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澳大利亞國防部指出,一架中國戰鬥機今年5月曾在南中國海區域對一架澳大利亞軍用偵察機進行危險攔截。專家認為,中國此舉將使澳中關係更難因工黨上台而重置,堪培拉會因此更加強化聯美製中的印太戰略。
澳中關係看似難以改善
澳大利亞國防部6月5日表示,澳大利亞皇家空軍一架P-8海上偵察機5月26日在南中國海地區國際空域進行常規海上偵察活動時,遭到一架中國殲-16(J-16)戰鬥機攔截。澳大利亞國防部聲明指出,“中國此次攔截行動非常危險,對澳大利亞機組人員造成安全威脅。”
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在伯斯(Perth)向媒體表示,澳大利亞政府已經透過適當管道向中國表達嚴重關切和抗議。
澳大利亞國防部長馬勒斯(Richard Marles)表示,中國戰機以非常接近的方式在澳大利亞海上巡邏機前方飛行,並施放鋁箔干擾絲,其中部分鋁箔碎片被澳大利亞海上巡邏機的引擎吸入。他說:“這很明顯是十分危險的行為”。
任職於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的鍾錦江博士認為,中國空軍這次行為堪稱魯莽,和澳大利亞國內政局的變化有一定的巧合。
他對美國之音說:“被一些人認為或期待較為親中的工黨普一上任,新總理阿爾巴尼斯和新外長黃英賢就飛往東京參加四國安全對話機制峰會(Quad)及外長會議。而5月26日,正好是中國外長王毅率團抵達所羅門群島,正式開啟了對南太平洋八國的訪問之旅。”
鍾錦江表示,從時間節點上看,很難不讓人認為中共是在向澳大利亞秀肌肉,對澳大利亞新政府表示出一種強硬的姿態。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王尊彥也認為,事件發生的時間點與澳大利亞剛進行政黨輪替脫不了關係。
他對美國之音說:“面對剛上台的澳大利亞工黨,中國心中應是想要來個下馬威,順便測試一下工黨的反應,這種做法就跟安倍晉三(前日本首相) 2012年12月剛上台時一樣,2013年1月就發生了中國軍機和官方船舶接近釣魚台,而且中日戰機首次在釣魚台周邊屬於日本防空識別區的空域對峙情況。所以,這次中國對澳大利亞軍機採取完全不必要的激烈方式,就是要透過挑釁測試澳大利亞新政府的態度。”
但是,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大學法學院學術主任理查德·赫爾(Richard Herr)在接受美國之音的採訪時表示,中國的危險攔截行為應該與工黨政府上台無關。
他說:“這是中國試圖在南中國海積極展示主權的行為之一,因為今年2月還是莫里森政府執政時,解放軍的海軍艦艇就以雷射光瞄準一架澳大利亞的海上巡邏機,對飛行員構成安全威脅。只是這次的事件使得工黨政府必然維護澳大利亞的權利,走向與莫里森政府一樣對中國強硬的方向。”
阿爾巴尼斯6月7日晚間表示:“我們已經通過適當渠道提出了申述,這些申述是強有力的。”他指出,澳大利亞官方也發表了公開評論,所以在這件事上並非是低調的外交活動,澳大利亞的批評是強硬的。
王毅南太行或為軍機事件誘因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王尊彥認為,王毅在5月底至6月初訪問南太平洋島國時沒能達成原先設定與十個島國簽署全面協議的目標,也算是這次軍機事件背景之一。
他說:“南太平洋的美拉尼西亞地區傳統上屬於澳大利亞的勢力範圍,中國想要去設立軍事基地,對澳大利亞來說不分政黨都認為是'侵入性'的外交行動,。從過去中國想在瓦努阿圖設立海軍基地,到今年中國在所羅門群島簽安全協議的消息鬧得沸沸揚揚,北京自己心知肚明冒犯了堪培拉,當然對於澳大利亞軍機飛臨南中國海也就容易心裡有鬼、反應激烈。”
王尊彥表示,由於在南太平洋的外交挫敗,北京在這次的澳大利亞軍機事件上自然也增加一點惱羞成怒的味道。
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大學法學院學術主任理查德·赫爾認為,雖然中國對於澳大利亞在南太平洋一直擁有長期深度的合作關係並不樂見,但應該與這次的事件無關。
他說:“我對於王毅這次計劃簽署全面協議破局一點也不驚訝,尤其是這項計劃與中國和所羅門群島簽訂安全合作協議的時間實在太近了,很容易讓其它島國產生懷疑與憂慮,特別是對草案中提到警務與安全合作的部分,所以這個計劃在王毅出訪前對於島國就是一個燙手山芋,中國不可能期待太大的,自然也不會因此過度反應。”
以印太戰略維持國際秩序
中國官媒《環球時報》6月6日的社論稱,無論過去,還是現在,中國從沒有對澳大利亞構成任何威脅,“恐華妄想症”更是對澳大利亞有百害而無一利,改善中澳關係沒有自動駕駛模式,關鍵是堪培拉要拿出實際行動。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王尊彥認為,這次軍機事件透露出中國對澳中關係的改善並未深思熟慮,顯然“民意”不是中國習慣的思考對象。
他說:“澳大利亞外長黃英賢和中國駐澳大使肖千到現在都沒把話給說死,甚至可以說雙方都願意談。可是經過這個軍機事件和王毅的南太外交,澳大利亞的民意恐怕會更不喜歡中國,尤其現在的在野黨主席是前防長達頓,他肯定會在這事情上要求工黨政府強硬以對。一旦澳大利亞的社會輿論也跟上達頓,黃英賢想和中國重置關係的空間就所剩無幾了。”
任職於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的鍾錦江博士表示,澳中關係正處於艱難階段,而這個責任主要在於中國習慣性將澳大利亞看作是欺負的對象。
他說:“中共對工黨政府採取威逼利誘的一貫做法是一面搞戰狼外交,一面用經濟利益等示好。但是,我認為,如今的澳大利亞政府和更多的民眾已認識到,儘管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進口國、最大的出口國和最大的貿易順差國,但正如北約秘書長所言:'自由比自由貿易更為重要'。我相信澳大利亞人不會拿自己的自由去跟中共做交易。”
鍾錦江指出,澳中關係惡化至今的責任主要在中國,因為中國的勢力擴張嚴重威脅到自由世界的和平與安全,因此近年來對中國採取強硬立場是澳大利亞兩黨一致的態度。
他說:“進入21世紀,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突飛猛進,特別是習近平當政以來,撕下來韜光養晦和和平崛起的面紗,中共開始了明目張膽咄咄逼人的勢力擴張,其在南中國海建人工島礁,並對南中國海進行其它違反國際法的領海聲索等,直接威脅到這一地區的海上自由航行。”
《環球時報》的社論聲稱,事件中的一些關鍵細節被澳方“刻意隱瞞和迴避了”,質疑澳方偵查機赴南中國海的動機,認為澳方提出的證據也相當不足。
但是,澳大利亞與美國一直主張中國對南中國海有爭議島嶼的主權聲索並不符合國際法。澳大利亞國防部表示,幾十年來,澳大利亞一直依循國際法在該地區進行海上偵察,行使在國際水域和空域自由航行和飛行的權利。
澳大利亞國防部長馬勒斯公開表示,隨著澳大利亞海軍帕拉馬塔號(HMAS Parramatta)護衛艦駛向南中國海,澳大利亞將繼續在該區域執行偵察和自由航行任務。
他說:“這次事件不會阻止澳大利亞繼續從事這些活動,這些活動是我們在國際法上的權利,以確保在南中國海有航行自由,因為這從根本上符合我們國家的利益。”
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大學法學院學術主任理查德·赫爾表示,這次事件再度突顯了印太戰略的重要性。
他說:“中國在南中國海的所作所為已經嚴重違反了國際規則,他所聲索的主權並不被國際法承認,而中國依然持續強行擴張在該區域的勢力,用武力威脅的方式企圖改變現狀。而印太戰略的重點就是維持並強化印太地區的秩序,使其能依據國際法運作,澳大利亞政府在這次軍機事件後會更加註重與美國等盟友在印太戰略的團結與合作。”
阿爾巴尼斯表示,隨著中國變得更加獨斷,保持該地區的戰略競爭非常重要。他說:“我們需要確保以一種不會給該地區帶來災難性後果的方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