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一份新發布的美國空軍研究報告說,中國正在發展的傳統導彈及巡航導彈如經大量部署,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即可提供解放軍對美國及其盟友在西太平洋基地發動突襲攻擊的能力,美國必須提升基地防禦能力以應對這種導彈攻擊。
美國退役空軍中校托馬斯·麥凱布(Lt. Col. Thomas McCabe, Ret.)在美國空軍協會米切爾研究所(Mitchell Institute)1月份的米切爾論壇(Mitchell Forum)發表的報告指出,中國解放軍在西太平洋的“反介入與區域阻絕”(A2/AD)威脅,應該被視為區域潛在的革命性的軍事發展。
報告指出,儘管目前中國實際上的敵意很低,中國與台灣的關係相對穩定,中國在南中國海的切香腸式策略已證明是有效,也未涉及直接使用軍事脅迫,不過中國的主要目標是要部署大量彈道導彈,具備攜帶巡航導彈能力的現代化飛機,使其作戰範圍可及於美國及其盟友在區域的基地,改變西太平洋的軍事平衡,同時也試圖在政治上重新定義海洋行為的規範,建立中國在區域的主導力量。
報告說,這種威脅在位於中國本土及所謂的“第一島鏈”之間的地帶最為顯著,它從日本本土延伸到東南亞。
報告說,由於美國和其盟友在西太平洋的基地距離中國很近,這些基地對來襲的導彈警告能夠做出的反應時間很短,因此“這種襲擊很可能讓基地里大部分的飛機無用武之地,尤其是來自彈道導彈的攻擊。”
報告說,數十年來美軍駐南韓基地一直以戰備前線狀態操作,但隨著朝鮮半島情勢演變,西太平洋發生戰爭的風險也隨之提高,政府及軍方決策高層也必須考慮到美國在此地區的飛機和軍事設備,現在也都是在一個位於“前線”的狀態,為此而採取必要的保護措施。
報告稱,中國可能發動的突襲,包括使用不同組合的導彈、巡航導彈以及空對地導彈(ASM)、遙控飛機(RPA),再配合網絡襲擊,甚至是特種作戰部隊以火箭彈和迫擊砲的轟擊。
報告說,自上世紀90年代中國取得俄羅斯第4代戰機蘇-27之後,中國發展自己第4代戰機的速度即加快進展,現在中國自行設計和建造的新軍機包括殲-11 和殲-10戰機,殲11攜帶的KD-88空對地攻擊導彈射程為180-200公里,據報其作戰半徑大約為1400公里,可以涵蓋全台灣所有基地,韓國、沖繩、大部分日本本土。此外,中國也在發展具有匿踪性能的戰機,或許最近已經開始生產殲-20,據估計其作戰半徑超過1800公里。
報告提到,美國及其盟友在西太平洋依賴的空軍基地,包括韓國、台灣和日本在內,許多都沒有經過強化,或許只有少數具備足以遮蔽飛機的防禦掩體,這意味著美國及其盟友的基地在面對一系列導彈襲擊時防禦能力可能脆弱,美國“無法預期第一島鏈的基地能夠提供美軍賴以存活的庇護場所”。
因此報告認為,如果美國及其盟國想要維持有效防禦,就必須即刻開始為確保太平洋基地的存活率採取應對準備,至少這可以減少中國採取先發制人攻擊的有效性和誘因,而川普政府體認到這個轉變中的威脅,也開始採取相應作為,和美國的長期盟友日本及南韓加強同盟關係。
最近一個美國智庫在於此全球10大風險時,將中國試圖填補美國留下的全球領導地位空白列為第一位,中國國防部發言人吳謙為此做出反駁稱,炒作“中國軍事威脅”是枉費心機。他說,中國的發展壯大是世界和平力量的發展壯大,某些人或勢力炒作也好、圍堵也好、遏制也好,一概都是枉費心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