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者呼籲人大改革 (1)

  • 張楠

中國學者呼籲改革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隨著中國“兩會”的籌備與召開,呼籲改革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議論再次浮起。有學者認為,現行體制限制了人大代表行使權利,導致一些重大決策只是在人大走個程序而已。

*現行人大制度限制代表行使權利*

在這些議論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共中央黨校教授蔡霞發表在《探索与爭鳴》上的文章,題目是“人大代表行使權力的機制殛待改革”。文章說,目前的人大制度客觀上限制著人大代表行使權利。

文章指出,由於會期時間的限制,人大代表在全體會議期間難以就重大問題進行充分討論,對於各項報告的審議只能是大呼嚨、走過場、粗線條的議論。

代表數量的龐大也削弱了決策能力。蔡霞說,目前全國人大代表總數近三千,會上發言時間有限,難以下情上達,最終只能按照某些部門的意圖作決策基礎,從而將決策行為簡化為按表決器或全體舉手。

對此,中央社會主義學院教授王占陽也有同感。他對美國之音說:“會期,我們這次9天半的會。在國際上來說,一個國會開會只有9天半,時間已經是超級短了。這個會期不利於人大代表用心研究好一系列的國家大事。”

*低水平提案湧現有損大國形象*

此外,各級代表基本上是兼職的,沒有足夠的時間和暢通的渠道去了解情況,加上知識所限,部分代表難以胜任決策國家大事的重任。蔡霞說,人大代表主要由黨政幹部、各界明星、經濟能人、先進勞模組成,在治國理政方面許多人水平有限,不完全具備相應的知識能力。

北京歷史學者章立凡表示贊同。他認為,有些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素質低下,盡提一些“雷人”提案,把參加“兩會”變成了“作秀”。

他說:“大量低水平的提案不斷地出現,有損大國形象。任何一個國家的議會也不會提出一些非常幼稚可笑的這種提案,比如什麼要在大劇院門口再立一個關公像,都算提案。”章立凡說,提案水平逐年下降,今年更甚,這種現象不能再繼續下去了。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張千帆也說,負責任、敢說話的代表越來越少,去年還多少能講點實質性的東西,今年讓他完全失望了。

*人大代表中大約70%是黨政官員*

還有學者對代表結構不合理提出批評。蔡霞說,人大代表中大約70%是黨政官員,因此有的代表把審議討論報告變成展示自己工作成績、自我評功擺好的機會,有的則把討論變成對中央政府的讚揚比賽,使人大會議成為執政黨和政府加強政治宣傳、進行某種政治宣示的機會與場所。

王占陽教授認為,政府官員和司法系統的專職人員,原則上不應成為人大代表。他說:“如果他要做人大代表,他就不要在政府做。當然總理、部長,這都可以。政務官這一個級別的,還是可以。但是除此以外,其他人都不能作為人大代表。權力就分開了,這個結構。”

談到同一問題,章立凡告訴美國之音:“我覺得,得消減代表和委員的人數,而且任期內不得兼職。公務員或者是企業的負責人,如果要參選人大代表的話,應該是辭去他的原來的職務,以免就產生這種利益糾葛。”

*官員比例過大影響代表言行*

官員比例過大的弊病,還在於行政級別、等級觀念直接影響著代表的言行。蔡霞說,一些人儘管身份是人大代表,可是心理仍然是下級行政官員的意識,首先想到是向上級組織和領導負責。

這位中央党校黨建部的教授說,當上級領導的意圖和政府部門利益與社會公眾利益發生矛盾時,有的地方往往以加強黨的領導名義控制人大代表發言的範圍和口徑,而一些人大代表則以講政治為名,發言迎合權力意志,甚至扭曲和強奸公眾意願。

蔡霞說,這就出現,一方面,在有的地方,人大會議上社會公眾尤其是底層群眾的利益訴求,處於失語失聲的狀態;另一方面又出現強勢利益主導決策、綁架政府政策的局面。

*“三者統一”需要改革才能實現*

在今年全國人大會議上,中國第二號領導人、人大委員長吳邦國重申了中國不搞西方式民主的立場,堅稱共產黨的領導地位不可動搖。

他說:“從中國的國情出發,鄭重地表明我們不搞多黨輪流執政,不搞指導思想的多元化,不搞‘三權分立’和兩院制,不搞聯邦制,不搞私有化。”

吳邦國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最重要的是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在涉及國家根本制度等重大原則問題上不動搖。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王占陽教授表示,官方提出的原則就是要實現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三者統一。他說,這個原則是對的,但是“三者統一”需要改革才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