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紀念南京大屠殺不應成為政治運動

  • 葉凡

在南京大屠殺博物館陳列著1937年南京大屠殺受害者的骨架。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專家:紀念南京大屠殺不應成為政治運動

自從2012年習近平成為中共最高領導人之後,北京多次高調聲討日本在中國犯下戰爭罪行。 2014年2月,中國政府以立法形式設立了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公祭日,並且在12月13號在南京舉行首次大型國家公祭儀式,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了活動,並發表講話,把紀念南京大屠殺活動提高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近年來,中國社會矛盾日益嚴重,抗議民眾時常和警方暴力衝突。西藏和新疆等地民族的問題突出,多次發生自焚和恐怖活動。為了緩和國內矛盾,習近平提出“復興是最偉大的中國夢”。

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中國歷史學家安東尼婭.費寧說,在中國官方媒體的煽動下,對日本的仇恨成了人們宣洩對社會不滿的有限渠道之一。

“集權政府統治下的社會心理學非常有趣,因為人們可以辯論的渠道很少,比如你不能公開表達對共產黨政府不滿,我認為在某種程度上,反外,尤其是反日成了人們表達政治訴求和不滿的閥門。”

1937年日本開始全面侵華戰爭,12月13日攻占南京,持續6週殘酷屠殺平民。據二戰結束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和南京軍事法庭的判決和調查,遭日軍屠殺的人數在20萬到30萬之間。

費寧說,南京大屠殺是一個歷史慘劇,不幸的是被中國政府用來做為一個政治工具。

她說:“記錄顯示,在不同時期中國政府或利用,或壓制人民對戰爭的會議和悼念行動。近年來紀念活動的升級完全和中日關係有關。我認為這種做法非常令人遺憾,因為這是中國歷史上的一起慘劇,尤其是南京歷史上的慘劇,人們應該有私人空間來悼念逝去的生命,可是卻受到政府的嚴重干涉。”

專家指出,北京操縱輿論的行為可以從上世紀50到80年代看出,70年代前,中國禁止出版有關南京大屠殺的書籍和文章,而1971年乒乓外交後,中日關係進入蜜月期。而80年代後,中國才允許公開討論南京大屠殺。

不過,也有觀察人士指出,日本政府至今沒有正式道歉,導致日本和亞洲鄰國關係緊張。

肯尼斯.丹迪是一位社會活動人士,他的母親和阿姨是猶太人大屠殺的倖存者,他說,德國政府真誠地試圖彌補過去的傷害,相比之下日本做的顯然很不夠。

“我感到德國真誠地試圖和我們和解,歡迎我們回去,承認過去,我相信他們的行動是真誠的。”

二戰期間,納粹德國主導的系統化種族滅絕行動,導致600萬猶太人遭到屠殺。

日本歷屆在任首相每年都參拜靖國神社,其中敬奉著14名二戰甲級戰犯,引起中國和韓國等亞洲國家的激烈抗議,指責日本惡化與鄰國關係,否認侵略戰爭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