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美國應扶助印度和東南亞制衡中國

  • 美國之音

中國“一帶一路”計劃示意圖

隨著美中兩國在貿易、通訊和科技等領域頻頻交手,中國雄心勃勃的“一帶一路”項目引起美國政策圈的許多討論。有專家認為美國應該重視“一帶一路”的地緣政治內涵,扶助印度和東南亞等國制衡中國。

美國東部時間星期二,位於首都華盛頓的機構世界政治學院(the Institute of World Politics)舉辦了題為“一帶一路:了解充滿爭議的中國版'馬歇爾計劃'”的討論會。與會專家表示,美國應該盡快出台完整的外交戰略來應對“一帶一路”計劃,既要看到一帶一路的經濟內核,也不能忽視它的地緣政治野心。

“一帶一路”的經濟內核

中國事務專家、美國海軍陸戰隊大學學者克里斯托弗·楊(Christopher Yung)表示,“一帶一路”最初的經濟目的是促進中國內陸省份的發展以及消耗過剩的產能和勞動力。

中國事務專家、美國海軍陸戰隊大學學者克里斯托弗·楊

​楊教授說:“中國的區域發展不均衡,廣大的西北地區經濟總量僅佔全中國經濟總量五分之一。中國政府希望通過'一帶一路'將這些落後省份和世界聯通起來,促進經濟發展。”

楊教授還表示,向外出口過剩產能並不是“一帶一路”項目的新發明。

從2008年經濟危機之後,中國就面臨著能源和建築等領域產能過剩的問題,從胡錦濤時代中國就在通過“走出去”消耗過剩產能,而通過“一帶一路”打開新的市場將對中國經濟產生促進作用。

地緣政治野心

與此同時,楊教授認為美國也必須看到“一帶一路”的地緣政治野心。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在東南亞、中亞、中東、東歐、南美等地區投入了大量資金,保守估計在未來10年裡資金規模可達1萬億美元(甚至有預測稱將達到4萬億美元)。

一些對華強硬派認為,中國此舉在客觀上給經濟上較落後、政治上不穩定的國家和地區提供了資金支持,而與美國和歐盟主導的世界銀行、IMF等機構相比,中國的資金不設條件、監管較弱,更易受到獨裁國家的歡迎。

楊教授說,中國拉攏東歐對歐盟的統一不利,利用東南亞各國的矛盾採取“分而治之”的策略,在斯里蘭卡、巴基斯坦等國投入資金影響該地區原本以印度為主導的秩序。

楊教授認為,跨太平洋貿易協定(TPP)原本可以給世界各國提供一個中國之外的選擇,但川普政府退出TPP給了中國推進“一帶一路”的好機會。他認為美國應該出台完整的外交戰略,扶助印度和東南亞等國制衡中國。

亞太安全事務專家、華萊士·格雷格森(Wallace Gregson)將軍同意楊教授的觀點,他表示,美國曾努力幫助改革開放後的中國重新進入世界舞台,因為美國認為經濟的發展將給中國帶來民主,“事實證明這種願景沒有實現,現在我們應該吸取教訓,想出應對的辦法。”

克雷格森將軍錶示,美國政府應該加強與中國談判,保證“一帶一路”能夠給美國企業公平競爭的舞台。克雷格森是智庫外交關係委員會成員,曾擔任助理國防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