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馬英九在與歐洲議會議員的視訊會議中,以“歐洲經驗”給他的啟發,論述海峽兩岸的關係,以及在有爭議地區“擱置爭議,共享資源”。
馬英九說,十九世紀法國文學家都德的小說《最後一堂課》,描述了1870年法國在普法戰爭中戰敗,割讓亞爾薩斯和洛林省給德國,法國的小學生被迫放棄母語,改學德語。他說,法德雖然征戰百年,但在二戰後,兩國展開上百萬人的大規模交換學生計劃,徹底改變了雙方的關係。在1992年,法國和德國都放棄各自引以為豪的貨幣-法郎和馬克,融入歐元區。
他說:“我常想,如果曾經是世仇的兩個國家,都能透過年輕世代的交往而捐棄仇恨,那麼同屬中華民族的兩岸的年輕人,只要能夠成為朋友,兩岸之間就應該不會有戰爭”。
馬英九說,他2008年就任總統以來,大力推動兩岸之間的學生交流,來台灣就讀的大陸學生從他上任前的823人,增加到目前的大約3萬3千人,增長40倍。他相信,兩岸年輕人在人生早期階段建立的友誼,能減少誤解,維繫和平。
馬英九談到的另外一個“歐洲經驗”是,1972年東德與西德簽署“兩德基礎關係條約”,相互承認對方擁有“治權”,但仍以“統治高權”的概念與傳統“主權”的概念區隔。他說,雖然當年兩德的歷史脈絡與兩岸狀況並不相同,但其中仍然有啟發我們思考兩岸政策的切入點。
他說:“目前兩岸之間所保持的'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的立場,就是參考了兩德'主權與治權分離'做法影響所及的政策成果,有助於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
馬英九說,他上任以來堅持在中華民國憲法的架構下,維持海峽兩岸“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並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推動台海和平及兩岸的發展,使兩岸關係處於66年來最穩定與和平的狀態。
過去7年多來,海峽兩岸已經簽署了23項協議,陸客來台累計超過1400萬人次,兩岸定期航班每天多達120個架次。兩岸溝通交流的渠道,海基會和海協會舉行了11次高官會談,雙方主管兩岸事務的首長已經五度會談,互稱官銜。
“擱置爭議,共享資源”是馬英九從“北海議題”中吸取另外一個“歐洲經驗”。他說,1960年代,英國、德國、丹麥和挪威等國都宣稱對北海大陸礁層發現的豐富石油和天然氣擁有主權。在海牙國際法院作出裁決後,爭議國開始協商劃分區域,開發石油。馬英九說,基於歐洲各國的“擱置爭議,共享資源”的精神,他在2012年8月提出“東中國海和平倡議”。
他說,本著“主權無法分割、資源可以共享”的精神,2013年,台灣和日本簽署了《台日漁業協議》解決了雙方長達40年的漁業糾紛。馬英九說,在“東中國海和平倡議”成功經驗的基礎上,2015年5月他又提出了“南中國海和平倡議”。他表示,台灣願意與其他聲索國共同努力,維持南中國海穩定,擱置主權爭議,合作開發資源,構架區域持久和平與繁榮。
馬英九還論述了台灣和歐盟關係的發展。他說,7年來,歐洲議會和歐盟通過9個決議案,發布了18項聲明,支持兩岸和平發展,擴大台灣國際參與,強化台灣和歐盟的經貿合作。他說,作為台灣和歐盟關係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歐盟在2011年1月給予台灣國民申根免簽證待遇。此外,雙方還簽署了79項官方的協議和備忘錄。
自從馬英九2008年就任台灣總統以來,兩岸外交休兵,台灣的國際空間不斷擴大。 2009年台灣加入世貿組織“政府採購協定”,並且以觀察員身份參加“世界衛生大會”等國際組織。但是,在以主權國身份參加的國際組織中,由於中國的阻撓,台灣仍無法參加。馬英九希望歐洲議會能持續通過決議案支持台灣參加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國際民航組織(ICAO)及世界衛生組織(WHO)等全球性合作,全球化的國際組織、公約或機制。
歐洲議會友台小組主席朗根說,歐洲議會2013年10月9日通過了《歐盟台灣經貿關係決議案》,責成歐盟執委會就“投資保障及市場准入協定”與台灣舉行磋商,強化歐盟與台灣的經貿關係。他說,歐盟和台灣未來的合作項目廣泛,歐盟議會希望台灣和歐盟盡快磋商並簽署雙邊投資協定。
“首先,促進創新和高科技發展,因為台灣在IT和生物科技方面取得了不同尋常的成果。第二,是藍色經濟,發展海洋高科技,這對我們來說也非常重要。第三,越來越重要的網絡安全,台灣和歐盟都有強大的專業技術,雙方合作能更好地應對網絡安全的挑戰。”
朗根說,我們現在還沒有簽署協議,因此讓我們著手進行磋商,減少投資過程中的繁文縟節,強化雙方創新人員的合作,開放各自的高等學府。他說,雙方普通人民之間的聯繫,有時比國際協議更加久長。
這是台灣總統馬英九第一次同歐洲議會舉行視訊會議。從2009年起,馬英九與美國的大學和研究機構舉行了6次視訊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