的緩和,甚至反而可能會加劇惡化。
到目前為止,拜登政府大體上延續了特朗普時期的對華政策,在某些領域甚至更加強硬。而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則做出了“東昇西降”的判斷。北京表示,絕不在其“核心利益”領域進行妥協讓步。
美中高層在阿拉斯加的會談對於未來雙邊關係的走勢有什麼影響?華盛頓和北京想要構建一個怎樣的雙邊關係?拜登政府應該制定什麼樣的政策來更有效地應對中國的挑戰?
長期關注美中關係的美國資深媒體人魏碧洲認為,美中高層在阿拉斯加會談的激烈對撞標誌美中兩國正式進入全面對抗的時代。
他說:“總體來講,今天美中之間發生這樣的事情真的是比較不幸的,非常令人擔心。就整個大體的層面來講,這應該是美中之間正式、特別是從近代來看,正式對抗的開始。這個對抗究竟以什麼樣的形式進行,現在大家都還不太知道,但這的確是一件不幸的事情。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也可以說美方終於可以感覺到、認識到,中國從49年建國到現在、到習近平領導的時代,真正的目的或者是意圖正在慢慢浮現出來。所以美方現在必須要正視一個正在崛起的中國的意圖是什麼。美方現在要進入一個真正思考和整頓的時間。”
魏碧洲認為,阿拉斯加會談後,美中的對抗必然會加劇,這是因為華盛頓和北京對於中國崛起及其對美國主導的全球政治和經濟體系的挑戰認知截然不同。
他說:“中國跟美國之間的抗爭真正在開始,是一個什麼樣形式的進行,我們不知道,但是現在已經開始在摸索,有可能回到美甦之間互相對抗的時候做的那些事。但是我必須強調一點,美國現在所作所為,不管川普也好,拜登也好,基本上是反擊,是counter-attack。因為在過去30年來,特別是中國進入世貿以後,對於美國自己本身的市場,對於美國的智慧產權,對於美國的科技,對於美國種種各方面,從川普的角度講,他覺得一直是受到攻擊,一直是在被中國拿來攻擊。這個攻擊當然不是刀槍砲的攻擊,美國自己本身已經感覺到被under attack了,在知識產權方面,特別是現在講的網絡安全的事情。”
魏碧洲指出,過去一年美方做的其實都是只是反擊的動作。
他說:“所以現在被解釋說是美方做這些事情,在短短的十幾分鐘,包括楊潔篪、包括王(毅)部長這邊講的話,基本上都是從中方的角度來講,認為受到攻擊。但是美國是自保性的攻擊。你覺得美國神經病要去搞中國嗎?它是自保性的攻擊。所以這兩點是應該要分清楚、要看清楚。”
美中關係學者、“中美印象”網絡主編劉亞偉則認為,雖然美中在阿拉斯加會談上激烈交鋒,但雙方仍然顧全了大局,會談取得了一定成果。
他說:“雙方還是沒有放棄大局,我覺得可以不拘小節,但是大局沒有放棄。可以不吃午飯,可以不吃晚飯,但是雙方沒有說咱們談不攏乾脆我們就打道回府,沒有打道回府。而且據說,至少是按照中國媒體的報導,有兩場閉門的會,談得應該是非常好,談得非常具體。比如疫後雙方人員的往來,怎麼尊重對方的疫苗還有其它一些檢測。我覺得這些都是非常實際的話語。”
劉亞偉表示,美中雙方必須從務實的角度出發,同時放下身段,從一些小的議題作為突破口,才有機會緩和關係。
他說:“現在的問題是,合作在哪方面合作?氣候問題的合作怎麼合作?這個大概明天后天克里和解振華可能要線上對話。另外抗疫能不能合作?在這個問題上,我覺得中國一直提出來說希望能夠跟美國在抗疫方面有些合作。在抗疫問題上,至少在短期內,我覺得美國跟中國合作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
劉亞偉認為,在伊朗問題、朝鮮半島問題、阿富汗問題上,美中都有可以合作的地方。這些合作都是大的合作,需要有很多磋商、很多的協調。他建議雙方放下身段,進行小的合作。
劉亞偉說:“小的合作,包括剛才魏先生提到的總領館能不能重新開?簽證限制能不能取消?人員的往來能不能更加容易?我覺得這都是小的合作,也就是張彥(Ian Johnson)提到的合作。這些合作我覺得雙方都應該盡快放下身段,不僅僅是華盛頓放下身段,中國也要放下身段,雙方都要放下身段。要把根本分歧、相互不能認同的東西先置之高閣。不是說這些問題我們不去處理,我們天天都可以談,但是要讓這些事跟能夠做的事delink,必須要'脫鉤'。如果不脫鉤的話,那中美雙方真的是什麼事都做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