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美國為權衡盟友利益,在對華技術管控措施的執行上對那些與中國市場聯繫緊密的韓國和台灣高端芯片製造商網開一面,允許它們繼續在中國的業務。對盟友企業延續豁免許可被外界看作是美國在與中國“不脫鉤”、“去風險”的供應鏈佈局策略的巧妙之舉,但也有批評人士認為這將弱化美國對中國先進半導體產業的遏制努力。與此同時,包括美光公司在內的外國芯片企業在中國的報復性銷售禁令下,在中國市場的處境變得複雜與艱難。
台韓企業受惠美國出口禁令豁免為盟友科技企業暫時鬆綁?
美國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的“卡脖子”戰略正在作出微妙調整。《華爾街日報》最近報導說,拜登當局計劃將繼續允許韓國和台灣芯片製造商保持和擴展在中國的先進芯片生產。
美國商務部去年10月7日發佈出口禁令,限制使用美國技術或美國設備的國際半導體企業對中國出售高端芯片產品和芯片製造設備,但一些美國和亞洲的企業當時獲取了為期一年的豁免許可。
《華爾街日報》報導援引美國商務部主管工業與安全的商務部副部長艾倫·埃斯特韋斯(Alan Estevez)本月在一次產業界活動上的話說,美國政府計劃“在可預見的將來”延長這一豁免,韓國三星和台灣的台積電將因此受惠。
專家指出,美國再次延長對臺韓芯片企業的對華出口和投資限令豁免,不意味著美國對中國先進半導體策略的圍堵出現鬆動。
奧爾布賴特石橋集團(Albright Stone Group)負責中國與科技政策的高級副總裁保羅·特廖洛(Paul Triolo)通過電子郵件對美國之音說:“美國政府並沒有放鬆出口管制措施,但是在試圖平衡10月7日的管制,特別是因為那些中國的設施中已經投入了大量沉沒資本的跨國半導體公司有這樣的需求。”
美國召集亞洲和歐洲盟友和夥伴,限制中國獲取具有戰略意義的外國先進技術。剛剛結束在中國訪問的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北京的記者會上重申美國和西方盟友在產業鍊和科技領域方面對華關係的定調,即不尋求與中國脫鉤,但要“去風險”,保護美國的關鍵技術。
美國的一些盟友在美國的芯片製裁令的規定下面臨兩難局面。韓國政府官員和公司希望美國對中國芯片行業的的長期政策更加明確,這不僅是在商務部的出口管制禁令的豁免期限問題上,在美國《芯片法》的補貼問題上,外國公司也在權衡在華業務與投資美國的利益取捨。
美國《芯片法案》提供數百億美元的資金補貼,吸引跨國半導體企業在美建廠,但同時規定獲取美國補貼的公司十年內不能在中國投資先進製程的芯片。
批評人士:禁令豁免讓美國政府看上去軟弱
一些批評人士對拜登政府的豁免許可一再延長感到不滿。美國國會參議員馬克·魯比奧(Marco Rubio)5月30日致函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要求行政當局強化對包括芯片在內的技術出口的管控措施。他說:“企業都在努力弱化和繞過相關規定的出口管制。”
美國企業研究所(AEI)高級研究員史劍道(Derek Scissors)對《華爾街日報》表示:“當兩個大公司可以為所欲為時,你管控不了技術……你看上去很軟弱。”
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Foundation)負責全球創新政策研究的副總裁斯蒂芬·埃澤爾(Stephen Ezell)通過電子郵件對美國之音說,儘管可以理解拜登政府考慮到要顧及那些在中國有大規模投資的亞太地區盟友的利益,但美國需要確保這些芯片產品的知識產權不會落入中國之手。
他說:“美國必須與這些公司及其政府合作,確保這些生產最終產品的最終生產設施,而不是向半導體行業的中國實體傳輸技術技能和知識產權的渠道。”
“此外,行政當局不應永久延續這些豁免,而是應該間歇性地對它們進行重審和延期。”他說。
制裁奏效?中國AI發展受“卡脖子”威脅
在美國的芯片禁令面前,中國引以為傲的人工智能(AI)產業也因為“一芯難求”引起政府和業界的警覺。
AI機器人ChatGPT的興起引領了“大語言模型”(LLM)的發展,高端GPU是這一技術發展所需的關鍵設備,這一領域目前由美國英偉達(Nvidia)公司主導。
中國國務院主辦的《經濟日報》6月13日發表文章警告,中國在由GPU等加速芯片建構支持下的AI高端算力芯片技術正在面臨“卡脖子”風險。文章說:“營造良好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生態,應著力解決目前我國人工智能大模型發展面臨的高端算力技術不可控、大規模高質量數據集少、算法可靠性和可解釋性弱等核心問題。”
6月17日,中國清華大學集成電路學院長聘教授魏少軍在一次演講中對中國芯片的整體實力發出警告,稱中國半導體企業的情況“沒有想像的那麼好”。
中國媒體引述魏少軍的話說:“中國的需求在過去十年提升非常明顯,但對外依賴非常強;從芯片製造看,在過去幾年這個行業年均複合增長率非常高的情況下,絕大部分的貢獻是由外資在華企業提供的。”
他還指出一組數據:中國科創板和創業板上市的135家全產業鏈半導體企業今年4月的總市值只有人民幣30825億元,“我們135家綁起來,還不到英偉達的一半,這就是事實。”
“我們還處於中低端的發展。”他說。
與此同時,以價值計算,中國國產芯片佔國內市場需求的比例從2013年的13.%提升至2022年的41.4%,與國內市場的需求仍相距甚遠。
路透社報導說,高端芯片緊缺情況下,在深圳的地下交易市場,一片英偉達A100圖形處理單元(GPU)已從普通零售價的1萬美元暴漲到2萬美元。
美國商務部的禁令禁止英偉達向中國出口A100和H100芯片產品,旨在降低中國的人工智能和超級計算技術的發展進程。
面臨制裁美企為何還要在華加碼投資?
在高端半導體技術市場面臨“芯片荒”的同時,中國對低技術門類的外國存儲芯片企業進行了報復性管控措施,讓美光等企業的在華佈局面臨困境。
作為對美國芯片出口管制的報復,中國網信辦3月底宣布對美國存儲芯片巨頭美光(Micron)的產品進行安全審查,並於5月21日作出其產品存在“嚴重網絡安全問題隱患”的判定,這影響了該公司內存存儲產品的在中國的銷售。
即使北京禁令在身,美光6月15日宣布,將擴大在中國的投資,對位於西安的封裝測試工廠投資將超過43億元人民幣。
該公司的微信公眾號宣布,新廠房將引入全新產線,用於製造移動DRAM(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NAND (閃存)及SSD(固態硬盤)等產品,以強化西安工廠現有的封裝和測試能力。該公司表示,籌備該項目已有一段時間,並已啟動在西安生產移動DRAM的資質認證工作。
哥本哈根商學院國際經濟、政府與商業系副教授傅道格(Douglas Fuller)對美國之音表示,美光在華擴建,不代表外國芯片企業對中國市場恢復了信心。
他通過電郵對美國之音說:“芯片製造的組裝和測試部分是勞動密集型的,因此在中國工資較低的內陸地區有很多。美光希望取悅中國政府,並需要在其中一個低工資地區進行組裝和測試,因此這項投資在公共關係和經濟方面是有意義的。
由於美光沒有通過網信辦的安全審查,“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運營者被禁止採購美光公司產品。
美光公司16日對中國政府的部分銷售禁令的影響首次作出回應。在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的文件中美光公司披露,來自總部位於中國的客戶營收將有一半面臨風險。文件統計,總部位於中國大陸和香港的客戶營收占美光總營收的25%,這意味著美光低雙位數(low-double-digit percentage)的總營收將受到影響。
特廖洛說,由於中國網信辦審查機制缺乏透明度,美光在中國的業務面臨不確定性因素。
他說:“美光的處境非常艱難和復雜,因為中國網信辦在網絡安全審查後要求的限制的全部範圍尚不清楚。由於缺乏明確性,許多中國公司也開始擔心繼續將美光產品納入其供應鏈的長期影響。”
他認為,美光將保持與中國的接觸,並繼續考慮擴大佈局,這是其全球業務的一部分。他說:“美國官員將繼續通過會談向中國官員提出美光一案,但在監管機構網信辦澄清美光未能通過網絡安全審查的原因、以及哪些產品和客戶是限制的目標之前,美光和美國政府都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