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防長在烏克蘭戰火繼續之際通電話 莫斯科放口風對談判抱持開放態度

  • 美國之音

哈爾科夫州北部前線的一名烏克蘭國民警衛隊士兵。(2022年10月21日)

美國和俄羅斯最高國防官員星期五(10月21日)數月來首次通了電話,俄羅斯官員示意對可能展開新的談判抱持開放態度。目前,烏克蘭軍隊正在向俄羅斯控制的烏克蘭南部城市赫爾松節節逼近。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美俄防長在烏克蘭戰火繼續之際通電話 莫斯科放口風對談判抱持開放態度

美國和俄羅斯分別公佈了美國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汀(Lloyd Austin)和俄羅斯國防部長謝爾蓋·紹伊古(Sergey Shoygu)通話的新聞稿,雙方都表示談話的焦點是烏克蘭境內的戰爭。

根據五角大樓的新聞稿,奧斯汀“強調了在針對烏克蘭的戰爭持續進行的情況下保持溝通線路的重要性”。

克里姆林宮的新聞稿提到,兩位官員“討論了國際安全問題、特別是烏克蘭的局勢”。

在星期五通話前,奧斯汀和紹伊古上一次通話是5月13日,當時奧斯汀呼籲立即在烏克蘭停火。

不過,在兩國防長最新通話之際,克里姆林宮似乎急於顯示對會談抱持開放態度。

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德米特裡·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星期五對記者們說,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從一開始”就一直對談判保持開放態度。

佩斯科夫補充說,普京“曾試圖主動與北約和美國雙方會談,甚至是在特別軍事行動之前。”俄羅斯稱其對烏克蘭發動的戰爭為“特別軍事行動”。

星期五早些時候,土耳其總統雷杰普·塔伊普·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也似乎對會談表示出了更大的希望。他說,普京如今似乎“對談判有了更軟化和更開放的態度”。

美國和北約盟國一再表示,普京結束衝突的最快方式就是從烏克蘭撤走俄軍。而普京拒絕撤軍。

西方官員還表示,任何解決方案都必須得到烏克蘭的同意。而烏克蘭誓言要收復目前被俄羅斯佔領的所有領土,包括俄羅斯在2014年佔領的克里米亞。

雖然俄羅斯似乎是在做出姿態,但是莫斯科一直拒絕就其上個月宣佈吞併的烏克蘭四個州進行談判。

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已表示,只要普京掌權,基輔就不會與莫斯科談判。

與此同時,烏軍星期五繼續推進,逼近赫爾鬆地區的俄軍,並打擊第聶伯河兩岸的俄軍補給線。

烏克蘭南部作戰司令部的發言人說,烏軍星期四晚間擊中了一座關鍵橋梁以及俄羅斯用來向駐赫爾鬆俄軍運送補給的幾處輪渡和浮橋。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星期四晚間指責俄羅斯準備炸燬赫爾鬆地區的一座關鍵大壩。

澤連斯基在電視講話中指責俄羅斯在新卡霍夫卡大壩佈雷。摧毀大壩將使第聶伯河水勢泛濫,阻擋烏軍的推進。

他警告說,“如今,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必須拿出強有力的行動,迅速制止新的俄羅斯恐怖襲擊。摧毀大壩將意味著大規模的災難。”

星期五,戰鬥也在烏克蘭其他地區繼續,烏克蘭城市哈爾科夫和扎波羅熱周圍也報告發生了爆炸。扎波羅熱有烏克蘭的核電站,目前還不清楚當地爆炸的破壞範圍。

另外也在星期五,法國、德國和英國呼籲聯合國調查俄羅斯利用伊朗無人機攻擊烏克蘭的指稱。

法國、德國和英國駐聯合國使團的一封信函提到了“重大的開源證據,包括照片和視頻,顯示俄羅斯部署了‘遷徙者’(Mohajer,又譯莫哈杰)和‘見證者’(Shahed,又譯沙希德)系列的無人航空載具。”

信函說,移交這類武器違反了聯合國安理會決議。

美國星期四指稱伊朗軍方人員在烏克蘭“實地”協助俄軍的無人機行動,給烏克蘭帶來恐怖,並打擊發電設施。

五角大樓新聞秘書帕特·萊德(Pat Ryder)准將對記者們說:“我們的理解是,他們(伊朗部隊)正在克里米亞實地協助俄羅斯軍人在烏克蘭從事這些無人機行動。”

萊德在回答俄羅斯否認使用伊朗製造無人機的問題時說,“他們顯然是在撒謊。” 他批評伊朗“輸出恐怖,不光是在中東地區而且現在還向烏克蘭輸出。”

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約翰·科比(John Kirby)星期四也指責從克里米亞發射的伊朗製造的無人機最近攻擊了烏克蘭首都基輔。

科比說:“俄羅斯迄今獲得了幾十架無人航空載具,未來可能會繼續接受更多的供貨。”

伊朗常駐聯合國代表對記者說,伊朗政府斷然拒絕這些“沒有根據的不實指稱”。他說這些指稱是反對伊朗的不實信息攻勢的一部分。

俄羅斯常駐聯合國副代表對記者們說,這些指稱是“沒有根據的”。他說,不存在違反決議的武器轉讓,伊朗沒有向俄羅斯提供用於烏克蘭的無人機。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星期五還與烏克蘭國防部長阿列克謝·列茲尼科夫(Oleksii Reznikov)通了電話。

五角大樓的新聞稿說,奧斯汀在電話中重申了“美國毫無動搖的承諾,對烏克蘭抵抗俄羅斯侵略的能力提供支持,”他還“強調了國際社會對打造烏克蘭持久實力的持續支持”。

(美國之音記者貝希爾從聯合國、巴布從五角大樓對本文亦有貢獻。本文參考了美聯社、法新社和路透社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