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總理邀請李強六月訪問柏林 謀求緩和歐洲與中國緊張關係

  • 美國之音

資料照: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大會堂會晤到訪的德國總理朔爾茨。(2022年11月4日)

在中國駐法大使盧沙野質疑前蘇聯國家主權地位的言論引發歐洲普遍不滿之際,德國總理朔爾茨(Olaf Scholz)邀請中共領導人習近平的親信、國務院總理李強6月20日訪問柏林。這是朔爾茨為緩和歐洲與中國政府間緊張關係的最新努力。如果成行,這將是李強3月就任總理後已知的首次外訪行程。

彭博社報導說,對這一訪問計劃知情的人士表示,朔爾茨將爭取北京成為共同應對一些挑戰的關鍵夥伴,包括促進全球和平和解決氣候變化,同時對任何改變台灣現狀的舉動劃定紅線。

知情人士還說,朔爾茨的這一邀請意圖是在歐洲與中國關係惡化之際,保持政治對話之門敞開。朔爾茨將解決棘手議題,例如歐洲公司的市場進入受到限制、侵犯人權以及台海局勢。這些知情人士要求匿名,因為這次訪問的計劃沒有對外公佈。

報導表示,在德國仍在應對過度依賴俄羅斯能源的後果之際,柏林決心減少對中國的依重。德國視北京在某些領域是一個對手,但是朔爾茨反對與中國脫鉤,因為中國是德國的一個重要貿易夥伴和德國出口的一個關鍵市場。

德國總理朔爾茨在布魯塞爾舉行的歐盟峰會記者會上講話。(2023年3月24日)

在歐盟領導人上個月在布魯塞爾舉行峰會之後,朔爾茨被問到歐盟對中國的立場時說,“我們反對脫鉤(decoupling),我們贊成脫險(derisking)。”

朔爾茨還補充說,“全世界的公司都在試圖從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戰爭中得出正確的結論:它們需要確保它們的供應鏈、銷售市場和直接投資。這樣,它們才能夠撐過困難時刻。這是正在發生的,我認為,未來十年或二十年都將是這樣。”

資料照:中國總理李強

報導表示,李強訪德正值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反擊美國將中國描述為對全球秩序構成威脅的努力進展艱難之際。而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近日在接受法國一家電視台專訪時質疑前蘇聯國家主權地位的言論更是在歐洲引發強烈不滿。

報導說,盧沙野的論調事實上符合了普京對烏克蘭及前蘇聯國家的觀點,損害了習近平試圖在俄羅斯侵烏戰爭中為中國樹立中立形象的努力。

報導還表示,德國官員非常明瞭這次會談正值歐洲作為一個整體面臨一個敏感時刻,即歐盟在艱難地確定對中國的一致對策。德國和歐盟的執行機構歐洲委員會都將中國描述為一個夥伴、競爭者,同時又是一個對手。

這次柏林會談將是德國與中國之間的第七次政府間磋商。 2021年4月的上次磋商由於大流行病期間的旅行限制是通過視頻舉行的。

報導說,朔爾茨對中國的外交努力在與歐洲盟友和美國密切協調。華盛頓的官員相信他們與柏林的官員是步調一致的,而德國也已經轉向,承認中國對國際秩序構成威脅。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大會堂會晤到訪的德國總理朔爾茨。(2022年11月4日)

知情人士說,白宮起初對朔爾茨去年11月在習近平剛連任第三個任期後就訪問北京感到關切。但是美國官員後來表示這個訪問有益,因為朔爾茨最終說服習近平對俄羅斯威脅在烏克蘭戰爭中使用核武器進行了譴責。這為參加二十國集團首腦會議的各國領導人在聯合聲明中提出同樣的警告鋪平了道路。

報導表示,不過,朔爾茨要求中國總理李強訪問柏林的決定並沒有得到國內的普遍支持。

來自綠黨的德國外交部長安娜萊娜·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爭辯說,德國應當只將這種特別的政府間磋商機制用於與德國分享民主和自由價值觀的國家。

安娜萊娜·貝爾伯克4月19日說,她最近在訪問中國期間的一些所見所聞“非常令人震驚”,並表示北京正日益成為一個系統性的對手,而不只是貿易夥伴和競爭對手。

在這項消息被披露前,歐盟外交政策主管、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何塞普·博雷利(Josep Borrell)近日說,歐盟27國在周一的外長會議上將評估和重新校準對中國的戰略,而盧沙野的言論將是外長們討論的問題之一。

他說,“我們不得不繼續有關中國的討論,它是我們外交政策最重要的議題之一。”

歐洲理事會主席查爾斯·米歇爾(Charles Michel)4月24日也表示,歐盟領導人將在今年6月的下次峰會上討論歐盟對中國的立場以及與北京的未來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