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新的數據顯示,美國關稅導致中國進口量急劇下降。華爾街日報週三的一篇報導分析了關稅對美國進口自中國商品的影響,同時也看到,美國人從中國購買的商品種類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電信設備、家具、服裝和其他商品的購買轉移到了其他的國家。
美國在2018年和2019年徵收的關稅涵蓋了三分之二的從中國進口的商品(約3,700億美元的商品)。華爾街日報週三的報導對美國貿易數據檢測公司(Trade Data Monitor)信息的分析顯示,隨著美國公司從其他國家購買更多產品,目前的關稅僅覆蓋了進口中國商品的一半,即每年大約2,500億美元的商品。
特朗普政府在2018年到2019年對中國商品加徵了那些關稅,目的是通過使中國商品對美國進口商價格更高,從而刺激美國工廠的生產。那就是所謂的“製造業回流”(the reshoring of manufacturing)並沒有以任何明顯的方式發生,經濟數據顯示,美國公司轉而尋求其他國家供貨。
華爾街日報的報導說,越南是這樣的變化下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越南現在是美國進口商品第六大來源國,而在2018年時,越南是美國在全球範圍的第12大來源國。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主席克雷格·艾倫(Craig Allen)對華爾街日報說:“如果目標是減少從中國進口,它就成功了。”
但是,艾倫接著說:“如果目標是增加美國製造業就業機會,那麼我看不到有任何證據表明這種情況發生了。如果目標是增加從亞洲其他國家的進口或增加越南就業機會,那他就成功了。”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貿易戰初期針對中國的一個主要例子是半導體,中國半導體進口量一直在下降,但越南、台灣和馬來西亞卻出現強勁增長。
華爾街日報的分析發現,在受關稅打擊的中國商品中,影響最大的是電信設備和計算機配件,與2018年峰值相比,進口額均減少了150億美元。結果,進口商支付給美國財政部的關稅收入下降了。截止3月底的12個月內,美國從關稅中獲得了660億美元的收入,低於2020年2月的760億美元的峰值。
近幾個月,中國非關稅商品進口開始回升。儘管如此,在截至3月底的12個月中,從中國的進口總額為4,720億美元,而2018年的峰值為5,390億美元。
華爾街日報報導援引牛津經濟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亞當·斯萊特(Adam Slater)的話說:“貿易戰對中國進口產品造成的負面影響比大流行還要持久。”
斯萊特說,大流行的影響開始減弱,但貿易戰的長期影響仍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