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周五達成了一系列縮減版協議,涉及從新冠疫苗專利豁免到減少漁業補貼等議題。會議成果為這個奄奄一息的組織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仍凸顯出該組織在領導全球貿易規則更新上存在困難。
由於疫情的影響,世貿組織在日內瓦舉辦的部長級會議是其四年多來首次大型決策會議。該組織早些時候稱成員需要更多時間商討,將原定四天的會議期延期兩天一直到週五清晨閉幕。
會議是在全球新冠大流行、能源和糧食價格上漲,以及地緣政治緊張和全球氣候變化造成持續威脅的背景下召開的。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爭進一步分裂了國際社會,當俄羅斯經濟發展部副部長伊利切夫(Vladimir Ilyichev)發言時,約有40個國家的代表退場。
在這個全球組織近十年來沒有達成任何新的重大貿易協議的背景下,去年就任世貿組織總幹事的伊韋阿(Ngozi Okonjo-Iweala)堅持推動這次會議能夠達成一兩個全球協議,藉此證明該組織能夠團結164個成員達成共識,並有潛力解決全球貿易治理中更大的挑戰。
伊韋阿在會後對在場代表說:“你們所達成的一攬子計劃將對全世界人民的生活產生影響。這些成果表明,世貿組織實際上有能力應對我們這個時代的緊急情況。”
各國代表團在馬拉松式的談判後達成了“日內瓦一攬子計劃”(Geneva Package),主要涉及遏制導致過度捕撈的漁業補貼和向發展中國家部分放棄新冠疫苗知識產權,以及延長對電子商務關稅的禁令。世貿組織成員還承諾著手解決糧食安全危機。
去年3月結束任期的世貿組織前副總幹事沃爾夫(Alan Wolff)對美國之音表示,本次部長級會議為世貿組織注入了活力,但成員國之間的未來合作前景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沃爾夫說:“仍然存在的問題並不是技術性的。彌合和縮小成員之間的分歧需要政治意願。從長遠來看,我對世貿組織持樂觀態度,但世貿組織成員在中短期內的合作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卡托研究所的國際政治經濟專家馬納克(Inu Manak)告訴美國之音:“達成協議本不應該花這麼多天,但談判可能是不可預測的……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這就要看成員們是否能繼續履行承諾。”
縮減版協議
結束導致漁業過渡捕撈的財政補貼被視為這次會議達成的“低垂的果實”之一,也是該組織27年曆史上達成的第二項製定新的全球貿易規則的多邊協議。
週五早些時候宣布的這份協議將製定規則,禁止對“非法、未上報、捕撈無規管”(IUU)的捕撈活動進行補貼,但協議沒有進一步解決燃料、船舶建造和其他領域的補貼行為。
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估計,目前超過三分之一的魚類資源是以生物上不可持續的水平捕撈,威脅到全球近30億依賴魚類提供蛋白質的居民,這些人中的大多數在發展中國家。此外,以來自中國政府為主的補貼被用於大規模漁業活動,壓榨了小規模和自給性漁業捕撈的生存空間。
相關漁業談判已經進行了近20年,近幾個月各國都在逐步達成最終協議。雖然印度提出的緩衝期等要求幾乎使談判陷入癱瘓,但最後各方達成了共識,發展中國家被寄予大量豁免。
這次世貿組織的會議還旨在解決全球新冠疫苗分配不平等問題。關於新冠疫苗部分知識產權豁免協議將允許發展中國家生產和出口疫苗。
但批評者認為,該協議幾乎沒有擴大世貿組織規則中的現有豁免,並且只持續五年,也沒有包括對新冠測試和治療藥物的知識產權豁免,儘管該協議要求成員國在六個月內決定是否擴大豁免權到這些項目。
另外達成的一項協議是繼續暫停徵收電子商務關稅到至少2023年,這意味著電子書、電影和遊戲等數字商品和其他數字服務將繼續被免於徵收數字關稅。這一禁令被認為有利於加速互聯網發展,但一些發展中國家認為禁令損害了其收入來源。
在全球化受質疑和各國將經濟重點向內轉向的趨勢下,世貿組織的雄
心再一次受到其自身決策機制的限制,代價是巨大的妥協。該組織的運作基於164個成員國協商一致的方式,意味著有一個反對意見就可以阻止進程。
沃爾夫說:“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已經形成了這樣的想法:所有的人都必須同意一切,否則就無法達成一致。這阻礙了進步,阻礙了達成新的協議。”
他認為,世貿組織前進的方向應該是倡導“諸邊貿易協議”(plurilateral agreements),即世貿成員可自願加入,協議只對簽字的成員國有效,其他成員國可以在他們願意承擔相應的權利和義務時再加入。
美中糾紛
籠罩在這次會議上的更大問題是,在美國和中國日益加劇的摩擦的影響範圍越來越廣之際,世貿組織是否能夠推進自身改革,協助處理中國與該組織中其他主要經濟體日益複雜的關係,而不是成為美中競爭中的另一個戰場。
在本週的會議上,世貿組織同意推進改革該組織的進程,但沒有承諾恢復世貿組織上訴機構和其他任何具體內容。觀察者認為,世貿組織在保護工人和環境等領域未能跟上快速變化的全球經濟的步伐。
美國在2019年拒絕提名新的法官,以抗議它認為世貿組織的現行法規沒有能力處理中國經濟模式帶來的問題,此舉導致該組織的上訴法院陷入停頓。華盛頓要求修改貿易法,提供更明確的法律依據來解決中國不公平的貿易行為。
按照世貿組織的協議,成員國政府不能提供歧視性補貼。然而,該組織對中國的國有企業是否屬於公共機構沒有明確的說法,這使得對一些中國國企進行調查、以保護他國公司免受掠奪性價格影響的努力變得困難。
美國在內的一些西方民主國家還認為,中國在加入世貿組織20多年後沒有達到承諾的向市場經濟轉型,也沒有提供與它在世界經濟分量中相稱的市場准入。
不過,伊韋阿指出,針對中國並不能促使有效改革。她曾表示“我們需要找到與中國接觸的方法。顯然,任何覺得自己被特別針對的成員都會做出不太有建設性的反應。”
中國一再否認違反世貿組織規則。中國商業部發言人束珏婷上週表示,中國將“支持世貿組織改革朝著正確方向發展,並“堅定不移維護真正的多邊主義,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國際規則制定的主渠道地位”。
由於世貿組織的改革缺乏進展,美國近年來將處理貿易問題的重心放在組建雙邊和區域貿易同盟上。在特朗普政府時期,美國加入了旨在推動北美貿易自由化的《美墨加協定》;拜登政府今年初召集了12個亞太國家啟動了“印太經濟框架”,參與國加起來占到世界經濟總量的40%。
按照美國財政部長耶倫的設想,美國正在追求一種稱為“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的新型全球貿易模式,即將貿易往來限制在由可信賴國家組成的圈子裡,這可能會進一步削弱世貿組織的重要性和存在的必要性。
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教授、世貿組織法律顧問馬維里迪斯(Petros Mavroidis)告訴美國之音:“貿易交易會發生,但主要是在志同道合的參與者之間。世貿組織將作為淺度一體化留在背景中,也就是一個幾乎沒有什麼實際意義的契約。”
卡托研究所的馬納克認為,世貿組織雖然存在問題,但仍然為解決美中緊張關係提供了一個溝通和解決問題的渠道。
“世貿組織可以繼續作為一個論壇來解決美國和中國在貿易方面的意見分歧,”馬納克說。“但由於缺乏一個正常運作的上訴機構,使得追究中國的責任具有挑戰性。重啟爭端解決機制對於緩解美中緊張關係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