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在華盛頓和北京繼續在外交、軍事和地緣戰略等領域上採取針鋒相對的立場之際,中共最高領導層似乎已定下與美國“死磕到底”的對美政策。自美國副國務卿溫迪·謝爾曼(Wendy Sherman)上星期訪問中國以來,美中之間的緊張關係不僅沒有絲毫緩和,反而顯示出進一步惡化的跡象。
8月4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通過視頻出席由東盟主持的東亞峰會外長會議時,指責中國政府對內踐踏人權,對外違反國際法、脅迫他國。已經發過言的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當場要求二次發言,稱“果然不出所料,美國等個別國家要利用這個多邊平台對中國的內部事務進行攻擊抹黑”。他還揚言,“這種惡劣行徑,你們來一次,我們就堅決批駁一次。”
在軍事領域,繼美國宣布8月份舉行兩場涵蓋南中國海和印太地區的大規模軍事演習後。中國解放軍緊接著也宣布,將從8月6日至10日在南中國海舉行軍事演習。演習範圍超過10萬平方公里。矛頭針對美國的意味十分明顯。
與此同時,中國官媒也對美國開足火力。官方的新華社8月4日罕見地一天連發兩篇萬字長文。一篇標題為《美國同盟體系“七宗罪”》的文章大肆抨擊美國及其盟友並挑撥美國與盟國的關係。另一篇文章題為《美政客究竟和誰站在一起? ——美方就涉港問題粗暴干涉中國內政的事實真相》,更是直接點名抨擊拜登政府,稱美國新一屆政府“絲毫未改前任政府霸道行徑,就涉港問題對中方發動至少13次抹黑攻擊。”
在貿易領域,路透社援引三名美國消息人士報導說,中國財政部和工業和信息化部在5月悄悄發布第551號文件中頒布了新的採購指南,其中要求包括X光機和磁共振成像設備在內的數百個項目產品的本地化率最高達到100%。熟悉情況的匿名美方官員對路透社表示,如果情況屬實,北京此舉不僅違反了中國的入世承諾,也違背了2020年1月中國與美國特朗普政府達成的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有關精神。
北京對拜登政府“幻想破滅”
多方跡象顯示,北京對拜登政府能夠部分改變其前任特朗普政府對華政策的“幻想”正在破滅。中共領導層現在得出結論,拜登政府爭取盟友共同應對中國的做法更具戰略性和殺傷力。他們為此而感到惱火卻又因為找不到有效的應對措施而無可適從。
華盛頓知名美中關係問題專家、德國馬歇爾基金會(The German Marshall Fund)亞洲項目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對美國之音表示,現階段拜登政府的確是把更多精力放在美中關係的競爭層面上,但並不希望激烈的競爭導致雙邊關係失控,因此提出給美中關係加上“護欄”,但這顯然與北京的目標不一致,因此美中關係在短期內沒有改善的空間。
她說:“雙方都在製定自己的目標,而這些目標並不被對方接受,美國希望聚焦在競爭方面,並製定一些‘護欄’方面的共識。中國人不喜歡這個詞,但這些將是防止競爭失控和陷入衝突的方法。因此,美國希望談論像熱線這樣的事情,用更好的方法來確保我們了解彼此的立場,有更多的行為準則這類的安排。但我認為,中方認為,這將有利於美國,它將使美國能夠以有利於美國的方式進行競爭,而對中國造成損害。”
中國副外長謝峰上星期在天津與美國常務副國務卿謝爾曼的會晤時對拜登政府的“競爭、合作加對抗的對華政策表示強烈不滿。他說,“‘競爭、合作、對抗’三分法就是遏制打壓中國的‘障眼法’。對抗遏制是它的本質,合作是權宜之計,競爭是話語陷阱。 ”他還說,美中之間開展合作需要在良好的雙邊關係氛圍內,以互信為基礎,以互利為前提。
但葛來儀認為,美方不會只是為了謀求合作而談合作,以免中國預設前提立場,而拜登政府的策略仍然是應該與盟友聯手。
她說:“我認為我們應該避免僅僅從假設的角度談論合作。最終球是在中國一邊,他們將決定它是否想要合作。我認為在符合中國利益的地方,它將會合作。如果不符合中國的利益,美中關係的氣氛如何並不重要。”
在美中天津會談中,中方迅速將謝峰對美國的強硬表態公之於眾的做法,強化了美中阿拉斯加會談時雙方劍拔弩張、火藥味十足的會晤方式。中國官媒《環球時報》主編胡錫進在他的微信公眾號“胡錫進觀察”中表示,中方這種變化顯示,中方“對中美在可預見未來內實質性改善關係不再抱幻想,中國公眾強烈支持國家在對美關係中捍衛民族尊嚴,堅決回擊美方的各種挑釁,與它硬碰硬。”
中方在此次會談上也效仿美國之前的做法向美方提交了兩份清單。一份是所謂“糾錯清單”,包括美方無條件撤銷對中共黨員及家屬的簽證限制,撤銷對中共領導人、官員、政府部門的製裁,取消對中國留學生的簽證限制,停止打壓中國企業,停止滋擾中國留學生,停止打壓孔子學院,取消將中國官媒登記為外國代理人或外國使團,以及撤銷對孟晚舟的引渡等。另外一份則是中方關注的“重點個案清單”,包括留學生簽證和所謂中國公民在美遭受不公正待遇等。
《南華早報》網站8月2日刊登的一篇報導中稱,中方已經放棄了與美國構建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大國關係“的理想,轉而承認美中關係的競爭本質。報導引述一名未具名的消息人士的話稱,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認為應該丟棄美中關係能夠回到過去的幻想。
《中美印象網》(US-China Perception Monitor)主編劉亞偉認為,拜登政府上任半年多來,其完全延續特朗普政府對華政策以及聯合盟友給中國施壓的做法令中國上下感到失望。
他對美國之音說:“從特朗普2018年開始的貿易戰到最後的極限施壓,甚至要脫鉤,和拜登總統繼承特朗普對華政策,而且用中國學者的話說‘得寸進尺’,不但自己要跟中國‘血戰到底’,如果我們打引號的話,還要拉上自己的盟國和其他的友邦跟中國一起‘血拼’,讓中國的領導人和知識分子都感到非常的失望。所以現在大的氣候,特別是民意,我覺得這有點倒逼領導人的決策。”
美中僵局或持續至2023年
劉亞偉認為,美中天津會談後,留給華盛頓和北京穩住雙邊關係的機會已經所剩不多,如果在今年年內無法取得突破的話,接下來幾年恐怕大家都要做好過“苦日子”的準備。
他說:“如果中國和美國不在今年之內找到,比如說是不是能夠把關稅停止了,是不是能夠在某些方面達成一定的協議,到了2022年,各自自身的政治,美國的中期選舉和中國的二十大,在這種情況下雙方都不可能對對方做出任何的讓步。所以今年如果中美關係沒有大的變化的話,明年可能雙方就得做過苦日子的準備,然後到2023年再說了。”
今年美中關係剩下的最後一個機會窗口可能是10月底在意大利羅馬舉行的G20峰會。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6月份曾表示,白宮正著手安排拜登總統與習近平在此次峰會期間舉行會晤。但此後美中關係惡化的勢頭並未扭轉,再加上由於“德爾塔”病毒變體導致全球新冠疫情反彈,羅馬的G20峰會是否從線下轉為線上給備受關注的“拜習會”能否成行增添了新的變數。
葛來儀認為,如果“拜習會”未能成行,美中之間的“冷和”狀態將至少持續到2022年年底,而且不排除進一步惡化的可能。
“我認為國內因素已經在美國和中國的政策中發揮了很大作用。在未來一年,在美國中期選舉和中國的黨代會之前,也許會更加突出,”她說,“我認為基本上美中關係可能會在一段時間內處於停滯狀態,直到中期選舉和中共二十大之後。這不一定會導致關係的進一步惡化,但這當然也是可能的。”