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無法在用援助維持邦交國與中國競爭

台灣總統蔡英文2018年5月24日在布基納法索與台灣斷交後對傳媒講話。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台灣無法在用援助維持邦交國與中國競爭

台北的專家和官員表示,台灣很難阻止絕大多數為貧窮國家的邦交國轉而承認對手中國,因為台灣缺少他們所需的資金。

上星期在布基納法索斷絕與台灣歷時24年的邦交之後,外交上承認台灣的國家數量跌至18個。西非國家布基納法索是世界最貧窮的國家之一,該國幾天后與中國建交,成為自從2016年以來第四個與台灣斷交,轉向中國的國家。

台灣一直盡力在醫療和農業方面對布基納法索提供支持,但是台灣媒體表示,中國去年提供的外援資金達5百億美元。中國經常讓投資者去非洲開發自然資源,修建基礎設施。

專家們認為,達不到中國的外援力度會讓更多的邦交國從台北轉向北京,讓台灣在聯合國的聲音變得更加微弱,並損害台灣爭取在國際上被視為獨立實體的努力。

台灣戰略研究學會研究員法布里奇奧·博扎托表示,“在資金數量上,中國毫無疑問會比台灣提供得多得多,從範圍上講也比台灣提供的要廣得多。”

中國視台灣是其領土的一部分,而不是一個有資格擁有外交權利的國家。雙方在1940年代內戰以來一直分治。

儘管民調顯示台灣人更願意自治,但是在包括世界最強大國家在內的170多個國家的支持下,中國堅持雙方最終要實現統一。

台灣政府表示,中國向台灣的邦交國砸錢讓他們轉而承認中國是向蔡英文總統施壓的一種途徑。蔡英文兩年前在台灣上台執政,並拒絕北京“兩岸同屬一中”的主張。

台灣資金有限

台灣外交部發言人李憲章表示,台灣向邦交國提供援助是基於對每個邦交國的社會和經濟發展所需做出的評估。可能會設定2到3年的期限,常見的援助形式包括獎學金、農業科技和醫療項目。

李憲章週二在一次記者會上說,台灣的預算有限。

他說,“我們的政府保持著一貫的立場,現在最重要的事情是總統已經指出、外長已經強調的,也就是外交行動和所謂的金錢外交沒有關係。”

他說:“目前,隨著我們政府的財政問題,我們外交預算只有這些,我們必須讓最少的預算發揮出最大的效力,因此在這方面,我們積極運用我們的創造力。”

週二,台灣同意擴大對海地的經濟和基礎設施援助,同時著眼吸引更多的台灣投資者前往這個貧窮的加勒比島國。雙方在海地總統喬夫內爾·莫伊斯訪問台北期間達成了這一協議。

台灣很少詳細說明對於特定國家的援助金額。台灣的邦交國絕大多數在加勒比地區、中美洲和南太平洋地區。

中國資金來得更多更快

分析人士表示,中國作為共產黨國家,其援助資金無需議會批准,也無需考慮可能更希望把援助資金留在國內使用的民眾意見。分析人士還說,中國有更多的資金,資金涉及的項目也更廣。

其中一個渠道就是耗資1萬億美元,在歐亞沿線國家興建基礎設施的一帶一路計劃。

博扎託說,中國還可以鼓勵其遊客前往貧窮的國家旅遊,讓這些國家得到一些中國釋放善意的收入。中國人去年海外旅遊人數達到1億3050萬人次,超過2016年的人數。

他說,一些來自中國的資金是“在桌面下”到達建交國手中的,中國比台灣“更富”,被視為“正在崛起的大國”。

博扎托還說,與美國建交的南太平洋國家“可以從傳統的西方夥伴那裡,也可以從新夥伴中國那里索取資源。”

北京邦交國的出口商還可以進入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

當多米尼加共和國今年5月1日與台灣斷交時,其總統辦公室網站上說,國內產業“要求從中華人民共和國那裡獲得外交、商貿和經濟方面更大的增長。”

自從2016年非洲國家聖多美與普林西比離開台灣轉向中國之後,北京已經承諾為這個國家的國際機場和深海集裝箱碼頭的現代化注資1億4600萬美元,以促進中國在非洲的貿易。

台灣的援助過去集中在農業、能源和公共衛生領域。

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的副教務長黃奎博表示,需要維和的國家也尋求中國的幫助,因為這個是聯合國安理會成員國,而台灣在聯合國沒有席位。

黃奎博說:“你可以多威脅台灣一些,台灣可以給你更多一些金錢,但是這仍然達不到北京可以給的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