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美中需要防止彼此的恐懼和敵意失控

  • 斯洋

特朗普和習近平在20國集團峰會期間會晤( 2018年12月1日)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2019年美中需要防止彼此的恐懼和敵意失控

美中競爭愈演愈烈。這樣的競爭在2019年是否會演變成敵意的對抗?美中關係專家說,對美中來說,2019年最大的政策挑戰是,必須找到一個途徑,以防相互間愈演愈烈的恐懼和敵意失控,因為這樣的局面,最終可能會導致戰爭。

美中需防止恐懼和敵意失控

2019年新年伊始,美國著名智庫布魯金斯學會邀請該智庫的40多名專家對2019年美國和世界的主要政策挑戰作出分析並提出解決辦法。

在美中關係問題上,布魯金斯學會約翰•桑頓中國中心主任及外交政策項目資深研究員李成( Cheng Li)說,美中需要防止彼此的恐懼和敵意失控。

他在該學會的最新報告中說:“這個世紀最重要的雙邊關係正進入競爭和對抗的新時代。美國擔心面臨與中國在戰略、外交、安全、軍事、政治、意識形態、經濟、金融、科技、教育、甚至文化等多層面的重大衝突。這樣的看法在華盛頓越來越盛行。在中國,類似的看法也在越來越流行。最大的政策挑戰是確保這兩個大國可以找到一個途徑,防止雙方相互加強的恐懼和敵意發展到失去控制的局面。這樣的局面最終有可能帶來戰爭,並產生災難性後果。”

在奧巴馬政府時期擔任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亞太事務資深主任的瑞恩·哈斯(Ryan Hass)目前擔任布魯金斯學會外交政策項目的研究員。他認為,2019年最令人關注的是美中關係是否會由目前的激烈競爭演變成敵意對抗。

他說: “我會關注美中關係是否會由強烈競爭轉向敵意對抗。面對惡化的美中關係,美國、中國和其他國家又將如何回應?

美中新冷戰在某種程度上不可避免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印度中心的外交事務研究員杜魯瓦·伊尚卡爾(Dhruva Jaishankar)說:美中新冷戰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已經不可避免。

他在報告中寫道: “2019年亞洲最大的政策問題,也許是國際關係上最大的問題,與美國和中國的關係有關。問題不只是兩國是否會進入新冷戰,就像很多人在副總統彭斯10月講話後所暗示的那樣,美中在科技領導力、政治干預、貿易、自由航行以及一帶一路上越來越激烈的競爭,都指向了冷戰的不可避免。更大的問題是,在這樣一個經濟融合和社會聯繫緊密的時代,新冷戰會如何展開?另外,其他因素, 美國盟友體系之外和之內的這些因素,將如何作出調整?”

為了孤立和遏制中國,鷹派可能會無視中國的妥協

杜大偉(David Dollar) 是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外交政策項目約翰·桑頓中國中心和全球經濟發展項目高級研究員。他曾經還擔任過美國財政部駐華經濟與金融特使。他在報告中特別談到美中貿易戰對未來一年的影響。他建議,如果可能的話,美國應該接受中國的妥協協議。

他說:“最初的60天將顯示,美中是否真的能就貿易戰達成停火。如果中國同意打開新的市場,美國接受這樣一個實際性的妥協其實是符合我們的利益的。但是,為了孤立和遏制中國,(特朗普)政府內的鷹派可能會無視這樣的實際性妥協。這樣的結果對美國來說,不僅經濟代價太大,也可能造成(美國)與那些不願意走這條路的伙伴之間的危機。有一個話題並沒有得到充分的關注,那就是,如果貿易戰升級,美國的許多公司都會因特朗普的關稅政策而受到損害。”

國會應該向特朗普施壓,維持對中國的強硬政策

布魯金斯研究所外交政策研究員塔冉·查布拉(Tarun ChhabraI )建議國會繼續向特朗普政府施壓,對中國採取更為強硬的立場。他說: “我希望國會兩黨目前達成的對中國更強硬的一致立場可以轉化成兩黨和兩院對特朗普政府的共同施壓,要求他不要從韓國和日本撤軍,與美國盟友合作,增加資金,為亞洲發展和基礎設施項目提供不同的選擇。對中國那些大規模踐踏人權的同謀者實施制裁,不放鬆對知識產權盜竊和強迫技術轉讓問題上的施壓。”

美國應該避免把台灣當成棋子

美國在台協會前任理事主席、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東北亞研究主任卜睿哲( Richard Bush III) 特別關注台灣問題。他認為,在台灣問題上,美國能做到的是,不要在誘惑下將台灣作為棋子或是與中國談判的槓桿點。而台灣政府則需要維持目前的溫和和克制的中國政策。他建議中國政府不要將台灣現任政府妖魔化或是邊緣化,因為這是民選的台灣政府。

他說,台灣2018年11月選舉對台灣總統蔡英文所代表的政黨來說是個失敗,有人擔心蔡英文政府在再次競選中可能會轉向激進的、反華的方向。他說,到目前為止並沒有任何跡象顯示蔡英文準備這麼做。

民主國家在科技上有可能不敵毫無道義感的中俄

布魯金斯學會主席約翰·艾倫(John R. Allen)則擔心,在新科技領域,自由民主國家有可能不敵毫無道義和法律意識的非自由民主的競爭者中國和俄羅斯。

他說:2019年,新興科技,包括人工智能、超級計算、生物科技在帶來巨大的機會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他說,這些科技技術將是人類歷史上的真正革命,將決定我們對社會、治理以及人類自身環境的定義。但是,他說,他擔心自由民主的國家對這一切以及科技可能帶來的影響反應太遲緩。與此同時,非自由國家,中國和俄羅斯,卻已經在前進的道路上,毫不顧忌科技可能帶來的道義、合法性以及社會的影響。他認為最大的政策問題是有原則和價值觀的國家如何擁抱科技,並讓其為人類造福。

亞太地區:北韓、美韓聯盟、韓日聯盟以及日印夥伴關係

在亞洲事務方面,布魯金斯學會的韓國研究主任朴正鉉(音),(Jung H. Pak)認為,朝鮮和美國能否超越元首外交,在核談判中取得相當進展是2019年值得關注的大的政策問題。她在報告中解釋說,“金正恩和特朗普願意作出何種妥協來推進他們各自的立場以及彼此在政策上的傾向?這樣的妥協對美國在東亞的盟友將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朝鮮是否會去核化並維持內部穩定? 韓國文在寅政府在多大程度上願意改善與金正恩政權的關係? 韓國和美國在朝鮮問題上的分歧將如何影響兩國的盟友關係? 2019年底,特朗普上台3年後,美國在亞洲的盟友關係會是什麼樣?”

另外,朴正鉉認為日韓關係過去幾個月已經惡化,雙邊關係有可能因為歷史問題繼續惡化。

在印太地區,布魯金斯學會的印度研究員康斯坦蒂諾·哈維爾(Constantino Xavier)認為,2019年最關鍵的問題是,印度和日本能否就民主力量達成新的一致,來限制中國越來越強勢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