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對美中兩國的情報界來說,傳感設備和信息技術普及帶來的龐大數據量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兩國都力圖將最新的人工智能(AI)技術納入情報系統,增強諜報能力。分析認為,中國軍民融合的科技路線、通過網絡入侵竊取大量數據對美國的情報工作帶來壓力,美國政府必須更密切地與私營科技公司在人工智能領域進行合作。
必須駕馭海量數據波濤否則就被淹沒
美國情報界認為,公開可用信息的生成速度正以指數方式增長,很久以前就超出了情報系統的理解和應對能力。數據量猛增的原因有很多,它們來自商業傳感器、軍政部門的秘密傳感器、網絡機器人(bots)、開源(open-source)情報、無人機,太空小型衛星等,情報機構的人力早已不能應對這樣的海量數據。
時任美國國家情報副總監蘇珊·戈登(Susan Gordon)2019年曾表示:“為了實現確保情報優勢的願望,美國情報體系必須適應全球在傳感、通信、計算和數據機器分析方面的迅速流行普及。這些趨勢有可能侵蝕美國情報體係以前獨特的能力和優勢;今後,我們必須提高分析能力,並從情報體系大規模的數據收集中總結經驗。”
美國國家地理空間情報局(NGA)的前首席技術官、副總監安東尼·芬奇(Anthony Vinci)今年8月在《外交事務》網站發表文章說,人工智能將給全球情報事務帶來“新革命”。他說,在這個情報革命中,機器將不僅僅是信息收集和分析的工具,機器還將直接成為情報的使用者、決策者,甚至成為對手機器情報工作的目標。
美國情報系統包括17個部門,其中國家地理空間情報局在2017年就獲取了1200萬份圖像資料,標註了5000萬個索引點。
時任局長羅伯特·卡爾迪羅(Robert Cardillo)預計,NGA未來20年需要處理的圖像資料數量將增加一百萬倍,在傳統人工手段下,政府要雇用8百萬個圖像分析員才能應對這樣的天文數字。
卡爾迪羅在一次講話中說,美軍在一個戰場的一台傳感器每天獲得的數據量相當於國家美式橄欖球聯盟(NFL)三個賽季所有比賽產生的高清畫面。
他說,在這樣的海量數據中,“情報機構不是駕馭它……就是被它淹沒。”
美國情報系統的“三個A”戰略
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ODNI)下屬的轉型與創新辦公室2020年10月22日向私營部門和非政府組織發出信息邀請書(RFI),徵求技術、研究等方面的建議,以支持美國情報系統的戰略舉措。這是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的情報、科學和技術合作計劃(In-STeP)的一部分,該計劃旨在使情報系統更深入地了解私營部門正在開發的技術和商業做法。
邀請書特別提到,歡迎美國私營部門對如何使用人工智能增強政府情報能力獻計獻策。
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2019年1月公佈“利用機器增強情報”(Augmenting Intelligence using Machines,簡稱AIM)倡議,明確了情報系統的“三個A”戰略——通過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流程自動化( Automation)和情報界官員強化技術(Augmentation technologies)維持美國的情報優勢。
國家地理空間情報局前信息安全官馬特·康納(Matt Connor)說,NGA一直在使用人工智能標記語言(AIML)用於網絡中異常行為的檢測,人工智能的優點是可以在眾多繁雜信息中清楚地排查出網絡中的可疑問題。
“我們發現,要偵測出系統中的反常行為,只有當你隨著時間的推移對大數據集進行趨勢分析時,才能發現一些需要探索的東西,”康納在一次採訪中對聯邦新聞網(Federal News Network)表示:“所以我們看到了(人工智能在)網絡清理和監測惡意內容方面的價值。”
美國國家人工智能安全委員會(NSCAI)指出,隨著人工智能領域主導地位的國際競爭加速,戰場優勢將“轉向那些擁有優越的數據、連接性、計算能力、算法的國家,隨著人工智能和相關技術滲透到情報行動中,這個戰場將超越軍事領域,擴展到情報領域。
網絡安全專家警告:中國黑客所竊取數據將用於情報工作
網絡安全專家尼古拉斯·埃菲迪米亞德斯(Nicholas Eftimiades)認為,中國針對美國目標進行的多起網絡入侵行動獲取大量人事數據,人工智能可以幫助中國情報機構有效整合信息,加強中國對美情報滲透能力。
美國政府指控為中國政府工作的黑客自2013年開始從美國人事管理局(OPM)竊取了2150萬份高度敏感的軍政部門的人事資料。美國還指稱中國黑客侵入了美國多個私營部門的用戶數據庫。
埃菲迪米亞德斯目前在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任教,曾在美國國防部、國務院等多個聯邦機構任職,並曾擔任中央情報局(CIA)技術行動官(Technical Operations Officer)。他說:“他們(中國黑客)獲取了所有達到一定安全級別的僱員的履歷資料。這使他們能夠通過檢閱這些數據,查明哪些人獲得了哪些機構的安全審核,通過對比外國外交官名單和其他不同職位的僱員名單,他們可以了解這些人有什麼樣的機會、獲取什麼樣保密信息、以及他們在為什麼樣的組織工作。所以這對中國的反間諜工作和情報鎖定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好處,”
今年2月,美國司法部起訴四名中國軍方黑客在2017年入侵了美國信用報告機構易速傳真(Equifax),竊取近1.5億人的資料。
2018年,美國連鎖酒店萬豪國際(Marriott International)宣布,黑客從四年前開始從其旗下的喜達屋(Starwood)預訂系統竊取了將近5億客戶的個人資料。美國司法部長巴爾今年2月證實這一網絡入侵活動出自中國黑客之手。
2015年,兩名中國黑客侵入美國安森(Anthem)醫療保險公司的計算機系統,竊取了至少7千8百萬美國人的個人數據。這兩名黑客在2019年被起訴。
雅虎新聞2018年曾報導,中國情報部門成功侵入曼谷太古機場的旅客生物特徵數據。報導引述一名美國前情報官員的話:“中國人一直從世界上所有主要的交通樞紐提取數據。”
埃菲迪米亞德斯說:“我們發現了中國約6次入侵獲取醫療數據的行為。一些統計顯示,中國掌握了80%美國人口的個人可識別信息。”
“如果沒有人工智能和大數據集將所有這些整合在一起,這些數據是毫無用處的,所以這就是中國前進的方向。”他對美國之音說。
中國軍民融合是體制優勢?
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負責國際安全與跨國威脅問題的研究員布萊恩·卡茲(Brian Katz)最近發表研究簡報說:在向“智能化”戰爭的演變過程中,中國、俄羅斯等競爭對手將享有結構性優勢:在開發和使用人工智能技術方面,走軍民融合路線。他說,這一資源優勢將被用來加強對美國情報行動的防禦,並實現更有針對性和侵略性的進攻行動。
該簡報說:中國、俄羅斯和其他獨裁國家能夠綜合民用和軍用人工智能研發,並將商業部門的創新導向軍事和情報應用,這使它們能夠集中國家資源和專有技術,並有可能更快地適應不斷變化的作戰環境。中國的不斷進步在5G和物聯網領域,無論是防禦還是進攻,都將能夠更快地部署和使用AI支持的智能工具。
他還警告:人工智能技術下的網絡攻擊可以針對收集和通信平台,並利用智能惡意軟件訪問、利用或銷毀關鍵數據和情報。一旦進入,外國情報機構可以利用“反人工智能”技術,在“訓練集”中插入“病毒”或虛假數據,以迷惑美國情報機構的人工智能算法,並導致人工智能係統性能不佳,例如將朋友認作敵人。
此外,人工智能支持的造謠活動將使對手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傳播虛假信息,給試圖理解信息並對其採取行動的分析者和決策者造成混亂。
埃菲迪米亞德斯表示:“儘管我們有人工智能委員會、國防部也領導人工智能的發展工作,但大多數人工智能的發展都是在政府之外完成的,是在公司和學術機構進行的。由於我們政企分開,我們沒有像中國、像中國共產黨那樣的全國性努力。”
中國不斷強化人工智能的戰略地位,並註重新興科技在軍事和情報領域的應用。例如2018年成立的南京攝星智能科技公司就與中國軍方和情報部門緊密合作。公開信息顯示,該公司將先進算法模型與國防場景融合,為軍方客戶研發“知識、情報、策略和反深度偽造”領域的產品解決方案,還將推出情報、輔助決策等業務領域的智能產品與技術解決方案。
科技界主流分析認為,美國的人工智能基礎研究功底深厚,掌握核心技術,中國的優勢在於應用和商業化佈局。但CIA的前技術行動官埃菲迪米亞德斯認為,與中國相比,美國AI領域的“軍民融合”還不夠。
“雖然我們在一些層面指導人工智能的發展用於政府用途,從醫療保健到軍事、到情報,但我們沒有全國性的努力。我們才剛剛從國家層面將各種因素整合起來,對發展人工智能提出要求。”他說:“人工智能的變革就在眼前,這就是為什麼美國政府要重新聚焦,全力以赴,把政府和產業結合起來。
埃菲迪米亞德斯說:“美國一直在摸索,就在過去的一年左右,我們才開始把這些元素組合起來。但我們還是落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