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美國國務院鼓勵與台灣進行外交接觸的新準則被一些中國事務分析人士視為一種鼓勵和促進美台之間更緊密關係的方式,但不會從根本上改變華盛頓對中國對台灣領土主張的總體立場。
美國國務院4月9日宣布了“鼓勵美國政府與台灣的接觸,反映我們不斷深化的非官方關係”的新措施。
“台灣是一個充滿活力的民主和世界上一股良善力量,”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賴斯在推特上宣布了與台灣進行互動的新準則。
美國駐巴西大使查普曼(Todd Chapman)在會晤台灣駐巴西代表張崇哲(Chang chung - che)後發推文稱:“台灣是一個卓越的民主,一個全球性的科技領軍者和值得信賴的商業夥伴。”
美國與台灣的政治和經濟聯繫可以追溯到幾十年前,但在與中國的關係日益緊張之際,分析人士看到了美國重新激發起興趣,希望加固與台灣這個民主之島的關係。
“我認為國務院的多條推文是拜登政府展示對台灣堅定支持政策的一部分,”即將出任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erman Marshall Fund)亞洲項目主任的葛來儀(Bonnie Glaser)說。
喬治華盛頓大學艾略特國際事務學院的兼職教授韋傑理(Gerrit van der Wees)說,他把這看成是“全政府方式”的一部分,以強調並凸顯美國鼓勵與台灣在各個層級進行更密切的接觸。
“一個自由和民主的台灣受到咄咄逼人和好戰的中國的威脅,這使得美國(和其他盟友)有必要與自由選舉產生的台灣政府能夠在目前架構下盡可能正式地在更高的層次上進行溝通,” 韋傑理說。
美中台關係
多年來,華盛頓一直堅持“一個中國政策”來指導它與台灣的關係。這與北京的“一個中國原則”不同。在“一個中國政策”下,美國“認識到”但從未支持中國共產黨對台灣的主權主張。
華盛頓長期以來一直堅持認為,中國和台灣之間的分歧應該按照台灣海峽兩岸人民的意願得到和平解決。
但是,對台灣的擔憂正在增長,特別是在北京鎮壓香港的民主派團體之後。這些新措施可能會導緻美國官員在社交媒體上更加積極地與台灣的對口官員進行接觸。
華盛頓智庫“國防重點”(Defense Priorities)的政策主任本傑明·弗里德曼(Benjamin Friedman)說,這些新措施是“有意向中國發出信號或表明,他們恫嚇台灣的努力只會讓美國與台灣的關係更緊密”。
“這實際上是在特朗普政府的末尾,從(前國務卿)蓬佩奧(取消自我限制)開始的,這個在美國外交官與台灣外交部低層級官員或至少不是最高級官員接觸上的小小的開口,有點出人意料的在拜登政府得以持續下來。”弗里德曼說。
這個與台灣交往的新準則是在美國國會提出對抗中國不斷擴大的全球影響力的重大法案之際出台的。這個擬議中的跨黨派《2021年戰略競爭法案》呼籲不要限制美國官員與他們的台灣同行之間的互動。
這個法案說:“就像美國政府與其他外國政府進行接觸一樣,國務院和美國其他政府機構應在同樣的基礎上與民主選舉的台灣政府進行接觸,並使用同樣的名稱和禮儀。”法案補充說,這項議案不應被解釋為“意味著恢復(與台灣的)外交關係”。
中方反應
北京的官員對此反駁說,這些議案干涉了中國的內政。
“美方有關議員應客觀理性看待中國和中美關係,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摒棄冷戰零和博弈思維,停止推進審議干涉中國內政、損害中國利益的消極議案,”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說。
2020年12月,作為美國公法頒布的《台灣保證法》要求美國國務院重新評估美國對台灣關係施加的自我限制。
今年1月,時任國務卿蓬佩奧宣布結束長達數十年對美台關係的自我限制。這一政策變化說,美國官員與台灣同行的接觸將由美國在台協會(AIT)處理。這是一個非營利組織,負責執行美國根據1979年《台灣關係法》的對台政策。
上週的新準則重申了國務院對美國高級官員赴台灣旅行的監管,美國在台協會則扮演輔助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