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近日,美國在台協會與國立台灣博物館聯合舉辦了一次名為《傳承與蛻變》的展覽,紀念《台灣關係法》實施35週年。 展品以圖片和模型為主,加上一部17分鐘的小型紀錄片。
自1979年美國與中國建交後,美國與台灣之間中止了正式的外交關係,美國政府專門製定了《台灣關係法》來管理美台雙邊的官方往來和各項合作。
在簡短的開幕儀式上,美國在台協會的馬啟思處長充分肯定了這部法案的作用。 美國在台協會的實際職能與大使館有相通之處,處長的角色類似與大使。
他說,“《台灣關係法》在今天仍然支撐著美國人民與台灣人民之間的往來,今後我們也將繼續加深彼此的情誼。這次的展覽不僅回顧歷史,同時也記錄了目前美台關係的發展與合作。展覽中可以看見美台之間共同的故事,其中有成功,也有挑戰。”
《台灣關係法》實施之初,美台關係其實首先遭遇的是挑戰。
台灣博物館的陳濟民館長說,“當然有印像啊,當時台美正式斷交,那個時候我大概是國中生吧。當時的國際局勢我們做學生的都感受到了,非常緊張。因為當時的《中美共同防禦條例》不再施行的時候,美國撤軍,台灣海峽情勢一度緊張。”
直到今天,美國與台灣斷交留下的陰影仍然存在。 1月初台灣駐美國代表、不叫“大使”但實際上扮演“大使”角色的沈呂巡參加立法院質詢的時候,提出不要使用“外交”一詞描述美台關係,結果引起不小的反彈。
立委蔡煌瑯認為,“你這樣講會矮化中華民國的地位,自我矮化。”
沈呂巡回答說,“明明沒有,這是個事實問題嘛。”
儘管缺少正式的名分而且經常會遇到挑戰,但這些新北市小學生們演奏的音樂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美台關係實質上的和諧。
陳濟民館長說,“實際上的關係對我們一般民眾來說是比較重要的。美國給予37個國家的國民赴美國免簽證待遇,台灣是唯一一個與美國沒有外交關係的,我們一樣可以獲得免簽證這種待遇。”
美台雙方在經濟、貿易、文化、教育、科技、國防等領域開展了緊密的合作,有些問題容易引起高度關注,比如對台軍售,有些並不廣為人知。
陳濟民說,“國人以及國際人士很喜歡吃的台灣愛文芒果,很多人也許並不知道,它是51年前從美國佛羅里達州引進台灣,在台灣發揚光大的。”
美台在航天領域也有良好合作。 2006年,“福爾摩沙衛星三號計劃”利用6枚微型衛星建立起全球大氣即時觀測系統,贏得“太空中最精確的溫度計”美譽。 雙方進一步的合作正在深入開展當中。
台灣國家太空中心的張桂祥博士說,“航太科技在每一個國家都是比較敏感性的議題。在航太科技領域有比較密切的合作有兩個意義,第一個我想像徵著兩國在國際關係上的平穩度是比較不敏感性的。第二 個,台灣能夠與美國合作,我想也展現了台灣航太科技有一定的水準。”
還有一個不為人注意的事實。
張桂祥博士說,“福衛二號發射的時候是在美國,火箭上我們有把國旗放上去,沒有任何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