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戰兩年專題報導(一):結束戰爭,中國該做些甚麼?

  • 美國之音

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在德國柏林參觀一個名為「基輔咖啡館」的咖啡館時館內擺放的用烏克蘭國旗顏色的絲帶繫著的麥穗。(2024年2月19日)

“中國的部份政治菁英,將這場戰爭視為西方與俄羅斯之間的對抗。基於這種邏輯,他們不把我們視為主體,而是將我們視為發生衝突的區域。”—烏克蘭國家科學研究院學者塞米沃洛斯博士。

“中國對於這場戰爭的敘事,與俄羅斯的說法非常接近--發動這場戰爭是因為西方,是因為北約的擴張,是因為烏克蘭對俄羅斯的威脅。但我們是一個中立國家,烏克蘭人(在戰爭爆發之前)根本不想加入北約。” - 基輔國立大學教授哈蘭。

2024年1月22日,這是美國之音記者在基輔採訪的第七天。

清晨6點20分,睡夢中的記者被一陣急促的敲門聲吵醒,敲門的是住在隔壁房間的攝像尤里,尤里說,他的手機剛剛收到了導彈來襲的信息,應該馬上前往避難所。

大約四十多分鐘後,記者聽到了飯店外的天空傳來了飛彈發射的聲音,接著是一聲巨大的爆炸。記者猜想,大概是烏軍發射的攔截飛彈擊中了目標。

從當天晚上的報道中,記者得知,俄羅斯在當天清晨對烏克蘭全境發動飛彈攻擊,造成基輔20人傷亡,在俄東的烏克蘭第二大城市哈爾科夫,有4人死亡,至少40人受傷。

烏克蘭的反侵略戰爭

1月22日是烏克蘭的一個國家節日 - 烏克蘭統一日。這一天對於近現代烏克蘭民族國家的敘事構建,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1918年1月22日,烏克蘭國家議會(中央拉達)宣佈成立獨立自由的烏克蘭人民共和國,並完全脫離俄羅斯。這是烏克蘭近代史上的第一個民族國家。一年後的1919年1月22日,在基輔的聖索菲亞廣場,烏克蘭人民共和國和西烏克蘭人民共和國簽署了烏克蘭統一協定。

但無論是烏克蘭人民共和國,或是西烏克蘭人民共和國,都只存續了很短的時間。直到1991年從蘇聯獨立後,烏克蘭才再次成為現代民族國家。

“當時我們沒有成功,儘管如此,當我們在1991年獲得獨立時,這一歷史性經驗對我們來說非常非常重要。重要的是要意識到烏克蘭、烏克蘭獨立和烏克蘭領土完整得到了承認。”

基輔國立大學莫希拉學院的比較政治學教授奧列克西·哈蘭(Oleksiy Haran)在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時說。採訪當天,他特地穿了一件烏克蘭的傳統襯衫,表示自己對這節日的紀念。

“1994年,烏克蘭放棄了核武。我們(當時)擁有世界上第三大的核武庫,相當於英國、法國和中國加在一起那麼多。但我們選擇了放棄,唯一的條件就是我們的領土完整得到保證,這個保證是由三個國家提供的:美國,英國。”

哈蘭接著說,“你猜第三個國家是哪裡?是俄羅斯。順便說一下,俄羅斯、法國和中國也支持這份《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我們放棄了核武器,以換取領土完整。”

哈蘭表示,烏克蘭是一個不結盟國家,烏克蘭人不想加入北約。這是官方身分。儘管如此,俄羅斯還是在2014年發動了襲擊,從佔領克里米亞開始,然後進軍頓巴斯,最後在2022年進攻整個烏克蘭。

哈蘭指著自己穿著的烏克蘭傳統刺繡衫「維什萬卡(vyshyvanka)」說,「對普丁來說,我並不作為烏克蘭人存在,我只是「偉大俄羅斯民族的一部分」。這是了解這場戰爭非常重要的一個面向,它不是邊境衝突,與無主之地的領土無關,這關係到烏克蘭民族的存在與否。」他表示

,自己教授比較政治學,也了解一點中國的歷史。他將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的戰爭比喻如同20世紀30年代中國遭到日本的侵略。「如果我們同意侵略者可以奪取你們的部分領土並且得到承認,這將是對侵略者的綏靖政策。但侵略者會走得更遠,除非我們阻止侵略者。」哈蘭表示,如果

烏克蘭有足夠的武器,就可以加大對俄羅斯的(軍事)壓力。如果沒有這些支持,就意味著戰爭會持續下去,還會有更多的流血。

從後蘇聯體制,轉變為歐洲體制

烏克蘭國家科學院克里姆斯基東方研究所的伊戈爾·塞米沃洛斯(Igor Semyvolos)博士對於戰爭會以什麼樣的方式結束這個問題,做出了以下的分析。

”到目前為止,烏克蘭社會已經準備好繼續處於我們現在所處的狀態,即戰爭狀態。而且大部分人都支持政治領導層制定的目標,即回到1991年的邊界。但即使烏克蘭人能夠回到1991年的邊界,並收復所有被佔領土,戰爭也可能不會結束。因為,結束戰爭在很大程度上,是俄羅斯政治精英階層的政治決定。”

毫無疑問,如何結束戰爭,是當下烏克蘭政治生活中的首要問題。但塞米沃洛斯表示,這並不意味著其他的政治遠景目標需要被擱置下來,例如,烏克蘭未來政治改革的方向和目標。

腐敗問題和寡頭經濟,是長期困擾烏克蘭政治良性發展的兩個最主要問題,必須透過烏克蘭自身的結構性改革來實現的。

“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需要進行結構性的改革,即將國家機構從後蘇聯體制,轉變為歐洲體制。這個過程將是漫長的,因為它涉及消化新的規則,這些不會在一夜之間或一年之內完成。 ”塞米沃洛斯說。

”我們沒有中國或俄羅斯等國所擁有的資源,那樣的資源能讓專制的治理方式有效地利用那些資源。民主的治理方式,能讓我們節省資源,並有效地分配資源。 因此,如果我們想生存下去,如果我們想成為一個高效的國家,我們就必須盡一切努力靠近歐盟,成為歐盟的一部分”," 塞米沃洛斯這樣說。

一支烏克蘭迫擊砲部隊向烏克蘭東部遭到破壞的巴赫穆特市附近的俄羅斯陣地開火

結束戰爭,中國應扮演更積極角色

從烏克蘭戰爭爆發至今,北京從未譴責俄羅斯,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一直試圖展示對這場戰爭的「中立」姿態。

「中立的立場,顯而易見,總比支持俄羅斯更好。我們知道,中國有自己的利益,雖然這些利益並不總是與西方的利益一致。中國的部分政治精英,很有可能將這場戰爭視為西方與俄羅斯之間的對抗。基於這種邏輯,他們不把我們視為主體,而是將我們視為發生衝突的區域”,塞米沃洛斯博士在回答如何看待中國的“中立”立場時這樣表示。

哈蘭教授也表示了相似的觀點。「中國對於這場戰爭的敘事,與俄羅斯的說法非常接近--發動這場戰爭是因為西方,是因為北約的擴張,是因為烏克蘭對俄羅斯的威脅。但我們是一個中立國家,烏克蘭人(在戰爭爆發之前)根本不想加入北約。」

兩位學者都認為,除了改變其戰爭敘事,中國在結束這場戰爭上,還可以扮演更積極的角色。

塞米沃洛斯表示:「烏克蘭需要加強與中國領導人和中國之間的溝通,以便為這場衝突增添不同的觀點。。。畢竟,中國是烏克蘭最大的貿易夥伴國。還有一個重要因素與中國的政治野心有關。中國將自己視為世界第二強國,因此中國必須學會做出負責任的決定,這樣的決定會影響整個世界。」他建議,中國應該參加烏克蘭為結束戰爭而組織的

國際會議,採取具體措施來展示中國在世界的領導地位。「你不能說我們是超級大國,我們希望與美國談判,但同時又不想承擔責任,這樣是行不通的」。

哈蘭教授則認為,俄烏戰爭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和核安方面,正在為整個世界帶來負面的影響。保障在這些領域的安全,也是符合中國利益的。

「我們認為中國可以幫助我們提供糧食安全、生態安全和核子安全。 事實上,中國正在談論和平政策,這就是為什麼我認為如果中國願意的話,可以做很多事情。例如恢復黑海航行自由,以便烏克蘭和國際船隻可以運送糧食,這也符合中國的利益。」哈蘭說。

哈蘭承認,烏克蘭沒有資格告訴中國應該這樣做或那樣做,但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國,也是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中國政府有能力也有義務在國際舞台上扮演更積極的角色,幫助結束這場已持續了兩年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