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議院“中國週”通過28項涉華法案 但對華投資限制法案等未入圍被批准“軟弱”

美國國會(資料照片)

美國國會眾議院週一開始的“中國週”接近尾聲。截至星期四(9月12日),包括台灣、香港和電動車在內的共28項涉及中國的法案在眾議院通過。不過,由於近期爭論激烈、被認為影響力重大的涉及美國對華投資等議題的法案並未入圍討論範圍,“中國週”也被一些分析人士和政界人士認為其實對中國“軟弱”。

美國國會在六週夏季休會期之後於9月9日復會,在復會的第一周,眾議院把許多與抗衡中國有關的立法一起送交全體議員表決。週四(9月12日)繼續就涉及中國的法案進行院會討論和表決,並通過了“終止中國在美國電動汽車領域的主導地位法案”。因此,本星期也被觀察人士稱為“中國週”,中國媒體則斥之為“反華週”。由於11月的美國總統大選臨近,由共和黨主導的眾議院目前只剩下約三個星期的時間來審議這些議案。

眾議院多數黨領袖史蒂夫·斯卡利塞(Stephen Scalise)在本星期早些時候對美國福克斯新聞(Fox News)表示:“我們希望把所有活動合併到一周內,這樣大家就能真正集中精力,認識到我們需要積極應對中國帶來的威脅。”

28項涉華議案獲得通過

議案內容橫跨香港、台灣、中國生物技術公司、無人機、電動車電池製造和中國人購買美國農地等許多領域。截至目前,已有28項議案在眾議院獲得通過,包括支持台灣全面參與世界衛生組織、對來自中、俄等國公民購買美國農地進行國安審查、撤銷香港駐美經貿辦特權、禁止國土安全部資助孔子學院等一系列法案。

曾就任於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現任諮詢公司“燈塔全球戰略”高級副總裁的簡以榮(Ivan Kanapathy) 告訴美國之音,針對中國法案的“集中火力”討論過去幾年往往發生在參議院,所以這次眾議院的“中國週”並非慣例。

眾議長麥克·約翰遜(Mike Johnson)早就今年7月就開始造勢,稱“因為目前中國對全球和平構成了最大威脅,國會必須集中精力,用盡一切手段打擊中國……眾議院將對一系列法案進行投票,授權下一屆政府在上台第一天就開始打擊敵人的經濟。”

國際危機組織(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美中研究與宣導高級顧問阿里·韋恩(Ali Wyne)告訴美國之音:“在總統和國會議員的選舉年,候選人往往面臨更大的壓力,需要展現自己對華強硬的態度。”

民主黨人認為“中國週”“軟弱無力”

不過,儘管通過了多項涉華法案,美國兩黨在本周依然不乏互相指責,民主黨甚至認為由共和黨主導的眾議院只是提交了無傷大雅的“軟弱”法案。

“‘中國週’對中國軟弱無力,"眾議院中國事務特別委員會資深成員、伊利諾伊州民主黨眾議員拉賈·克里希納莫蒂(Raja Krishnamoorthi) 對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表示,“'中國週'更值得我們注意的是,這一系列法案遺漏了甚麼?”

他說:”沒有一項法案可以修復我們的工業供應基礎,沒有一項法案可以解決關鍵礦產問題,沒有一項法案可以修復我們的合法移民制度以提高我們的競爭力,沒有一項法案可以投資於科學和創新,也沒有一項法案可以提升我們勞動力的技能。沒有這些舉措,中國週一無是處。 “

另外,Politico也報導說,紐約州民主黨眾議員湯姆·蘇奧齊(Tom Suozzi)星期三對記者說:”中國週的許多內容都不會實現。這些內容不是兩黨一致認同的。它們沒有經過協商,只是被強行通過。“

對於”中國周太軟弱“的指責,簡以榮向美國之音解釋說,眾議院本週並沒有將一些比較重要的法案提上日程,例如對外投資的限制和最低審查。

”因為對外投資是個大問題,在國會已經爭論了好幾年, 眾議院、各委員會就是無法達成一致意見。就像希音、Temu這些,一直爭論不休。這些都是對經濟有重大監管影響的討論,會改變我們在中國做生意的方式。而這兩個法案沒有被討論,所以有人覺得這是降級版的中國週。 “他說。

眾議院美國與中國共產黨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的主席、共和黨眾議員約翰·莫勒納爾在(John Moolenaar) 回應“軟弱中國週”的說法時表示,眾議院仍有可能在年底前就兩項對華強硬的法案進行投票,以解決美國免稅進口和在華投資問題。

莫萊納爾自己的”不要國軒法案“也被”中國週“排除在外。該法案禁止與中國有關的公司獲得綠色能源生產稅收抵免。總部位於中國的國軒高科公司的美國子公司自宣佈在密西根州州建造一座工廠後,不斷受到州民強烈批評,至今仍在激烈爭論中。

無人機、生物安全和遠端存取安全法在參議院也將備受關注

依照美國憲法,這些法案在眾議院通過後,需要送交參議院繼續討論,獲得多數票(100票中的51票)之後,經總統簽字才能最終成為正式法令。

簡以榮告訴美國之音,本週在眾議院通過的一些法案,最終到了參議院很可能不以單獨的法案被討論和通過,而是作為內容之一被糅合到每年的《國防授權法》裡面。

國際危機組織的韋恩表達了相同看法:“鑑於參議院立法日程所剩時間不多,這些法案很少有可能獲得通過,除非它們被附加到國會通常在12月通過的國防撥款法案上。”

不過,簡以榮認為有三個法案被很多人關注,在參議院會有激烈的討論,也有很大的幾率獲得通過。這三個法案分別是《生物安全法案》、《反制中共無人機法案》以及《遠端存取安全法案》。 9月9日,這三個法案都在眾議院獲得通過。

《生物安全法案》旨在保護美國人的基因數據和美國公司免受中共支持的掠奪性生物技術公司的侵害;《反制中共無人機法案》旨在解決對中國無人機(特別是大疆創新的無人機)出現在美國基礎設施的擔憂。該立法可以有效禁止新型大疆無人機在美國通訊網路上運作。簡以榮認為這兩項法案在參議院都可能面臨強烈的遊說。

“《生物安全法案》到了參議院肯定會面對來自醫藥公司非常強烈的遊說,阻撓該法案在參議院通過。……美國的大疆無人機特別多,無人機的遊說力度也特別大。這個法案能否在參議院通過非常有趣。” 簡以榮說。

簡以榮提到的《遠端存取安全法案》旨在使中國無法再透過雲端存取美國的技術,堵住美國出口管制法律中的一個被中國利用的漏洞。

簡以榮說:“這個法案是在法律上澄清這一點,以免出現其他解釋。這個很重要,因為如今人工智慧資料中心層出不窮,而美國正試圖阻止中國開發尖端人工智慧。所以美國當然不希望中國能夠獲得這些技術。”

展現美國對華政策的連續性?

位於華盛頓的“國際稅務和投資中心”國際項目部主任何偉龍(Wesley Alexander Hill)告訴美國之音,“中國週”儘管火力看起來非常密集,卻並沒有任何意外之舉。

他說:“這些法案基本上都是美國過去八年政策的延伸,可以追溯到2016年。過去八年,人們一直在談論中國侵犯智慧財產權,保護主義重新抬頭,大家關注產業政策以及降低供應鏈風險。所以,這些法案都不會讓人感到意外,也不會與現有政策背道而馳。這些法案可能會加速現有政策的實施。 ”

他以《電池法案》為例說,“這已經是美國的政策,我們應該嘗試在美國生產電池。這既代表了結構性宏觀經濟問題,也代表了國家安全問題。美國和中國已經陷入了戰略礦產和綠色科技貿易戰,本週只是這場戰爭的最新一輪攻擊。它並不代表任何新的東西。”

何偉龍認為,在諸多法案中,涉及電池、綠色能源和無人機等的法案尤其重要。 “必須處理制定新關稅、改變收入結構、補貼某些美國公司、懲罰與中國同行有往來的美國公司等問題。”他說。

他說,本星期如此密集的涉華法案投票向所有觀察者發出的最大信號是“美國對華政策的連續性”。他解釋說,未來無論是特朗普政府,還是哈里斯政府,政策都大致相同。關於策略細節會有一些小爭論,但就策略而言,不會有太大區別。

總部位於華盛頓的智庫昆西研究所則對“中國週”的氣氛感到憂心忡忡。昆西研究所在其推特官方帳號上說:“這些抨擊中國的法案使我們更難共同應對氣候變遷和流行病等生存威脅。我們本可以努力防止氣候災難;相反,我們正越來越接近美中衝突。當立法更關心‘對中國強硬’而不是真正解決問題時,它們會更無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