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宣布中國主權要求不合法 南中國海衝突風險增加

  • 斯洋

7月6日,在南中國海演習的,由美國“尼米茲”號航母戰鬥群和“里根”號航母戰鬥群組成的尼米茲航母打擊群。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美國宣布中國主權要求不合法 南中國海衝突風險增加

美國(7月13日)星期一明確宣布,美方認為北京提出的涵蓋南中國海大部分海域的海上資源權益主張是“完全不合法的”。分析人士說,美國之所以改變立場,是因為中國近兩年在南中國海的行為讓美國已經“退無可退”。他們同時表示,美國在南中國海問題上表態短期內一定會增加兩國在亞太地區發生衝突的風險。

美國在南中國海問題上已經“沒有退路”

美國國務院主管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史達偉(David Stilwell)星期二說,美國已經無法在南中國海問題上保持中立的立場。

他說,“ 我們不能繼續說我們在這些海事問題上繼續中立……特別是鑽井平台在越南和馬來西亞的水域出現的時候。”

史達偉是在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舉行的第十次有關南中國海問題的研討會上說這番話的。他說,中國利用全世界抗擊新冠疫情的時期,在南中國海強力推行“強權即公理”。他說,北京正在努力破壞其他南中國海國家的主權,並剝奪它們獲得自己近海資源的權利。北京想用威脅和脅迫來代替國際法。

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亞洲海事透明項目主任、東南亞項目研究員格里高利﹒ 波林(Gregory B. Poling)認為,在南中國海問題上,美國已經到了差不多沒有退路的時候了。

他在給美國之音記者的電子郵件中說:“我認為有兩個原因。首先,我們接近沒有退路的地步。過去兩年中,中國對漁業,石油和天然氣以及其他合法使用海洋的騷擾變得愈加明顯。在不久的將來,未經中國允許,東南亞其他聲索國在海上行使其任何權利將具有極大的危險。”

南中國海仲裁案後,中國無視國際仲裁法庭的裁決,繼續在南中國海建造人工島,並將之軍事化。今年以來,中國在南中國海更是採取了一系列咄咄逼人的行動。北京不僅撞沉了越南的漁船, 還阻止馬來西亞的海上能源勘探。另外,中國還單方面禁止捕魚,並在有爭議的水域進行軍事演習。

史達偉說,中國越來越多地使用人工島作為騷擾活動的基地,以減少東南亞沿海國家對近海石油,天然氣和漁業資源的利用。

美國智庫蘭德公司國際防務問題高級研究員何天睦(Timothy Heath)認為,美國政府這次立場的改變與美國自2017年以來將中國視為“戰略競爭者”以及“最大威脅”的立場是一致的,與日漸惡化的美中關係有關。

他說:“我們看到雙方的分歧不斷加劇,涉及香港、新疆、與新冠疫情有關的戰狼外交以及貿易。問題不斷堆積,關係不斷惡化。中國最近與伊朗達成協議,該協議本質上無視美國的所有製裁措施。中國要與伊朗建立夥伴關係,這是另一個令人不快的(原因)。雙方似乎都在採取逐步升級的行動來維護權威並懲罰對方,這應該被視為朝著這一廣泛趨勢邁出的又一步。”

美方的最新表態正值美中關係緊張持續加劇之際。最近兩年,華盛頓與北京在貿易、科技、新冠疫情、新疆少數民族的人權、香港《國安法》等多個層面展開多次交鋒,並互相對對方官員、議員施加製裁和簽證限制。

美中在南中國海的衝突風險短期內會加大

何天睦認為,美國的表態有可能加劇業已緊張的南中國海局勢,並增加美中在南中國海的衝突風險。

他說: “這將加大自由航行巡邏的風險,也將增加中國海軍的風險,當他們試圖制止美國並干涉美國行動的時候。現在的風險要高得多,因為美國會覺得它有權採取行動保護自己,而中國人也會覺得他們完全有權根據其本國法律--即這是中國的水域來採取行動。這將加劇潛在的危機。”

一個星期前,美中同時在南中國海進行軍事演習, 雙方都指責對方破壞南中國海的穩定。

傅泰林(Taylor Fravel)是麻省理工學院的政治學教授。他告訴美國之音,美國的表態會不會造成更大的風險將取決於美國在未來的幾個星期或是幾個月是否會採取下一步動作來強化這個聲明。

“例如,美國是否會為在越南或是馬來西亞專屬經濟區內的馬來西亞或越南船隻保駕護航? 美國是否會對它認為在馬來西亞或越南專屬經濟區內從事非法活動的中國船隻進行挑戰,或者扮演更大的、更直接的角色等。”

不過,傅泰林認為,美國的此番表態實質上與美國在南中國海的一貫立場並沒有太多的不同,只是語調有了很大的不同。

他解釋說,美國仍然在南中國海的地貌歸屬方面不設立場,在海事管轄權方面, 美國其實一直也沒有接受中國所謂的“歷史性權利”。

美國長期以來一直反對中國在南海擴張,經常派出軍艦通過這條戰略水道,以顯示航行自由。

2016年,在南中國海國際仲裁案之後,奧巴馬政府呼籲遵守仲裁的裁決,但從未明確認可其裁決,也從未將中國的海事管轄權稱為“非法”。

波林認為,如果美國希望獲得國際支持,並向北京施加壓力,以迫使其接受折衷方案的話,這次宣布是有效的第一步。他還說,這樣做,也可能為美國未來對從事這些非法活動的中國公司和個人實施制裁奠定了基礎。

美國國務院主管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史達偉(David Stilwell)在星期二的演講中專門提到了中國國有企業。他說,這些企業相當於“東印度公司”。他說,這些企業是中國在東南亞地區尋求影響力的“攻城錘”。在被問道美國是否會對這些公司和個人實施制裁時, 史達偉表示“所有的選項都在考慮之中。”

波林認為,美國立場的改變短期內會加劇緊張局勢,包括中國可能會威脅其他聲索國漁業和石油以及天然氣的勘探活動,甚至對其他國家進一步施壓,但是長期來看,可能會使中國有所收斂。

他說: “在短期內,它會加劇緊張局勢。不過,因為中國在威脅鄰國方面變得越來越大膽,這種情況(局勢緊張)一直在發生。從長遠來看,這也有可能會使中國迴轉妥協,讓國際社會可以接受。”

他在自己的一篇解讀美國政府聲明的文章中說,中國下次在其鄰國的專屬經濟區內對其鄰居進行非法騷擾時,出於民族主義的意識,面對美國採取的更有力的應對措施可能會做出更激烈的反應。

他表示,鑑於中國外交官們在新冠疫情期間的表現,有理由相信中國會這麼做。他說,在新冠疫情期間,中國的外交官們不是去考慮不要讓問題升級,反而是進一步擁抱民族主義。

中菲蜜月可能會結束,其他聲索國暗自歡喜

菲律賓政治分析人士理查德·海德里安星期二在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南中國海問題研討會上說,美國的表態可能會終結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與中國的蜜月。

他說,“杜特爾特一直希望從中國那裡得到重大讓步,但是進行得併不順利。”

蘭德公司國際防務問題高級研究員何天睦(Timothy Heath)說,南中國海的其他聲索國對美國的表態暗地裡會很開心,但是不見得會站出來明確支持美國。

他說: “我認為這些國家會呼籲各方保持冷靜和克制,但暗地裡,我想,像越南和菲律賓這樣與中國有爭議的國家對此感到暗中高興,因為在南中國海問題上,美國會承受來自中國的憤怒和壓力。這意味著,他們自己不必這樣做。”

所有這些國家都將落後於美國,因為美國更強大,並且能夠與中國站在一起。這些東南亞國家很難做到這一點。

今年以來,在南中國海問題上,東南亞國家的法治主張也明顯加強。

越南對中國的抗議一直存在。4月, 因為中國在南中國海有爭議島嶼上設置新的行政區,越南發布聲明,要求中國政府撤回相關決定。從四月到六月,至少有兩艘越南漁船在南中國海被中國海警船撞沉,這引發越南的強烈抗議。

今年5月,印度尼西亞向聯合國遞交外交照會,表明反對中國“九段線”主張,並引用2016年的南海仲裁結果,指中國宣稱的“歷史權利”缺乏國際法基礎。

6月底,東盟10個成員國通過視頻舉行年度峰會。領導人們在共同聲明中一致表示,1982年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應成為確定海上主權和其他合法權益的基礎。

7月12日,在南中國海仲裁案四周年之際,菲律賓外交部長特奧多羅·洛欽(Teodoro Locsin) 呼籲中國遵守四年前的仲裁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